娑婆世界吧 关注:28,794贴子:195,160

【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要天天看的重要开示,并发心认真努力做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佛最难突破的瓶颈
视频来自:土豆

学佛不能不放下,我们之所以说困难,就是不容易放下、不肯放下。头一个是什么?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头一个想自己,你说糟不糟糕。所以在这个地方,真正想成就的人,常常想到世尊,常常想到惠能大师,近代的常常想到印光大师,他们示现什么?他们示现放下。我们天天修忏悔,忏悔是什么?忏悔就是放下。为什么天天忏悔?没有真放下。每天放下一点,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这不行,放下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也不行,你那一念就还是六道凡夫,你不究竟,你不彻底,也就是你没有真放下。那要怎样真放下?没有丝毫为自己的念头,真放下了,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虽为一切众生,记住,一定是三轮体空,这是真放下了,三轮不空没放下。为什么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与性德完全相应。也就是大乘经里常常教给我们的,《金刚经》大家常念,「一切有为法」,我常说「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后头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佛教给我们的。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实报土里面的法身大士,跟如来一样应化到世间,那是他们的境界,他们丝毫没有一点执着,真的是无我。《金刚经》前半部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行一切法,度化众生,做种种示现;后半部不但是相放下了,念头都没有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什么?入境界了。一切放下之后,一切才能提得起。提起是什么?《还源观》上讲的四德是提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给众生做好样子)、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个合起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是什么?那就是三轮体空。做不做?真做!做了没有?没做。怎么没做?没有一样是为自己做的。这当中无我,那就是佛菩萨;当中有我,记住,六道凡夫。你在佛法里做种种佛法,将来在六道里是人天福报,出不去!真学佛没有别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善恶有标准,都是用的世间法,《弟子规》是世间法,《感应篇》、《十善业道》世间法。什么叫世间法?起心动念就是世间法。不起心不动念你出世间了,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就不在十法界。这个我们这些年来,在《华严》、大乘经里面讲了很多很多,都耳熟了。你看,不执着就出六道轮回。我们要记住,我们还有执着,换句话说,轮回这个关没出去。不分别、不起心动念才出十法界。所以我们要细心想一想,我们连出轮回这个本事都没有。佛所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佛把这些理跟事讲这么透彻、讲这么清楚,是什么?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欢欢喜喜放下,再也不沾边了。我这放下还能活得下去吗?活得比哪个都自在。释迦牟尼佛一切放下了,他也没饿死、也没冻死,他活得多自在,他活得多快乐。我们世间人学了佛,为什么不敢放下?一想到那是释迦牟尼佛,那是济公,他是阿罗汉,我们不行,我们放下肯定饿死、冻死,所以永远不敢放下,那就麻烦了。这是学佛最大的一个难关,头一个瓶颈非常不容易突破,这个瓶颈突破之后就一帆风顺。头一关难,真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有没有?有,心地清净,边都不沾,但是在事上,事上可以和光同尘。心地,心地是清净,确实边都不沾,为什么?知道所有现象都是念头累积的,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科学家讲的是意念累积的,佛法告诉你,意念都没有。意念是什么?意念是无明。你才能真的把真性找到,佛法叫真如,你才把这个东西找到,这是真的。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根源,能生、能现、能变,把这个找到,这就叫成佛。所以最难最难的就是放下。所以我劝同学,那是引导,引导你到佛门,没进去,在门口。我劝大家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到哪里?到佛的门口,没进去。进去那要依佛的条件,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放下见思就是放下六道,六道就没有了,四圣法界现前;放下分别,四圣法界里面你到最高层,佛法界;再放下起心动念,那叫根本无明,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进入实报土,十法界没有了。 实报土我们一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那里面有现象,但是没有变化,因为它完全称性,心现,因为它没有识,所以它不用变化。所以人真叫长生不老,不起变化,不会老化,他也不会生病,他也不需要饮食,化生的;树木花草完全是长青,不会像春生秋长,没有这个现象,所以那是个一真法界,跟十法界里的状况完全不相同,人人都是无量寿,真的个个都是十八岁,永远不会衰老,这是实报庄严土。起心动念的习气断尽了,就回归常寂光。


IP属地:重庆1楼2016-09-01 17:01回复
    发大菩提心,把四十八愿变成我自己的心愿!
    视频来自:土豆

    我们早课念的经文,选的《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天早晨把四十八愿恭恭敬敬念一遍,希望自己也能像佛一样发愿。换一句话说,要把四十八愿变成我自己的心愿,使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这就有功德了、就有利益了,有受用了。


    IP属地:重庆2楼2016-09-01 17:02
    收起回复
      老法师谆谆嘱咐:要天天看这些重要开示,并发心认真努力做到!
      1.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2.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3.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4. 不计众苦。
      5. 少欲知足。
      6.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7.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8. 恭敬三宝。
      9. 奉事师长。
      10.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11.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12.善护意业,清静无染。
      13.观法如化,三眛常寂。
      14.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15.奉持斋戒。
      16.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17.不当嗔怒嫉妒。
      18.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19.当信作善得福。
      20.不得贪餮悭惜。
      21.不杀生。
      22.不偷盗。
      23.不淫欲。
      24.不妄言。
      25.不绮语。
      26.不恶口。
      27.不两舌。
      28.不贪。
      29.不嗔。
      30.不痴。
      31.检敛端直,身心洁净。
      32.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
      33.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34.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35.当勤精进。
      36.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
      37.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38.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39.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40.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41.洗除心垢。
      42.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43.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44.端心正意,不为众恶。
      45.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
      46.独作诸善,不为众恶。
      47.尊圣敬善。
      48.仁慈博爱。
      49.身心洁净,与善相应。
      50.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51.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52.慈心专一,斋戒清静。
      53.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54.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55.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56.改往修来,洗心易行。
      57.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58.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59.当孝于佛。
      60.常念师恩。
      61.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62.积功累德。
      ——《大乘无量寿经》


      IP属地:重庆4楼2016-09-01 17:04
      回复
        1. 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2. 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师想。
        3. 不求他过失。
        4. 不举人罪。
        5. 离粗语悭吝。
        6. 当舍于懈怠。
        7. 远离诸愦闹。
        8. 寂静常知足。
        9.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10.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11.住清净行,生觉悟心。
        12.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13.发起精进,普护正法。
        14.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15.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16.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17.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18.善入一切众生心行。
        19.心意调柔,常怀慈愍。
        20.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21.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22.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23.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24.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25.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26.清净殊胜业,爱乐常修习。
        27.当舍下劣业,应求胜上法。
        28.读诵、修行、为人演说。
        29.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30.于智慧中当勤修习。
        31.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
        32.深信因果。
        33.不贪睡,不贪吃。
        34.心无嫉妒。
        35.供养三宝。
        36.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
        37.当舍一切,非法之戏论。
        38.不应见人过,自谓最尊胜。
        39.骄恣放逸本,莫轻下劣人。
        40.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41.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42.所行罪业,惭愧发露。
        43.勤修忍辱行,安住于忍辱。
        44.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IP属地:重庆5楼2016-09-01 17:05
        回复
          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弥陀佛
          我们的念头放不下,念头叫它统一,叫它归一,就是无论见到什么人,都真的阿弥陀佛,无论遇到什么事,也是阿弥陀佛,我们把心态转过来了。阿弥陀佛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是什么?这是真如自性的德号,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同号,都有这个名号。这个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就知道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慧、觉悟,阿弥陀佛合起来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你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都是。所以他真的是阿弥陀佛,不是假的。现前我们面对的,也是真的是阿弥陀佛,不是假的。为什么?他自性是无量觉,现在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他迷了,迷是假的,不是真的,一时胡涂,他会觉悟的。所以诸佛如来心目当中看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阿弥陀佛,这不是讲的空理,这是事实。我们要了解,从今把心态换过来,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弥陀佛,遇到蚊虫蚂蚁也是阿弥陀佛。我们这个心态达到尖峰,达到圆满,哪有不成佛!


          IP属地:重庆8楼2016-09-01 17:06
          回复
            看所有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歌利王割截身体是好事,那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他能忍受,忍辱波罗蜜修圆满了,圆满就成佛。释迦牟尼佛不但没有丝毫怨恨歌利王,真的感恩他,临死的时候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我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尊者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话,不是说假话,他成佛真的第一个度他。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就是憍陈如,说话算话。
            所以修行在那里?修行在日常生活,修行在处事待人接物,修行在工作当中,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学处,看你用的什么心。你一念迷,你是犯夫;你一念觉,你就是佛菩萨。
            什么时候你能看到所有一切人,你喜欢的人,你讨厌的人,你怨恨的人,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恭喜你,你净土宗修成了,那你不往生谁往生?
            所以如来有报身,我们知道我们现前这个身都是报身,业报身。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业报身,能够跟佛的报身连系得起来,这都不是假的,可以连起来的,一句阿弥陀佛就连上了。


            IP属地:重庆9楼2016-09-01 17:06
            回复
              《华严》在末后五十三参,清凉大师科判里判得好,“历事炼心”,我们修行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现实社会里头有顺有逆、有善有恶,统统是增上缘,统统是诸佛菩萨化现,统统是善知识,我们成就了。你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你才真正能看得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你才会懂得。
              清净心在境界里头磨炼出来,平等心也不例外,稍稍有一点高下心,我不错,你们不如我,这就不平了。说实在的话,不平当然你就不会清净,真正清净,心平了。不但是对善人、恶人,对畜生、对饿鬼、对地狱都平等。
              平等要从什么地方着眼?要从法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如果从佛性上着眼,平等心就不难了,性是平等的。佛说:“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
              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哪里看?从佛性上看的。佛看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也都是佛,他从哪里看?从法性上看。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看花草树木都是佛的化身,都是佛的示现。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是诸佛如来为我作斯示现,帮助我成佛,帮助我成佛就是帮助我证得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是证得这十个字你就圆满成佛了。所以我们要用平等心看一切众生,决定没有高下心。


              IP属地:重庆11楼2016-09-01 17:07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9-04 17:37
                回复
                  阿弥陀佛


                  17楼2016-09-04 21:49
                  回复
                    阿弥陀佛


                    18楼2016-09-07 21:15
                    回复
                      阿弥陀佛


                      19楼2016-09-10 11:51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6-09-11 10:28
                        回复
                          阿弥陀佛


                          21楼2016-09-13 10:19
                          回复
                            阿弥陀佛


                            22楼2016-09-19 13:44
                            回复
                              阿弥陀佛


                              23楼2016-09-25 1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