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810贴子:817,818
  • 2回复贴,共1

儒家之“道”——中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修炼过程中笔者感悟到了,人体如同一涡轮的中心,因此就去网络上看太极图,发现人体中脉就是先天太极图的中心,所以,儒家的修炼实践证明了上古三图实际上为意图,告诉我们修炼的真实体会。儒家功法,本质要靠体悟,所有的内容看完你就会明白,也许不会明白,万法自然而已,几乎所有的气功都逃不出老子“道法自然”这一惯例,当然这是很难的,孔子也讲:白刃可蹈,中庸难得也。
没有修炼的时候以为上面这些就是正确了,其实在对峙的背后还有统一的一个方面,这才是关键,把先天太极图高速旋转中间就有一虚无的“一”伏羲以“一”画开天地,指的就是这个一,中字的那一竖,也指的就是这个一。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
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通过修炼较长时间的静坐达到心体“澄莹”的境界,获得一种神秘的心理体验和心灵飞跃。杨慈湖也主张静坐得悟,他还把这种方式称为“反观”,说:“尝反观,觉天地万物通为一体。”“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心生万物,万物有心,心物互化,合而为道!修心为上,心外无理,这就是儒家对“道”的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12 09:36回复
    【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無際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像,地者,吾性中之形。】這些句子是哪位先學留下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0-12 23:29
    回复
      儒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0-13 0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