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吧 关注:3,490贴子:20,700
  • 9回复贴,共1

奇文共赏,与吧里同好共享(转载自网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吃饱了撑的:小议杜先菊译《瓦尔登湖》,兼及其它8个译本
很久不读译作,看到一直啃不动的《瓦尔登湖》出全新注疏版,便按捺不住买一本的冲动,加之知道新版的译者是留美学者,还是豆瓣上关注的文笔甚佳的友邻,所以对新版寄予了莫大希望。
然而现实每每总是让人失望。本来本着学习的态度来的,结果在京东上读了几个章节,便又情不自禁地想当起老师来。
本人有个习惯,决定买不买一本译作前,一定要挑上几段研读一下下,以鉴优劣。鉴别的标准非常简单:自洽。亦即,译文是否能够“自圆其说”。
我用来检验杜先菊先生新译 “自圆其说”水平的,是《阅读篇》中的第一段,因为京东上有试读。杜译如下(句子序号系本人所加):
1 如果在选择职业时增加一点深思熟虑,所有人可能都会在本质上变成学生和观察者,因为所有人都肯定会对人的自然和命运感兴趣。2 我们在为自己或我们的后代积累财富,建立一个家庭或国家,或者甚至是追逐名誉时,我们是凡夫俗子;但是,在和真理交往时,我们是不朽的,既不需要害怕变化,也不需要害怕事故。3 最古老的埃及和印度哲学家曾经撩起了神灵雕像的一角面纱;那颤抖的面纱,今天依然还是敞开着,而我看到的荣耀,也和他们当初看到的一样新奇,因为当初那个勇敢揭开面纱的就是他身上的我,如今看到这个景象的,又是在我身上的他。4 那件面纱上没有落下尘埃;自从神像被揭开以后,时光也不曾消逝。5 我们真正可以改善的时间,或者是能够被改善的那个时间,既不是过去和现在,也不是未来。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08 12:13回复
    慢慢一遍读下来,并不那么通,隐隐就觉得不大妙:这或许可能大概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来学习的译本。
    开篇第 1 句便不知所云。问题非常明显:为什么选择职业时多点深思熟虑,所有人就可能会变成学生和观察者?是因为“所有人肯定会对人的自然和命运感兴趣”?“人的自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对人的自然和命运感兴趣”(A),“在选择职业时增加一点深思熟虑”(B),就可能“会在本质上变成学生和观察者”(C)?A+B怎么就推出了C?所谓的超验主义逻辑?
    第 2 句。第 2 句本身似乎并无问题,但是你能看出它与第1句逻辑上的联系吗?我肯定,单看译文,你绝对看不出。
    第3句。先抱怨一下,Cramer 的原版注释对这一句而言,过于简略了,不贴心。其实,中译文在该补注的时候还是要补注,毕竟Cramer 的注释本针对的是西方读者,比如对我一个中国读者而言,对于揭开 Isis 和 Maya 的 “veil” 这个典故,Cramer 直白的注解是不够用的。于是一番自助下来,虽然没有找到梭罗典故的准确出处,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不难落实:埃及哲人也罢,印度哲人也罢,撩起神像( Isis 和 Maya )面纱/衣袍这个动作都是有点大胆的,有点大逆不道,但是却是“和真理交往”的行为,是揭示真理,带来真理的动作,有点像普罗米修斯的盗火。这第3句与第 2 句的联系在于,这一句是在阐释第 2 句的下半句,即,在“和真理交往时”,我们是非个人的,是不朽的,因为真理具有延续性,可以代代相传,从本上来说不被时间左右,如果说“财富”、“家”、“国”、“名声”诸如此类,是昙花一现的东西,随着我们肉身的消亡而消亡,那么真理却永远“新奇”,让追求真理的人贯穿一气,逍遥于时间之外。行,这一句大体没有问题。
    然后第 4 句,单看译文,也没什么问题……
    第 5 句是当头一棒,完全不可解。什么叫“可以改善的时间”?什么又叫“能够被改善的时间”?为什么要去改善时间?是时间改善了我?还是我改善了时间?还是时间和我,改善了彼此呢……
    检验完毕,译文不自洽,翻译有问题。这书可以不买。
    一般我的个人品鉴行为就到此结束,但是因为原著的地位和此译本的隆重,所以决定还要再探个究竟,多啰嗦几句,因为杜先生为译此书想必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心力,我的微末之言,也许可以为译者所用。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1-08 12:22
    回复
      接下来,一起看看梭罗的原文:
      1 With a little more deliberation in the choice of their pursuits, all men would perhaps become essentially students and observers, for certainly their nature and destiny are interesting to all alike. 2 In accumulating property for ourselves or our posterity, in founding a family or a state, or acquiring fame even, we are mortal; but in dealing with truth we are immortal, and need fear no change nor accident. 3 The oldest Egyptian or Hindoo philosopher raised a corner of the veil from the statue of the divinity; and still the trembling robe remains raised, and I gaze upon as fresh a glory as he did, since it was I in him that was then so bold, and it is he in me that now reviews the vision. 4 No dust has settled on that robe; no time has elapsed since that divinity was revealed. 5 That time which we really improve, or which is improvable, is neither past, present, nor future.
      原来如此:第 1 句中的“职业”压根儿不是什么职业,而是 pursuits:追求。这下就清楚了:因为看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我们大约就会看到这个人的本性和人生走向。那么,当我们对人的追求多点慎重多点考虑,大约就会低头俯首当起学生和观察员来,因为借此可以看清人的本性和命运,而人的本性和命运,想必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很有意思的。所以说,“人的自然”和“自然”没有五毛钱关系,nature 的意思是“本性、本质”。第 1 句通了。
      第 2 句。其实 “积累财富”也好,“成家建国”也好,“追求名誉”也罢,都是“pursuit(追求)”之一种,但是在这样的“追求”中,我们却都是凡俗的,必有终结的一天( mortal );但是在对真理的处理上、“追求”中,我们却是不朽的( immortal )。所以这第 2 句,其实是在对第 1 句进行展开。第 1 句中的 pursuit 是个关键词,它含义之广,将牵出下文的“积累财富”、“成家建国”、“追求名誉”、“对待真理”……我一度想不明白为什么杜译为把 pursuit 译成“职业”,不可否认,在某些语境下,pursuit 确实可以译成“职业”,但是在当前语境中,你把野心勃勃的“追求”译成旮旯胡同似的“职业”,是作什么?后来,在看徐迟先生备受诟病的译本时,发现译的也是“职业”,于是恍然大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以讹传讹”了!
      顺带一句。缩小原文的语义是在某些情况是可以的,也可能是必须的。但是这么做时,译者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原文不用“窄”语义的词?比如第1句,倒推之,梭罗为什么用 pursuits,而不用 vocations 或者更老气的 avocations?如果找不到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原文为什么不用 vocations / avocations,译者最好还是不要耍小聪明,就老老实实把原文的 pursuit 译成 pursuit (追求)。一般情况下,原文作者总是有他的道理。
      此外,第 1 句中还有一个词也值得商榷——deliberation。这个词并不生僻,字典里两个解释,简单来说,一是“思量”,而是“谨慎”,但是做“谨慎”讲时,通常和 with 配对,也就是梭罗在这里的的用法。以下是两个例句:
      1) My mother folded her coat across the back of the chair with careful deliberation. (Collins Cobuild)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08 12:26
      回复
        2) He is one that will not hastily run into error, for he treads with great deliberatio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当然我们必须想想,deliberation 做“思量”讲时,与 with 搭配也未尝不可吧?凭什么和 with 一起时,deliberation 百分百就是“谨慎”?
        怎么办?本人还是想倒推一下。这么想吧,做“思量”讲,deliberation 后面的介词应该是 on (比如 thought on),而不是 in吧?于是这么一来,本人就倾向于把 deliberation 理解成“谨慎”。当然,前面说了,这个词是“值得商榷”,至于说究竟是哪个意思,本人并不完全肯定,因为用“思量”去解读原文,也是通的。
        终于说到第 3 句了。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前面已经说过。但是理解归理解,细节上而言,这句话中,比较让人疑惑的是 robe,因为 robe 是 robe, veil是veil,但是梭罗貌似把两者等同着用了。robe 可以译为“纱巾”否?遮身体的东西( robe )也可以指遮脸的东西( veil )否?在找不到梭罗典故的准确出处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译者大概也只能把robe做技术性处理了:自洽。
        第 4 句杜译有歧义。杜译“那件面纱上没有落下尘埃”,容易理解成“尘埃”没有从“面纱上落下”,而不是“尘埃没有落在面纱上”(原文之意)。
        第 5 句英文乍一看比较费解。按我们的学习经验,improve 大概就只是“提升、改善”。但是“改善时间”是什么意思?也想过, That time which we really improve 中的 which 是不是 when 的误植?也就是说这个断句的意思是不是“那个我们真正得到提升的时刻”,即我们“见到真理”的时刻,提升的是we,而不是 time,因为这样意思显然更说得过去。但是查了几个英文版都是 which。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问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了——词典。 但无论是 Collins Cobuild 还是 Macmillan,这个时候都不够用。列出的无非两个意思:to make something better; to become better。最后,还是老牌牛津(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不负所望,在 improve 的动词2中,有这样一个释义:
        2 trans. To turn (a thing) to profit or good account, to employ to advantage; to make profitable use of, take advantage of, avail oneself of, utilize; to make use of, use, employ.
        简言之,是“利用”的意思。这就对了! “用好”时间!
        但是不要高兴太早。还是需要看看例句。就“利用”这个意思,“牛典”给出5个例句,从1292年到1850年,这说明 improve 的这个用法是比较古旧的。且看1850年的例句:
        I will…improve the money I have obtained, in some way of merchandise.
        我纳闷是否有一个译者会如此愚蠢以至于把上面的句子译成——我打算改善下我得到的这笔钱……
        确定了 improve 是“利用”之意,梭罗的这句话就可以译成:“那个我们真正拿来用的时刻,或者说那个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时刻,既非过去,亦不是现在或将来。”
        这里所谓的“时刻”,即是让我们“用来”瞥见真理,见识真理的时刻,在梭罗看来,在“追求真理”时,我们都是不朽的,在这个“时刻”,时间没有时间感! 这最后一句,是真正“超验主义”的时刻!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1-08 12:27
        回复
          以上是本人对杜译注疏本的小小评鉴,只是个人管窥,不是全面鉴定,不妥之处,看者自可明鉴。 记得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评家兼小说家翁伯托•艾科曾经说过,“翻译是一门失败的艺术。” 这句话,无疑能让每个做翻译的人对自己的“失败”心安理得,不过阿根廷大仙博尔赫斯有句话,却无疑能让大家从此都得道解脱。他老人家不无戏谑地说:原文总是给译文戴绿帽子!
          是呐,无聊的半吊子读者,总是给译文戴绿帽子。吃饱了撑的!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1-08 12:27
          回复
            记得译文论坛上有过一个系列贴,叫《可怜的梭罗》,现在看来,梭罗真是可怜,就这么一段文字,没有个译对的(归根结底,是没个译者理解)。搜搜豆瓣,《瓦尔登湖》何其多。以下本人从几个算有代表性的版本中,挑了《阅读篇》同一段文字出来,用 pursuits, their nature, acquiring fame, glory, improve, improvable 这6处作为检测点,凡对应有问题的点,全部列在每种译文之后。中译文本身不做细评,各种译文本身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在此也不再评价。
            (温馨提醒:请远离田然译文、仲泽译文。万不得已要读这书,走戴欢译文可以找点文采,走许崇信译文多点准确。)
            【本人试译】
            在选择自己的追求方面,如果能够更审慎一些,所有的人可能都会变成本质上的学习者和观察者,因为人的本性和命运,想必是能引起所有人的兴趣的。为自己或后代积累财产,成家或立国,甚或是树立个人名望,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凡人,终有一死;然而在与真理打交道时,我们都超凡不朽,无须害怕变故。古埃及或古印度的哲人曾经撩起笼罩神像轻纱的一隅;如今,那微微颤动的袍子一隅依然掀起,此刻我所看到的非凡之美,一如哲学家所看到的那般鲜活,因为当初如此无畏的正是他中之我,而如今重赌这一奇景的正是我中之他。那袍子如今纤尘未染;自从神明显露以来,也没有时间流逝。那个我们真正拿来用的时刻,或者说那个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时刻,既非过去,亦不是现在或将来。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1-08 12:28
            回复
              【徐迟译文】
              如果更审慎地选择自己追逐的职业,所有的人也许都愿意主要做学生兼观察家,因为两者的性质和命运对所有的人都一样地饶有兴味。为我们自己和后代积累财富,成家或建国,甚或沽名钓誉,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凡人;可是在研究真理之时,我们便不朽了,也不必害怕变化或遭到意外了。最古的埃及哲学家和印度哲学家从神像上曳起了轻纱一角;这微颤着的袍子,现在仍是撩起的,我望见它跟当初一样的鲜艳荣耀,因为当初如此勇敢的,是他的体内的“我”,而现在重新瞻仰着那个形象的是我体内的“他”。袍子上没有一点微尘;自从这神圣被显示以来,时间并没有逝去。我们真正地改良了的,或者是可以改良的时间,既不是过去,又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呵。
              6处:pursuits,their nature, acquiring fame,glory,improve,improvable
              【戴欢译文】
              倘若在选择自己的追求时,更加谨慎从事,所有的人可能多半愿去当个学生和观察家,因为这两种角色的性质和命运令所有人颇感兴趣。在我们为自己或子孙后代积累财富、成家或者立国甚至沽名钓誉等多方面,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但在探求真理时,我们却是超凡脱俗的,也无需害怕变革或突发事件了。最古老的埃及或印度哲学家,掀起了神像的一角掩面轻纱;而这轻覆之物,如今在微微颤动,仍被撩起着;我凝视这这轻纱与往昔无异的清新的荣耀,因为“他”心中的“我”曾经是如此豪气万丈,而“我”心中的“他”如今还仰望着那景象。那掩面的神袍纤尘未染,自那神迹显现以来,岁月并未流逝。我们真正利用的时间,或者可以利用的时间,既非过去,也不是现在,更不是将来。
              3处:their nature, acquiring fame,glory
              【仲泽译文】
              只要在面对毕生追求进行抉择之时略作沉思,所有的人可能都会打心底里愿意成为学习者和观察者,因为两者就其性质和趋向而言都非常有趣地趋于一致。我们固然会为自己和子孙积累财富,也会创造家园建设国家,甚至会猎取名誉,就这些方面来说,我们都是凡夫。但是我们又会探求真理,就此而言,我们又是不朽的,我们无须担心任何的变故和意外。天命之神曾被一袭袍衫所蔽,是古埃及和印度的哲人撩起了其中的一角,那方衣角微微颤抖高高揭起,这一景象依然如初。我满目艳羡地注视着这份壮丽,它冲击视觉依旧鲜活,一如前贤当刻的感受,因为当刻那样果敢冒失的是他身上的那个“我”,而此刻重睹这道风景的是我身上的那个“他”。自那一角被揭开之时,再无灰尘蒙蔽,时光也就此驻足而永不消逝,因为时光一经探索或为探索占据,它就归于永恒,从此再不属于将来,也不再属于现在和过去。
              5处:pursuits,their nature, acquiring fame,improve,improvable
              这里不得不说,这段文采裴然、天马行空的译文,大概可以让梭罗气到从棺柩里爬起来吧?觉得译者可以去直接当作家,写一本《窦尔顿湖》什么的,没必要受翻译这份气……
              【许崇信、林本椿译文】
              在选择职业时只需更加慎重点,一切人大概基本上都会成为研究者与观察者,因为毫无疑问,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同样会引起所有的人的兴趣。在为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后代积累财产上,在成家或立国上,甚至在追求名誉上,我们都是凡人;但在对待真理上我们确实神仙,无需害怕变化,也无需害怕意外。最古的埃及哲学家或印度哲学家曾揭起神像上的一角轻纱;至今那件微颤着的罩袍仍然往上面翘,而我则见到天上的光辉,此刻和当年一样鲜艳,因为过去“他”中有“我”,有我这个无所畏惧的人;而现在“我”中有“他”,有他这个心中充满对真理的憧憬的人。那件罩袍上没有一点尘埃;自从那神仙被显现出来至今,时间没有逝去。我们确实在利用的时间或可以利用的时间,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3处:pursuits,their nature, glory
              【李继宏译文】
              只要在职业选择方面稍微再用点心,也许所有人都会变成本质上的学生和观察者,因为人们当然会对同类的天性和命运感兴趣。为我们自己或者后代积累财富也好,成家立业或开辟疆土也好,甚至包括谋取名望在内,这些都是凡俗速朽的事情,唯有对真理的追求是永垂不朽的。最古老的埃及人或者印度哲学家曾经撩起神像的面纱;那颤动的纱巾迄今依然是掀起的,我看到的光彩面容依然如他看到的那么鲜活,因为当初他那么大胆时我就在他体内,而如今我再读仰望尊容时他就在我体内。灰尘未曾落在纱巾上,而自神像被揭开以来,时间不曾流逝。我们真正能够改善的时间,或者说可以被改善的时间,并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
              4处:pursuits, glory,improve,improvable
              比较意外的是,李译貌似不是抄的。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1-08 12:29
              回复
                【王义国译文】
                如果在选择追求的时候能够稍微审慎一些的话,那么所有的人也许都会从本质上成为学者和观察者,须知学者和观察者的性质和命运当然令所有的人都感兴趣。在为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后代积累财产的时候,在建立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的时候,甚至在获得声誉的时候,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但是在讨论真理的时候,我们则是不朽的,没有必要害怕改变,也没有必要害怕事故。最古老的埃及哲学家或者印度哲学家,揭开了神的塑像的面纱的一角,那颤抖的长袍如今还是这样撩起,因而我就像那个塑像一样凝视着一种新的光荣,因为如此大胆的正是在他身上的我,而现在审视着那个幻景的,正是在我身上的他。在那个长袍上没有落下任何尘土:自从那种神性被揭示出来,时间并没有流失。那个我们确实在改善、或者可以改善的时刻,既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
                4处:their nature, glory, improve, improvable
                【田然译文】
                倘若更审慎地选择自己追求的职业,所有人大概都乐意做学生或者观察家,因为这两者的性质和命运令所有人都饶有兴趣。为我们自己和子孙积攒财富,成家立业或者为国家做贡献,甚至追求名和利,在这方面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但是在追求真理之时,我们却又都是超凡脱俗的,无须害怕变革或者突发事件。最古老的埃及或者印度哲学家,掀起了神像的一角轻纱;那微微颤动的袍子,今天仍然被撩起,我凝视着往日的轻纱,它和过去一样地新鲜荣耀,因为当初勇敢豪迈的,是他体内的我,而今天重新仰望着这个形象的是我体内的他。衣袍上没有半点灰尘;自从神显现以来,岁月并未逝去。我们实际上利用过的,或者说可以利用的时间,既非过去,又非现在,也不是将来啊。
                4处:pursuits, their nature, acquiring fame, glory
                通而观之,田然的译文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几乎没有一句译准。再看最后那个“啊”字,我也是醉翁亭记了。
                【王家湘译文】
                人们在选择他们从事的事业时,如果考虑得更仔细一些,也许所有的人主要都会成为学者和观察者,因为无疑大家对二者的性质和命运都很感兴趣。在为我们自己或后代积累财富,成家,兴国,甚至获得名望等方面,我们都是终有一死的凡人;但是在对待真理时我们确实永世长存的,既不必害怕变化,也不必担心意外。最古老的埃及或印度的哲学家从神像上撩起了面纱的一角;那颤抖着的袍子现在仍然撩起在那里,我凝视着和他当初看到的同样新鲜的天国的荣耀,因为那是如此大胆的正是在他身上的我,而现在重新回顾这一景象的,又是在我身上的他。那件袍子上没有积下任何灰尘;自从那神明被揭示以来,也没有任何岁月的流逝。我们真正改进的,或者可以改进的时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
                4处:pursuits, their nature, improve, improvable
                由此而可见,王教授的译书从此可以不看。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1-08 12:29
                回复
                  首先particular这个词,怎么无缘无故在译文里失踪了?其次,events被大大地弱化,化到了“事物”里,而“事物”在中文里通常只是“物”的意思,在梭罗的英文中“事”和“物”却是平起平坐的,同等重要。
                  那么梭罗为什么要放particular上去?particular 用来修饰 written languages,说明书面语多种多样,因时因国而异,我们读到的永远只是这种“特别”的的东西。
                  梭罗为什么要特地拿出events来?因为自然之中,既有“物”又有“事”,而自然的语言( “the language” )这里朴素无华,没有任何metaphor,但却无比丰富,卷帙浩繁,可为不容置疑(standard)。于是译者的“无需比喻”,根本就是“没有比喻”(质朴),这个区别,不知译者是否感受到了:重心搞偏了。
                  试译:
                  但是,如果我们局限于书本(虽然是精挑细选并且绝对经典的),仅仅阅读那特殊的书面文字(其本身不过就是方言俚语而已),我们便处于这样的危险当中:忘记天地万物、人间万象所使用的语言。这门语言不用比喻,但却丰富浩繁,是一切语言之典范。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1-08 12:39
                  回复
                    楼主写得太好了!拜读之后,仍盼多看到这样的行家解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5-17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