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吧 关注:43,061贴子:58,086
  • 2回复贴,共1

(转载)分享对建盏和天目的心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建盏和“天目”。
  建盏就是建窑烧制的一种黑釉盏,主要特征就是胎土和釉料都是采用当地特有的含铁量很高的原料,采用单挂釉、还原烧方法烧制而成的黑瓷盏。器形主要有撇口、斗笠、束口、香炉等等。在还原烧时,凭师傅的经验控制,产生出各种发色和斑纹,如柿红、兔毫、油滴、鹧鸪斑等等。宋代斗茶盛行,文人几乎人人斗茶,斗茶时的器具就是建盏。
  而“天目”是什么?相传宋元时期浙江天目山地区佛寺林立,日本禅僧多至天目山留学求法,回国时常带回天目山寺院中所用的建窑黑釉盏,因此这类茶盏就被称为 “天目” 。这是“天目”来由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说法。但“天目”之说,至今在陶瓷界和日本茶道界仍存在着令人莫衷一是的看法。尽管中日两国陶瓷考古界却存在一种共识:“天目”,这一名称来源于日本。
  二、日本和台湾对建盏的仿制。
  现今,号称“天下第一碗”的宋代“曜变天目”,就是一只窑变的建盏,被收藏在日本并且作为日本的顶级国宝珍视。日本的陶瓷业者也从未停止过对建盏的仿制,均未能成功,但在过程中却另辟蹊径,形成了另外不同的风格流派,比如“镰田幸二”的油滴天目,和现在比较火的“志野烧”等,都是在仿制建盏时产生的,在国内的追捧着也不在少数。
  台湾就谈不上仿制建盏了,其主要是对日本的“天目”进行学习和仿制,产生了以几个师傅为代表的色釉天目产品。由于台湾“天目”主要以色釉的条纹为主,色彩斑斓绚丽,夺人眼球,喜欢的人也不少。
  无论是日本还是台湾,无论其自诩多高的工艺水平,始终未能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建盏,复杂的不用说,兔毫就一只也没烧出来,至少本人没见过。唯一能看的过去的就是日本陶瓷业者镰田幸二烧制的紫金油滴小盏。但这些仿制催生了其他陶瓷茶盏技术的进步,丰富了茶道器具,也充实了“天目盏”这一日本名词。
  三、我国的复烧成功
  建盏烧制技艺失传已久,复烧建盏一样被作为重大课题被提出来,并在80年代复烧成功。随着逐渐被市场认可,水吉当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门从事建盏的烧制、研究和销售工作。这对日本和台湾的天目产品在内地的销售起到了制约作用,使其价格开始走低。
  四、建盏的难度
  水吉当地的胎土,由于含铁量高,最高可达8%左右,烧制起来就容易变形,难以控制。而釉料中的含铁量更高,在还原烧过程中更加难以掌握火候,想精准把握其发色、斑纹、品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基于以上两点,建盏的成品率还是很低,精品建盏不会超过15%,极品的更是不用说了。其价格颇高主要是这个原因。
  五、制假
  由于真正的建盏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价格颇高,利益的驱动必然会导致一些行业内人事进行仿造、制假,蒙蔽消费者。
  一种是以德化窑为代表的仿制,这类仿品大多出现在一些大品牌标榜的“建盏”产品,其胎土为普通陶胎,釉料为合成釉料,采用氧化烧的方法(也有少数为还原烧),其目的显而易见:降低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本人把这种产品归类到“德化”或者“天目”的范畴,其发色和斑纹较为死板,上手手感差,不具备欣赏把玩价值。
  还有更恶劣的仿制:居然用砂轮在釉面上磨出来所谓的“油滴”,地摊货。
  这些仿冒,个人认为是最卑劣的,建盏是“天目”的鼻祖,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义和内涵,现今的“天目”也早已经不同于建盏。是什么就是什么,明明是色釉“天目”,非要叫嚣着贴上建盏的标签,性质就变了,尤其大品牌的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关键是混淆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载体的认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7 14:56回复
    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24 23:34
    回复
      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24 2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