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会按着特定的时间及路线行走,
正如《黄帝内经》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样全身周游,循环不息。
按中医理论,虽然经气在身体循环不息地流动,
但在不同的时间,经气的流动均有盛衰,
下面所示的时间正为各经的气血流注最盛的时间,
这概念称为「子午流注」。
经络流注表(脏腑阴阳 阴里阳表)
寅时3-5手太阴肺经辛金
卯时5-7手阳明大肠经庚金
辰时7-9足阳明胃经土
已时9-11足太阴脾经戉土己
午时11-1手少阴心经丁火
未时1-3手太阳小肠经丙火
申时3-5足太阳膀胱经水
酉时5-7足少阴肾经癸水
戌时7-9手厥阴心包经
亥时9-11手少阳三焦经
子时11-1足少阳胆经乙木
丑时1-3足厥阴肝经甲木
十二经络之气会在不同的时间流注于不同经络,
如在3am至5am,经气主要流注肺经,直至5am-7am,
便逐渐流到大肠经,再到7am-9am,便进入胃经,
这样循环不息在体内流注。
经络的表里关系
如前所述,经络亦按其所属的脏或腑,分为阳经及阴经,
脏为阴,腑为阳,中医认为内为阴,外为阳,
故以脏的功能属较内在的功能,称为里,即里面的意思,
腑的功能为较外在的功能,称为表,即表面的意思,
当我们将人体生理功能以脏及腑的功能配合考虑时,
便有了所谓脏腑表里的关系。
经络走向的特点
如细心看经络流注表,便会发现经络的流注有着特别的规律,当中包括表走里,里走表,手走足,足走手等关系。
表走里,里走表的关系
例如,从肺经〔太阴〕走大肠经〔阳明〕,肺与大肠是互为表里的脏及腑,在五行均为金,中医认为里为阴,表为阳,故经络的意义其实可理解为:从「金的阴」走至「金的阳」,这正合中医阴阳学说中,阴阳互相消长以达至平衡的理论。
手走足,足走手的关系
从手的大肠经〔阳明〕走足的胃经〔阳明〕,这经络的关系正是手走足的关系。
经络流注的规律
经络流注图清楚显示了经络行走的微妙关系,
横看图表的分类,左方六经均为手的经,
右方六经均为足的经,故大体地经络流注是从手走足,
足走手,再由手走足,这样平衡地循行着,
并沟通了手足以及全身。
此外,在手的六经中,左三经均为里,右三经均为表,
而在足的六经中,左三经均为表,右三经均为里,
从这美丽的对称关系,
便可看到经络是从「手之里」走「手之表」,再从「手之表」走「足之表」,又从「足之表」走「足之里」。
纵看图表的分类,便会发现凡阳经次序都为阳明、太阳、
少阳,凡阴经次序都为太阴、少阴、厥阴。
而从足太阴脾经走手少阴心经,
及从足少阴肾经走手厥阴心包经等,都可看到大体上,有太阴而少阴,少阴而厥阴的次序,可见经络的运行,
实按照着中国的传统的阴阳互长的理论,
微妙地联系全身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