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左——托洛茨基主义的第一个显著的特征
极左是托洛茨基主义最著的一个特征。这种极左集中表现在其现论上。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是托洛茨基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这一理论几乎是集一切极左观点之大成。在革命阶段上,马克思一直坚持革命阶段论,从未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去办现实生活中办不到的事情。后来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也一贯坚持这一思想。托洛茨基则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他的工人政府、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要求超越历史阶段,提前进行一次性革命。后来他将这一理论系统化,将它扩展为适用一切落后国家革命的理论。在革命范围上,马克思一再强调革命的国际性,但同时又坚持革命的主要舞台在本范围内。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也是既寄希望于西方革命,又立足于俄国本身的工作。斯大林和毛泽东更是强调本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立性。托洛茨基主义则从其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革命绝对化成了一种世界革命,完全抹杀了一国革命的独立性,主张不惜以牺牲俄国革命去唤起西方革命。在革命对象上,托洛茨基坚决反对与民族资产阶级搞联合阵线,不论何时可村,不论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把资产阶级统统看成是革命的对象,完全忘记和抛弃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革命依靠力量上,托洛茨基不顾当年俄国的实际情况,极力贬低农民的革命作用,强调和夸大工农间的矛盾,借否定农民的革命作用,否定俄国革命的前途。纵观托洛茨基主义的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托派所主张的革命是越快(一次完成)、越大(世界革命)、越彻底(不仅革一切资产阶级的命,在社会主义国家还要搞政治革命)、革命队伍越纯洁(纯粹工人阶级化,先锋队的先锋队)越好。喧种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现实的一厢情愿式的“革命理论”,称其为极左,是太恰当不过了。
托洛茨基主义的极左特征还充分体现在它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上。从托洛茨基主义出现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中间,革命风云几经变幻,革命运动几经波折。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托派对形势的分析,几乎总是形势一派大好,资本主义几乎总是一触即溃,只因为社会党、共产党人一再“背叛”革命,革命才始终未能成功。每当出现世界革命的高潮时托派的看法更是让人感到玄而又玄。资本主义战后几十年的黄金时代,托派几乎是视而不见,却大讲什么革命的条件不仅成熟,而且已经熟透了。这种先定出一个高调,以后不论形势如何变化,调子越唱越高的形势判断法,除了极左,再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了。
理论上的极左不能不在组织路线上有的所把映。托洛茨基主义虽然没有用“精英政治”的术语,但支配他们头脑的是地地道道的英雄史观,所从事的是彻头彻尾的精英政治。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以合法党、群众性党的口号掩饰其政治党 的性质,掩盖其投降和讨好资产阶级、搞改良主义的实质。列宁针锋相对地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口号,以此来反对第二国际在组织问题上的修正主义观点。托洛茨基却一下走到了另个一个极端,将其组织看成是先锋队的先锋队,搞所谓的“干部党”。在他看来,广大群众不过是一群阿斗,他只要能控制住一支先锋队的先锋队,革命高潮一到来,他们一挥手,群众就会跟着走,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托洛茨基一伙还自命不凡,将自己的组织自命为唯一正确的党,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这种唯我独革,以我划线,以我为标准搞纯而又纯的革命组织的极左作法,只能以极端孤立为结局。这种作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的事业的观点相距十万八千里。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若干问题上,托洛茨基主义的极左面目也十分突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革命。托洛茨基对苏联社会中的官僚主义,干部特权等的批评是有一些道理的。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却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极左的空想。干部特权要加以反对和限制,对官僚主义及一些腐败现象,更应该严加惩处。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分配上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必要的。托洛茨基却从极左的立场出发,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取消这种差别、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政治革命。托洛茨基的另一个解决办法更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他主张实行派别活动自由和多dang制,他自己曾身体力行,不顾俄国共产党的三令五申,进行派别活动。这种所谓的自由可能听起来是诱惑人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左的空想。托洛茨基本人的实践证明,这种自由只能在党内造成混乱,使党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之中而无力完成更为现实和重要的工作,使革命群众失去一个可靠而稳定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