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吧 关注:8,116贴子:118,324
  • 14回复贴,共1

【美影动画】【转载】悼念《特别车队》(5-13集)编剧李绍然逝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自原微博@空藏动漫资料馆,原标题:悼念|动画片《特别车队》(5-13集)编剧李绍然逝世,享年78岁
文章链接: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12648781309460
谨以此文悼念国画家、文学编辑、动画编剧李绍然老师
文\傅广超

李绍然(1939-2017) 傅广超\摄
昨晚才得知上海美影厂老前辈李绍然老师因癌症于5月26日过世,享年78岁。看到这个消息顿时心里一沉,算了算,离上次拜访李老师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去年年底赴沪,凌纾老师(著名动画编剧,代表作《阿凡提的故事》《邋遢大王奇遇记》《西游记》《魔鬼芯片》)告诉我们李绍然老师身患癌症,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一再建议我们抓紧时间采访李老师,并出面为我们联系。在凌纾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于去年(2016年)12月24日下午来到李老师位于万春街的旧居,听说他早已搬家,是为了方便照顾孙子(抑或孙女)上学才偶尔回来小住。家里墙上糊满了李老师的书画草稿,配合着颇具年代感的陈设显出几分清冷和沧桑。
与李老师寒暄一番后,才知道了什么叫“乡音未改鬓毛衰”。尽管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可李老师还是一口辨识度很高的“山东普通话”。李老师自嘲说自己在美影厂只是“打零工”“帮闲”的,对美术片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但我们很清楚,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份工作都不容小觑,而李老师的坦荡淡然非常值得尊敬。李老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师从于潘天寿、陆维钊等名师,文学素养也很深厚。1964年分配进入美影厂后总是经历种种因缘际会,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就被安排到哪里。他在美影厂文学组和《孙悟空》《动画大王》杂志编辑部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贡献,参与创作的动画片并不多。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他参与编剧的动画片《特别车队》这几年在网上火了起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出版社合办的《孙悟空》画刊,画刊名由宋庆龄亲笔题写。画刊主要刊登根据动画作品改编的连环画,同时向观众介绍动画片的最新影讯和幕后故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办的《动画大王》杂志。主要刊登根据动画片改编的连环漫画或原创漫画。
199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13集黑帮题材动画片《特别车队》。《特别车队》诞生之时,美影厂这座中国动画昔日的圣殿早已风雨飘摇。这部没有充足的制作经费,没有宽裕的制作周期,没有顶尖创作人才的系列片从制作水准上来讲实在是粗糙了些,之所以能够在20年后走红网络,靠得是它的题材的另类和故事的悬念。网友们称该片的“成人元素颇浓”,点到为止的情欲、黑帮角色的狞厉、火暴的枪战场面及悬念迭起的情节让80、90后的观众欲罢不能。以国外的影片分级制度来衡量的话,这的确是一部“少儿不宜”的片子。



《特别车队》影片画面


1楼2017-05-29 14:28回复
    这部影片的前4集是龚运华根据著名儿童文学家和剧作家包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前4集完成后一直没有后续的剧本出来。时任美影厂创作办公室主任的李绍然担心厂里的生产计划无法按时完成,于是主动接手了《特别车队》后续的剧本创作任务。出人意料的是,李绍然续写的剧本并没有按照包蕾的原著继续改编,而是玩起了“自由发挥”。

    《特别车队》影片画面
    李绍然在剧本的情节构思和悬念设置上没有延续“儿童本位”——他反其道而行,运用了很多故事片中的“成人化”处理,剧情节奏也非常地快。当然,这些方法也遭到了一些批评,有一些老前辈认为剧本太粗糙,节奏太快,戏做得不够足。李老师也曾提及网上风行的“禁播”的传闻,据他了解,影片播放出后确实有些争议,电视台似乎并没有收到正式的文件。不论如何,《特别车队》在中国动画系列片的题材和叙事上做出了有益尝试,这点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这样,饱览各种大尺度日美动画的动画迷们面对《特别车队》才有种难以言说的激动。

    《特别车队》影片画面


    2楼2017-05-29 14:37
    收起回复


      李绍然老师接受笔者访谈 蔡杰\摄
      访谈结束后,李绍然老师赠送了我们一幅他的书法作品和几册连环画。我询问起李老师的病情,李老师轻轻地回答了一句:“视死如归吧。”
      万幸的是,我们为李老师留下了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记录。遗憾的是,当时采访前的功课做得还不够,有不少内容没能深入展开,而这个遗憾永远也无法弥补了。引以为鉴吧,我们真的需要和时间赛跑。
      李绍然老师千古!


      3楼2017-05-29 14:40
      回复
        附录
        美术片编剧絮语
        文\李绍然
        (略有删节,部分标点有所修改)
        一部影片的诞生是以导演为中心的诸多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编剧的工作是解决“拍什么”的问题;而导演是解决“怎么拍”的问题。
        “本子!”人们开始焦急地吆喝起来。
        这时,编剧的重要性更加为众人所瞩目。
        是的,编剧是一部影片的“开路先锋”“敢死队”“尖刀连”。他是“打头阵”的。当然,他“牺牲”的几率更大,“本子”被来自各方面拥有话语权的权威“枪毙”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是在遍布“禁区”的过去,编剧“沤心沥血”炮制出来的剧本,随时都存在着被“毙”的可能。
        ……
        编剧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是用文学的语言和电影思维方式,勾画出的一幅未来影片篮图,一幅线条清晰的全景图。
        导演——一部影片的艺术领导者和指导者,就是根据剧作家的电影文学剧本,写成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即导演通过“翻译”和再创作,将文学剧本转化或细化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画面和声画相结合的电影语言。
        影片便根据分镜头剧本(或叫做分镜头台本、分镜头脚本)投入了拍摄。
        分镜头剧本脱胎于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是形成影片的基础。
        于是,它被大家异口同声地称为“一剧之本”。
        美术片要不要文学剧本?
        以前有过争论。有的创作人员觉得美术片是“小儿科”,是“哄孩子不哭”的“小电影”,不必像故事片那样“郑重其事”,非要费那么大的劲“鼓捣”出个“文学剧本”不可。
        "只要有个故事梗概,导演分一下镜头不就结了?"
        主要理由是:美术片篇幅短。导演可以做到“胸有成片”,“统揽全局”,用不着文学这根“拐杖”掺和。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是的,美术片中确实有短片,有的短得出奇,放映时间仅二、三分钟。更有甚者,还不足一分钟。这种“超短片”,大概确实不必劳驾编剧,导演自己即可包园儿。但这种短片,是圈内人用来“探索”和“打擂”的“阳春白雪”,往往仅在电影节上少数人才能欣赏到。一般观众看不到,即是看到了也不一定看得懂,即是看懂了也不一定喜欢。在国外,这类短片和商业性的长片是泾渭分明的。
        在我国,短片和长片的“分工”向来并不那么明显。只是近几年来,在一些设有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中,出于教学和研究的考虑,也在搞这种与商业行为“不搭界”的“超短片”。但是,国产美术片中,绝大部分短片都是有情节的,并拥有广泛的受众。例如:动画片和《三个和尚》(包蕾编剧,阿达导演)等,《牧笛》(特伟编剧,特伟、钱家骏导演)都属于短片,却没有因为“短”而扔掉文学剧本这根“拐杖”。何况美术片中愈来愈多的是长片(影院片)和系列片。作为动画界的一位前辈、一位大家,特伟先生一直重视美术片剧本的创作。他在《动画片要重视质量》一文中说:“所谓质量,是指一部动画片的总体水平,包括各个艺术技术环节。首先当然是剧本——‘一剧之本’。不仅短片要有好剧本,长片和系列片更必须有一个引入胜的好剧本,如果剧本的基础很差,制作高水平的动画片是很难的。"

        水墨动画片《牧笛》(特伟编剧,特伟、钱家骏导演)

        《三个和尚》(包蕾编剧,阿达导演)


        4楼2017-05-29 14:48
        回复
          李绍然生平履历
          李绍然,字昭昭,别号齐东野叟、东鲁画痴、登州布衣、胶东客等。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连环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美国休斯顿美术会特邀会员,高级编剧。
          1939年出生于山东烟台。
          1953年来到上海,就读于上海松江第一中学。
          1957年转学杭州第一中学,跟该校美术教师赖一匡学中国画。创作的水墨连环画《纪昌学箭》参加杭州青少年画展。
          195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校期间得到潘天寿,陆维钊,诸乐三、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李震坚、潘韵、宋宗元等名师亲授。

          一湖春水万峰碧(局部) 青绿山水(大青绿) 李绍然 作
          1963年创作人物画《山区文化站》,先后被《浙江日报》《浙江俱乐部》《新民晚报》、选去刊登;与吴山明、倪绍勇合作的毕业连环画《卢振豪家史》发表于《美术》杂志。
          1964年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编辑。
          1974年借调上海美术出版社,数年来画了《勇敢机智打豺狼》《红枫岭上》《组织委员》《珍宝岛》(与人合作)《龙江颂》(与韩敏、钱生发等人合作)等连环画。

          东坡诗意(局部) 李绍然 作
          1980年与张松林、潘国祥创办美术电影杂志《孙悟空》。其间创作了很多儿童画、漫画。数年来又创作了十几本连环画和大批儿童画、漫画。连环画如《丹青恨》《囚禁西伯》《谢玄》《大盗贼》《远古童话故事》等,漫画如《故事启示录》《银幕外的镜头》等。
          1982年与王世桢、边善基、陈小珊等人创办、编辑《电影新作》杂志,发表电影剧本《幸福罐头》和电影论文《无噱不成片》、并绘编了很多插图,写了数十篇美术评论文章;向夏衍、王朝闻等名家组稿。
          1983年在文汇报副刊写了半年“赏花集”专栏美术评论文章,如《着力于传其神》《惨淡经营,意趣无穷》等。在《艺术世界》发表《意笔人物,各有妙诣》。其后,在《画刊》及香港报刊上撰写介绍大陆画家的文章。
          1986年与黄大华等创办画刊《动画大王》,发表连环画《太空女警长》等作品。

          连环画《击雷石》 李绍然 绘
          1988年在《江苏画刊》发表中国画作品《杜牧诗意》《对弈图》《李白行吟》等。
          1990年在上海文学艺术院业余作者培训班教授中国画人物、山水及美术理论。
          1991年于上海高级印刷出版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绘画史和西洋绘画史。同年在《哈哈画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漫画《小四毛趣事》。
          1992年出版《连环画的构图与透视》《线描画法》及《儿童动画画谱》等。

          连环画《杜宇和龙妹》 李绍然 绘
          1993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办公室主任。同年11月作为学者应邀赴台湾讲学。在嘉义市文化中心作了《试论中国新人物画流派》的发言。
          同年12月在美国休斯敦亚艺画廊举办了中国画个展、其中工笔画《五百罗汉图》被当地藏家高价收藏。
          1995年开始写美术片剧本。数年来谢了系列片《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八集,系列片《特别车队》后八集(5-13集)《封神演义》前十三集以及《裕谷少年》《闪光的奇石》《快餐店》《气功大师》《天外来客》等美术片剧本。
          1996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被多家单位收藏,如福建美协、山明美术馆、天下名人馆、晋江画院、甘肃美协、陆维钊书画院、菏泽行署、台湾华夏基金会、休斯敦美术会等单位均收藏了李绍然的中国画作品。
          1999年创作中国画系列《诗经画意》《易经名句画意》。
          2004年创作中国写意图《钟馗一百图》《百幅抽象山水》。

          钟馗像 李绍然 作
          2005年出版名刺画册《李绍然画集》。
          2006年4月与汤起康、卞文瑀、张亦浩和倪绍勇在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一同举办“浙美五老画展”。
          2007年12月参加中国美院举办“潘天寿与他的学生作品展”。
          2010年5月与梁洪涛,汤起康,卞文瑀,张亦浩,金光瑜在上海“德中堂画廊”举办“浙美六老画展”。
          2010年7月与卞文瑀、应洪声、金正惠、张桂铭、汤起康、张锦标、苏春生、金光瑜、张亦浩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举办了《同窗同桌再叙情-浙美63、64届沪上同学中国画联展》


          5楼2017-05-29 1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