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吧 关注:21,258贴子:117,023
  • 1回复贴,共1

外滩钟楼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时间能倒转,我们把指针拨回1927年,这个时刻就是外滩钟楼建成的时刻,也就是这只钟的指针第一次跳动。这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是时间的使者,也是上海发展的见证者。

这是午后阳光正透过钟盘,以温柔的方式照进来。迷离的光线,经过指针的分割,经过齿轮的摸索,光线在重叠、扭转、调和。时间在这里像看得见摸得到的液体一样发生化学反应,时光要倒流了。

要上到这个钟盘内部需要进入海关大楼,先坐电梯直达钟的底座。所谓底座已经是一个个的房间了。进门就是一个类似于马厩里给马喂草的槽,铺满了碎屑。这槽是干什么的呢?中楼内为什么要放一个槽?原来用作动力系统大钟的钟锤,巨大的、钢的、带着岁月的斑驳如果不小心掉下来,直接落到地上,地板会被砸通,所以要这个槽来缓冲。

海关大钟的第四代守钟人——魏师傅,自1982年接受这份工作,至今三十五年光阴。要上到钟盘的区域,从底部还需要经过一个长筒型的台。犹如《39级台阶》的场景,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的宽度,穿入其中,在很快的频率里转圈,一直转圈,转圈……恐高的人只要不往下看,也不会觉得自己到了什么高空。

先是钟盘,时间的背面,再往上——还有安置大钟的所在,那是72米摩天大楼的高度。。有齐腰的栏杆,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四目里望去,两面是密密麻麻的建筑。其中一侧望下去,著名的汇丰银行的屋顶塔尖也在脚下,矮不少。

大钟每隔十五分钟就响起一次海关大楼奏鸣的声音。居住在附近的“老外滩”,可以从钟鸣的长短不同,听出具体的时刻来。多少的变迁故事之中,要数那段奏鸣曲的几度变迁最为传奇。允典居家介绍说,自建成以来都是依照世界惯例,以英国皇家《威斯敏斯特》奏鸣曲为钟声;“文革”时期红卫兵冲上钟楼,要砸钟盘,要换音乐,后来钟盘换成了向日葵形状,奏鸣声也换乘了《东方红》;1986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时,英方提出交涉,《东方红》换成《威斯敏斯特》
1997年后,有人提意见,上书,奏鸣声再回《东方红》;最后又有建议要换回《威斯敏斯特》是为国际惯例考虑。有关部门还在斟酌不是海关部门可以自行决定。《东方红》是电子奏鸣,《威斯敏斯特》是以捶具锤响,多个小锤大锤用了几十年,好用上百年,如今闲置蒙尘,未知可否有重新启动的一天。

这只钟,这钟楼,1927年落成,大钟从英国伦敦运到上海组装,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都停步观望之吊装奇景。顶端的4层高四方形钟楼为当时亚洲之最,仿造英国议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全球现存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
它经历了英国人对海关的运营,经历了日本人炮火的入侵,迎接了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看到了日本战败,还有1949年的解放、人口迁移,以及后来一场一场的人民运动,当然还有现在的改革开放,以及1999年曾经传说的世界末日。
大钟见证最多,满腹的故事。然而除了十五分钟一次划破外滩上空的鸣钟,默默不发一言掌握时间的它选择缄默。


1楼2017-06-09 13:54回复
    原来已经这么古老了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6-12 14: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