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365,280贴子:16,594,475
  • 12回复贴,共1

【求真】生存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排提示:本贴欢迎大家批评!只要用语文明即可。
最近随想到了一些东西,可以说是我之前唯意志论的升级版,只不过研究重点变化了一下。由世界转换到了生命。以前研究生命是为了研究世界,现在研究生命是纯粹的为了研究生命……
由于能力所限,讲的东西肯定有不少有错处。可能讲得不够明晰,有可能是主观臆断,也有可能犯了逻辑错误神马的……本帖完全就是一个试验,希望大家能找出我哲学中的不足,促使我改正。能找的越多越好,但不要鸡蛋里面挑骨头。
我必须承认,我的帖子在一定程度上受了https://tieba.baidu.com/p/2998489091这个帖子和https://tieba.baidu.com/p/4359876026这个帖子的影响。在此向两位前辈致谢。


1楼2017-07-19 12:16回复
    微观生存哲学
    定义
    微观生存哲学,既研究个体的生命本质和运行规律的哲学。它从个体生命出发,渴望找到关于个人生命的真知灼见。

    无论是草履虫还是人类,无论是蓝鲸还是大象,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具有生命。生命自繁殖开始,至死亡结束。
    生命的本质在于对生存的渴望,而生存即认识和改造。我们的生存不同于物理学的生存,我们的生存,不仅要求有实在(改造),也要求有精神(认识)。举人类为例,人类婴儿一出生就会吃奶,掉到水里的人会喊“救命”,每个人也都渴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这种对生存的渴望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无论你处在哪个时间或哪个地方,只要你还有生命,这种本质就会显露出来。这种本质是生命中亘古不变的事物。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微生物在险恶环境下对生存的渴望呢?微生物当然有这种渴望了,只不过由于他们的生命结构过于脆弱和低级,这种渴望就只有遇到刺激后才会不明显的显现(繁殖也可以作为一个证据,不过这是属于宏观生存哲学里面的内容)。任何生命都是有这种渴望的,只不过是高级和低级的区别。
    低级的生存欲望,就表现为纯粹的本能。高级的生存欲望在本能之外,还有诸多附加之物,如情感、复杂的行为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无可否认的,渴望生存是每个生命中的本质。


    2楼2017-07-19 12:17
    回复
      前排提示:这章我改了很多遍,但始终觉得不够严谨,希望大家能帮忙找出谬误。

      (此文谈论死亡,故涉及到了一些宏观生存哲学的内容)
      死亡是什么?每个人都害怕死亡而渴望生存,那么,死亡真的是对生存的一种简单克服吗?抑或说,死亡不过是“落叶归根?”
      首先,死亡肯定是违反了人的本质的。人是生命,而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存而不是死亡。所以,死亡绝对是一种对个人绝对不利的事物。
      但是,若是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呢?世间总是有许多规则制约性格的。法律规定总会制约自私,宗教教规总会制约想象。死亡,不也是对本质的一种制约吗?社会制度制约人处于社会时的状态,死亡制约生命垂死时及死亡时对生存的渴望。死亡是上天(此处借用上天并不代表神)对生命的制约。死亡只不过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制度罢了。
      死亡这种制度是存在于时空之间的,也就是在表象中。没有人能不活在表象中,所以每个人都受到死亡的制约。但我们前面也说了,个体的生存欲望随死亡而消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死亡也是对个体内在的一种消灭。由于死亡的这些特性,一个人若是死了,生命就不可能再出现了。
      但是,死亡消灭的是个体,对种族是没有影响的。死亡是存在于天地间的制度,制度带来的利益就体现在种族身上。个体的死亡是集体适应的一种体现,是物质条件使然的。试想,如果人类现在遍布全世界,生存欲望必然会导致强制性的物质改造,进而产生反制,导致文明的覆灭。所以说,死亡对于种族是必要的。死亡是种族的生存欲望,生命是个体的生存欲望。种族后于个体,种族的本质就成了个体的规律了。
      当然,自然的死亡是一种制度,是必须遵守的。但人为的死亡,却好比自己无端给自己铐上脚链一样,自己束缚自己,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3楼2017-07-19 12:19
      回复
        前排提示:本章比较短,希望大家看看能不能增加些内容

        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满足本能还是满足非本能的欲望,都是一种道德。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一切欲望是源于对生存的渴望的。那么,显而易见的,无论何种道德,都要以满足生存为基础。至此,我们通过一个定义和一系列推理,得到了我们的第二条规则:生存是基础道德,也是最高道德。
        这里我们仅研究个体,因此,道德和行为也就仅限于个体。至于舍生取义或者为社会献身之类,是宏观生存哲学的内容,于这里无关。
        对于个体而言,生存至上。


        4楼2017-07-19 12:20
        回复
          前排提示:本章里面我保留了我的“四境界说”(当然很大程度上受了冯友兰先生影响),可能与本学说中心内容有所冲突,欢迎大家批评纠正

          萨特说得好:人是“为己”,其他生物是“在己”。为何人和同是生命的事物会有如此大的根本性差别呢?这来源于知性。
          康德曾经说过,时间、空间、因果都是先验的。我倒觉得不然,时间及空间都是可以后天透过经验认知的,但因果不行。我认为,因果才是人类独特的先验。知性即因果。
          知性尽管在生存欲之下,会退让、服从于欲望(生存欲是所有生命的共相,因果是独特的),但它却是人类大部分知识的来源。(当然,知识是服务于欲望的。)动物只有归纳的推理,人类却还有演绎的推理,这不得不说是知性的作用。
          知性构成知识,它使得人对其做的事具有觉解性,能明白做事的意义和事情的结果。这种觉解性的高度构成了人生的境界。更高的人生境界,势必能赋予人生更美好的意义。
          鄙人以为,生存有四种境界:
          四种境界之一,也是最低级的境界是混沌境界。这类人只有本能的生存欲,毋宁说,他是从人退化到一般生物了。这么一来,他的生活自然就没有任何感情,进而麻木、僵硬了。
          稍微好一些的境界便是个人境界。这种人的欲望已经不止于本能了,且生活也相当多姿多彩。但他们只懂得个人的善恶。我们在之前说了,如果个人的善恶(欲望达成)与外界不能平衡而导致恶,那必然就会对这个人本人造成不好影响。所以,这种人也就难得常常快乐。
          比较高的境界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欲望不等于欲望的匮乏),以达成更多人的欲望,求得更多的善。这种人已经相当难得了,但他们也并非绝对快乐,因为他们的控制是被动的。
          最高一层次是天地境界。这种人,他们根本不用控制自己的欲望,就能够使事事顺心,进而获得最大的快乐。这种人是值得仰慕的。前两种人只活在自己的生命中,第三种人活在集体中,第四种人则活在万物中。
          人起点在本能,终点在上帝,中间要靠知识!


          5楼2017-07-19 12:22
          回复
            前排提示:本章是为第六章做铺垫的,故比较短。

            生存的境界是自己选择的,还是必然的?我相信是自己选择的。物质当然会产生影响,但物质并不会有决定性影响。否则的话,寒门就绝对不可能出才子了,土豪家里生出来的也一定是小土豪了。
            生存境界后于生存欲望,但是却可以反作用于生存欲望的派生和表象。举个例子,一个处于道德境界的人,和一个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同样是想买票,表现出来可能就不同。然后,这一切又会决定生存环境的物质条件,再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生存境界,形成循环。至于这个循环是良性还是恶性,就要自己看了。


            6楼2017-07-19 12:22
            回复
              前排提示:希望大家找到本章不够详尽之处

              生存具有无上的价值。第四章已经提出了,一切工具都是生存或生存意义的辅助,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即所有后天的欲望无不是生存的表现。所以,一切有关的问题,无非不过是对生存的迷惑罢了。一切哲学问题,不是问生命本质就是在问生命运行规律。
              “语言意义何在?”诸如此类问题,都是试图对工具做出本质性判定。工具的本质先于存在,工具被使用前就已经确定好了一种用法,这和作为本质的生命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这类问题,事实上是对生存意义以及生存关系的探讨。
              “有自由意志吗?”这是对本体的探讨,它是对欲望本身做出评定,即探讨生存本身。本体的存在先于本质,所以这类问题往往陷入模糊而难以回答。
              “死后有灵魂吗?”表面看来这类问题超过了生命的界限,因此难以回答。但从本质上来看这仍然是对生存的疑问。
              所有的哲学问题,无外乎这三类。我们必须清晰的了解到一个问题的提问目标,再将问题放入框架研究。


              7楼2017-07-19 12:23
              回复
                生存是个人无上的价值还是集体无上的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19 12:26
                收起回复
                  前排提示:本章是美学内容。由于本人对美学没什么研究,也写得比较仓促,所以只做了最基本的阐述。望大家补充或批评。

                  当我们看到一幅画时,我们第一个感叹,不会是自己与画中人物有了什么对话,必然是感觉画是如此的真实(抽象派是思维的真实),而后再感觉其余内容。真实必然是美所具备的。真实即生活,所以“生活即美。”
                  “生命即美”。生命是生存的达成形式,是基本渴望达成形式。作为渴望的达成,必然是美的。而生命让所有人觉得美,正是因为所有人都是生命,而着生命触动了人的本质的缘故。
                  这两者是绝对的美,它们可以说是“美的基础。”在此之上,还有很多美,然而这些美就是主观的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里就要看每个人的经历了。


                  9楼2017-07-19 12:28
                  回复
                    微观部分叙述完毕,欢迎大家批评


                    10楼2017-07-19 13: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