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吧 关注:80,689贴子:711,797
  • 1回复贴,共1
痛经,一个让众多女性憎恨的病,也让众多女性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每次吃止痛药才能熬过去。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也称经行腹痛。
由于西医上把痛经只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何为原发性,即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的(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何为继发性,即是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的(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在西医上的治疗基本只会给你配点布洛芬或者芬必得止疼药,一时缓解而已,当时这种效果见效很快,导致患者把止疼药当糖丸吃,一疼就吃,我先不说抗药性的产生,止疼药本来大都是激素为主,我想各位女性也知道,多吃了会发胖,而且西药的毒性更是大的可以,更别说这种止疼药了。也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痛经这块中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得到认可和接受了。
中医上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和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不通则痛,即是实证,一般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经行不畅。
不荣则痛,即是虚证,一般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子宫失于濡养。
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经潮钱1-2天,行经第一天达到高峰,可呈阵挛性痉挛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的话会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也有少部分人会经血将净或经净后1-2天才感觉到腹痛)。
在急证处理上,针灸对痛经的效果很大(当然是原发性痛经,病变的继发性痛经针灸效果不大)。
(1)实证:毫针邪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三阴交,中极。(至于配穴的话,你们可以详细问我,这边就不仔细说了。)
(2)虚证:毫针补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ps:当然这块不是专业的学生并不清楚这些穴位的具体位置,但是在严谨性上个人觉得有必要说下。
下来就是最重要的辨证论治了。(我想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这块了,毕竟上面所说的太学术了些)。
(1)气滞血瘀证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不能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夹杂血块,血块下痛可暂减,乳房胀痛,胸闷,舌质紫黯或又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丹皮6克 生赤芍6克 乌药6克 延胡索3克 生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这些都只是主药,每个人根据不同症状的轻重,需另外加药,这块就回复上具体问我好了,下面也是如此)。
(2)寒凝血瘀证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不能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7粒 干姜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 五灵脂6克
(3)湿热瘀阻证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
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药6克、生地黄9克、黄连9克、香附4.5克、桃仁9克、红花9克、延胡索3克、牡丹皮9克、莪术6克
(4)气血虚弱证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
熟地黄20克 白芍15克 川芎8克 人参20克 当归15克 黄芪18克
(5)肾气亏损证
主证: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
杜仲9克 续断9克 熟地黄9克 当归6克 白芍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9克 巴戟天9克 乌药9克
中医上大概就把痛经分为五种证型,亲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多药店配药,回来自己煎(当然很多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但个人认为代煎没自己好,因为代煎的水特别多,功效不比自己回来弄的)
一般第一次先配5贴,每次2剂,午饭和晚饭,饭前半小时即可。
还有些预后因为我要赶着出门,所以剩余的我晚上继续补完。
最后希望各位亲,都能摆脱痛经的折磨。


IP属地:陕西1楼2017-09-02 14:44回复
    经期怎么还剧烈运动 平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可以喝点玫山甘龙蜜膏 我也是痛经 我喝了一个月 感觉痛经好些了


    3楼2017-09-04 1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