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0,128贴子:52,310,780

回复:自卑与超越——浅析杨过心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根据亚博拉汉·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杨过基本满足了的生理需求(主要指生存方面)、安全需求之后。开始更高层次的追求,尤其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然而,此时的杨过在这些方面仍然是迷茫的,以他以往的处世方式,他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不仅无法实现目标,甚至可能事得其反。幸好,此刻他的生命中又走来了第二个贵人——“北侠”郭靖。
这里的郭靖是指襄阳的郭靖,而非桃花岛的郭靖。无论在接触的时间,还是对杨过心理成长的帮助上,他都排在小龙女之后。当然,两个郭靖除了年纪外,基本没有多少变化,但此时的杨过已非彼时的杨过了。在小龙女的帮助下,杨过的视野不再只停留个人身上,开始放眼外界。以至于搁在过往绝对会置之一笑的“为国为民”,现在听起来也开始变得动人心弦了。


IP属地:河北147楼2017-12-31 22:30
回复
    【原文】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这一番话诚挚恳切,杨过只听得耸然动容,见郭靖神色庄严,虽知他是自己杀父之仇,却也不禁肃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后,我定会记得你今晚这一番话。”


    IP属地:河北148楼2017-12-31 22:31
    回复
      在生命开始的第五年末,儿童就已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他对付问题和工作的样式。此时,他已经奠定下“对这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的最深层和最持久的概念。以后,他即经由一种固定的统觉来观察世界,经验在被接受之前,即已被预先解释,而此种解释又是依照最先赋予生活的意义而行的。即使这种意义错的一塌糊涂,即使这种处理问题和事物的方式会不断带来不幸和痛苦,它们也不会轻易地被放弃。只有重新检讨造成这种错误解释的情境,认出谬误之所在,并修正统觉,这种生活意义中的错误才能被矫正过来。
      在少数情况下,个人也许会被错误的结果逼迫,而修正他所赋予生活的意义,并凭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完成这种改变,然而,如果没有社会的压力,如果他不能发现:假使他再我行我素,则他必然会陷入绝境,那么他必然不会这样做。而且,这种错误的修正,大部分要借助于某些受过训练而了解这些意义的专家,他们能参与帮助发现最初的错误,并从旁建议一种较为合适的意义。


      IP属地:河北149楼2017-12-31 22:31
      回复
        【原文】
        郭靖夫妇适才短短对答的两句话,听在杨过耳中,却宛如轰天霹雳般惊心动魄。他决意相助郭靖,也只是为他大仁大义所感,还是一死以报知己的想法,【此时突听到“国事为重”四字,又记起郭靖日前在襄阳城外所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那几句话,心胸间斗然开朗,眼见他夫妻俩相互情义深重,然而临到危难之际;处处以国为先,自己却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与小龙女两人的情爱,几时有一分想到国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极了。【霎时之间,幼时黄蓉在桃花岛上教他读书,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语句,在脑海间变得清晰异常,不由得又是汗颜无地,又是志气高昂。眼见强敌来袭,生死存亡系乎一线,许多平时从来没想到、从来不理会的念头,这时突然间领悟得透沏无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来,脸上神采焕发,宛似换了一个人一般。】


        IP属地:河北150楼2017-12-31 22:32
        回复
          在亲眼目睹郭靖只身犯险的举动后,杨过内心受到了震撼,被搁置的社会兴趣开始萌发,并将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冲动升华为社会奉献,终将人生轨迹导向正确的方向。
          【原文】
          郭靖携着杨过之手,拿起百姓呈上来的一杯美酒,转敬杨过,说道:“过儿,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扬名固不待言,合城军民,无不重感恩德。”杨过心中感动,有一句话藏在心中二十余年始终未说,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朗声说道:【“郭伯伯,小侄幼时若非蒙你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他二人自来万事心照,不说铭恩感德之言,此时对饮三杯,两位当世大侠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复有何求?【二人携手入城,但听得军民夹道欢呼,声若轰雷。】
          ----------------------------------------------
          《老子》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此之谓也。


          IP属地:河北151楼2017-12-31 22:32
          回复
            【次回预告:过芙之恋】


            IP属地:河北152楼2017-12-31 22:32
            回复
              【八】过芙之“恋”
              “过芙恋”一向是金吧的热门话题,可所谓郭芙“爱”杨过的确凿证据,无非是襄阳战场上的那段内心独白。即使从全书来看这段文字显得格外地突兀。那么,仅仅依据这段文字就可以断定郭芙爱上杨过了么?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郭大小姐的心声。


              IP属地:河北156楼2018-01-23 17:21
              回复
                【原文】
                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刹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当真恨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的想讨我欢喜,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为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之意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他冲入敌阵去救齐哥时,我到底是更为谁担心多一些啊?我实在说不上来。”便在这千军万马厮杀相扑的战阵之中,郭芙陡然间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这三份大礼,我为甚么要恨之切骨?他揭露霍都的阴谋毒计,使齐哥得任丐帮帮主,为甚么我反而暗暗生气?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亲妹子!他对襄妹这般温柔体贴,但从没半分如此待我。”想到此处,不由得恚怒又生,愤愤的向杨过和郭襄各瞪一眼,但蓦地惊觉:“为甚么我还在乎这些?我是有夫之妇,齐哥又待我如此恩爱!”不知不觉幽幽的叹了口长气。虽然她这一生甚么都不缺少了,但内心深处,实有一股说不出的遗憾。她从来要甚么便有甚么,但真正要得最热切的,却无法得到。因此她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为甚么脾气这般暴躁?为甚么人人部高兴的时候,自己却会没来由的生气着恼?


                IP属地:河北157楼2018-01-23 17:21
                回复
                  表面上看,似乎作者又是通过一个因爱生恨的老套故事暗示了郭芙是“爱”着杨过的。然而,对于郭姑娘的古怪心事真的没有其他的解释么?
                  按说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作为读者不应该再持什么异议。不过,金老爷子可是有自打脸的先例。《倚天屠龙记》正文中,张无忌信誓旦旦称对赵敏是“刻骨铭心的相爱”,却又在后记中写到“但在他(张无忌)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既然作者可以否定自己所写的文字,那么,读者当然也可以保有质疑的权利。许他飞茶壶,飞茶碗,就许我们飞烤鸭子!(典出相声《扒马褂》)


                  IP属地:河北158楼2018-01-23 17:21
                  收起回复
                    诚然,郭芙对杨过的憎恶是由于“得不到”而产生的,但她所渴望得到的并非是“爱情”,而是“征服”。郭芙恰好拥有和杨过一模一样的冲动——凌驾于他人之上,只是形成的原因有别于杨过自卑感的补偿,是因为娇生惯养,被过度纵容造成的。由于自己的重要性被杨过赤果果地忽视,于是便对他产生了嫌隙。郭芙、杨过之所以互相反感,主要是各自优越感目标无法实现,而不是因爱生恨,更谈不上忌妒。(关于郭芙的性格形成原因,如果将来有机会,会单独撰文解读)。
                    两人的竞争关系从之前的内容也可窥见一斑。


                    IP属地:河北159楼2018-01-23 17:22
                    回复
                      【原文】
                      杨过叫道:“郭大姑娘,你向我磕三个响头,我便去救你丈夫出来。”
                      依着郭芙平素骄纵的性儿,别说磕头,宁可死了,也不肯在嘴上向杨过服输,但这时见丈夫命在须臾,更不迟疑,纵马上了小丘,翻身下马,双膝跪倒,便磕下头去。
                      杨过吃了一惊,急忙扶起,深悔自己出言轻薄,忙道:“是我的不是,我胡说八道,你别当真。耶律兄和我一见如故,焉有不救之理?”飞身奔下小丘,在战场上将一匹匹健马牵过,一共牵了八匹,前四匹,后四匹,排成两列,跟着跃上马背,单手提着八根遁绳,大声呼喝,向敌军刀阵中冲了过去。


                      IP属地:河北160楼2018-01-23 17:22
                      回复
                        杨过的“要求”看似是玩笑,实际背后隐藏着实现优越感目标的动机。而郭芙则在悠关丈夫生死的一刻,放下了身段。两人自从相识以来,杨过的优越感目标第一次在郭芙身上实现了——终于凌驾在她之上。但本应在优越感实现后产生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并未出现,反而产生了莫名的空虚与谦疚感。这是由于杨过的成长与身份变化造成的。身为神雕侠的杨过,早已以济世救人为己任,现在却趁人之危,调弄一个妇道人家,这乃是侠士所不耻与不为的。因此,急忙给自己找个台阶,即所谓的与曾经忌妒的对象耶律齐一见如古云云。便义往无前的冲入敌阵,誓要拼死救出郭芙的丈夫,以驱散内心中的负面情感。


                        IP属地:河北161楼2018-01-23 17:22
                        回复
                          阿德勒曰过:对社会兴趣性质的了解,告诉我们爱情与婚姻的问题有系于整个平等的基础,才能圆满解决。这个基本的给与取是重要的;而这一半是否敬重另一半并不太重要。爱情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爱情。唯有当有适当的平等基础时,爱情才会走上正确的途径,婚姻才会成功。
                          如果一个人在结婚后想要成为一个征服者,结果可能会是悲剧。抱着此种观点来期望婚姻,不是正确的准备;结婚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可以证明它。在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一个征服者的情境下,要成为一个征服者是不可能的。婚姻的情境需要对别人有兴趣,并且具备为人着想的能力。
                          被宠坏了的小孩子在婚姻上会显露出某些类型的毛病来。他们想要被他们的伴侣所纵容。这种情形在追求或结婚的第一年可能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它会引出复杂的情境。我们可以想象出当这样的两个被纵容的人结婚时,会发生什么事。两个人都想被纵容,而没有一个想要做纵容者。仿佛他们各自站在另一个人的对面,期待关永不可能发生的事;两个人都感觉到他们没有被了解。


                          IP属地:河北162楼2018-01-23 17:22
                          回复
                            和谐的情感关系往往伴随着妥协,至少是其中一方愿意为另一方而改变。如黄蓉之于郭靖,耶律齐之于郭芙,小龙女之于杨过。当然,小说中也给出了相反的例子如王重阳与林朝英。
                            【原文】
                            王重阳与林朝英均是武学奇才,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二人之间,既无或男或女的第三者引起情海波澜,亦无亲友师弟间的仇怨纠葛,王重阳先前尚因专心起义抗金大事,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但义师毁败、枯居古墓,林朝英前来相慰,柔情高义,感人实深,其时已无好事不谐之理,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此中原由,丘处机等弟子固然不知,甚而王林两人自己亦是难以解说,惟有归之于“无缘”
                            二字而已。却不知无缘系“果”而非“因”, 【二人武功既高,自负益甚,每当情苗渐茁,谈论武学时的争竞便随伴而生,始终互不相下,两人一直至死,争竞之心始终不消。】林朝英创出了克制全真武功的玉女心经,而王重阳不甘服输,又将九阴真经刻在墓中。只是他自思玉女心经为林朝英自创,自己却依傍前人的遗书,相较之下,实逊一筹,此后深自谦抑,常常告诫弟子以容让自克、虚怀养晦之道。
                            -----------------------------------------------
                            王喆与林朝英二人就是竞争心理过强,始终渴望征服对方,彼此间的斥力大于吸引力,最终将二人推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令情爱之花无果而终。


                            IP属地:河北163楼2018-01-23 17:23
                            回复
                              只有适应社会的人才能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大部分的个案都是缺乏社会兴趣,而唯有当这个人改变这些毛病,错误才能被销除。
                              德国有一个古老的方法,可以试验出一对伴侣是否准备好面对婚姻了。在乡间的习俗是给予这对伴侣一把有两个把手的锯子,每一个人握住一边,然后让他们锯树干,其他的人则拿着钟表围观。现在,锯一棵树是两个人的工作。第一个人必须对另一个人所做的有兴趣,并使自己的动作与对方配合。这个方法是个测验适合不适合婚姻的好方法。


                              IP属地:河北164楼2018-01-23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