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伦西陈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76408/answer/212689986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这个称呼在现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很多学科也称为科学,例如社会科学,这里的科学的意思就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话题、体系或者学科。
显然题主问的不是广义上的“科学”,因为这没什么可争议的。
如果是狭义上的科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反应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那个科学,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了。
【另,“科学”在口语中可以用做形容词,表示合理】
广义上的科学没有什么探讨的意义,我们就主要讨论中医是不是狭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的研究方法属不属于科学方法。
中医的方法不符合科学方法。
中医包括中医理论和医疗活动(中医诊断、中药、针灸、拔罐等),经过数千年发展至今,“医疗活动”相比之下更有价值一些,尚可以被现代科学所解释所深入认知研究,中医理论则有点格格不入。
我们看一下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首先抛出了无需证明的五大公设五大公理:
公设1:任意一点到另外任意一点可以画直线
公设2:一条有限线段可以继续延长
公设3:以任意点为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
公设4:凡直角都彼此相等
公设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和小于二直角的和,则这二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根据这些公设公理,通过逻辑推理,发展出了平面几何灿烂的成果。
如果推理过程错了,那么书中的某个结论就有可能是错的,如果“公设”“公理”错了,那整个平面几何体系全部崩塌。
可惜的是,无论怎么挑刺,没有人能推翻这些公理。
中医理论可就不同了。
实际上,中医的医疗活动经验要远早于中医理论,直到出现了道家理论,才把道家理论拿来发展成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是完全主观的先入为主的提出了阴阳五行,完全不能让人信服也无法证明。
我现在可以提出“阴阳六行”以及非解剖意义上的“二十八经经穴”“五脏五腑”,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替代正统的中医理论。如此看来,中医理论的根基是主观的,是因奠基人世界观不同而不同的。
虽然中医理论有朴素唯物的基础,但是是主观产物,从这一点来说和神论和上帝论是一样的。
可是,如果我要说,直角不一定相等,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出来打我的脸。这个论断够具体够客观,人人都可以质疑我并通过推理和事实来反驳我。
可惜的是,古代很少有人用严谨的方法质疑中医的理论基础,导致中医领域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
要想深信中医理论,首先要无条件接纳其阴阳五行等一系列构想而不质疑,还要有对事物规律本质不求甚解的世界观。对古人来说,受限于认知水平,没有人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可是现代人深受“物质基础”教育的影响,很少有人买中医理论的账了。
接下来就是现在仍然有一定意义的中医医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药。
中药属于世界草药学的一分子,在一段时间之前,全世界都是草药治病——想让古代人生产青霉素他们也没有那个认知和技术啊。
药和病,人们研究最多的就是因果关系。为了研究这个因果关系,中医常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和类比法,这两种方法虽然也属于科学的方法,但是中医研究的多是现象级的归纳和类比,并不是可信度高的科学的归纳法和类比法。即使是科学的归纳法和类比法,得到的结论也未必正确。所以,古代人在中药和疾病的研究中,往往得不到可靠的因果关系;即使得到可信度较高的关系也因为受限于认知水平,经常是非本质联系。
相对来说不可靠的因果关系和总结出来的非本质联系,这些“经验”让中药的治疗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降低。
由于是非本质联系,那么传统中医开中药的时候就认识不到其中关键的成分是什么;而现代人就知道如果把杜仲里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那么剩下的只是一块像杜仲的没有效力的树皮而已。
由于是不可靠的因果关系,在针对自愈性疾病时,传统中医会误以为是因为某总草药治好了此病。
中医的现代化的一个体现就是,把确切有效的中药的物质原理搞清楚,并且加以提取合成和应用。
如果纵览整个医学,可以看出,即使是现代医学,也不能说它是严格的科学。无论哪种医学都不能保证100%有效或者100%治好。
只是,现代医学多采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显著性更高,可信度更高。
传统医学也有效,但是研究方法有各种问题,所以可信度不高,有效性相对低。
综上,中医不是科学,传统中医也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论!
既然不是自称科学,就不是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