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0,742贴子:9,570,356

扶阳百草堂阳虚湿热、上热下寒等体质服阳药上火后的处理方法首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扶阳百草堂阳虚湿热、上热下寒等体质服阳药上火后的处理方法
首先说一下饮食注意事项。忌寒凉水果、番茄、青瓜、牛奶、西瓜、冬瓜、油腻、海鲜、猪肉、酸、甜食,糖,烟酒、饮料和糖果、手淫、房事、菜汤泡饭、少喝粥,别过饱,过饱耗气,早睡早起,不熬夜。加强营养,补主要依赖一日三餐而非药物,这个道理大家要认识清楚,多吃偏温性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羊牛、草鱼肉等。早上中午口渴最好饮姜水,饭前半小时饭后1小时不宜饮水,但也得尽量少饮水。
临床上观察到,阳虚、上热下寒、湿热、寒湿等慢性病体质服阳药后一般都会出现一些上火诸如头痛头晕、牙痛、喉咙痛、眼屎、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往往这些症状属于排病反应,是好事。面对这些服阳药后出现的症状,此时不宜内服寒凉中药清热解毒或用消炎药抗生素等等方法处理。我们要做的是见招拆招,而不是用水把火灭了。
我们要根据每个病友的具体情况,结合舌照及症状,得出关键的信息,然后用药疏通相关的部位,疏通后疼痛等不适感很快就会消失。此类似的排病现象可能会出现多次,我们可以提前或出现疼痛感后疏通即可,慢慢的你就会发觉吃温热食物不易上火了,精神状态、大便、睡眠等等也改善了,此时体质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最后,配合用药及我的方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慢性疾病不是一两天才得的,来去都有一个过程,调养、改善体质需要一段时间,给点耐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好起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15 21:12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15 21:13
    回复
      郑钦安也在《医法圆通》里论述。他认为人身就是一团真阳。真阳不虚则诸邪不侵而健康无病。身体或有一处真阳不足,则阴邪自会侵入此处,以代替真阳。久则阳愈亏而阴愈盛,渐进渐甚,直致不治。凡病人身上有寒气,出现面色苍白、无力、寒痛、脉沉迟等情况,都应该服用补阳药,及外用阳性通脉药油药膏等以驱逐阴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15 21:13
      回复
        用了补阳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排病反应,以至很多患者对此难以理解,甚至误认为是治疗不当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其实,这些反应是体内元气得到补充,其抗病排病功能增强了,进而对病邪进行消灭和向体外清除,所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机体反应现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15 21:14
        回复
          而用清热滋阴法的治疗方法,很难出现排病反应,因为阳气没有鼓动起来,当然也就不会出现阳气升发后的排病反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15 21:14
          回复
            故有排病反应是好事,表示身体对补充到体内的阳药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可以更快地把病邪排出体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15 21:15
            回复
              最简单的道理:病怎么来,它就怎么回去。由于以前治疗方法大多只是压抑制了症状,留下病根。故在服阳药后都会暴露出来,还不止一次,必须反复的改善,直到体内完全调和为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15 21:16
              回复
                此时患者一定要配合治疗,从而改善或修复病灶,当病气完全排出体外后,相应的自觉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15 21:16
                回复
                  一般来说,邪气的排出顺序是自阴而阳,自厥阴、少阴,至太阴……直至太阳。太阴的排出途径往往是阳明胃肠道,而太阳的排出途径则是肌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15 21:16
                  回复
                    一般来说,排病反应亦与病人体质相关,阳盛体质最易,阳虚体质则最难排邪。另外,处方剂量亦会影响排邪的时间。一般来说,在病人不虚的情况下,若方子剂量大,则排邪快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15 21:17
                    回复
                      希望使用阳药内服或外治的朋友多了解这些反应,用药期间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出现一点问题,就停药,担心,去用抗生素寒凉之药治疗,以免前功尽弃,这不但影响了疗效,更重要的是损了阳气伤了身体。出现问题,不明白可以随时咨询我,我会见招拆招,对症处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15 21:17
                      回复
                        其实,阴寒体质服阳药后出现的排病反应,早在《伤寒论》就有记载了。伤寒论第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此条正是说,正气旺盛,祛邪外出的表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15 21:18
                        回复
                          临床中,用阳药后比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暖和,舌质和面色均现红润。此时可用少量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阴阳互根相济,邪去正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15 21:18
                          回复
                            临床中,我对于阴寒阳虚,易出现虚阳上扰之病,多在温阳方中投以磁石、怀牛膝、生牡蛎、生龙骨等味,或以温慈法,基本上未再现虚阳上浮致头部上火之症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1-15 21:18
                            回复
                              中医治病,首当辩症寒热虚实,治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各种治法,在临床上都可能会出现相应的服药后现象。如汗法用于外邪束表肺气不畅,发汗解表后而愈。吐法治疗痰饮宿食停留于胃脘,服药后吐出相应之病邪,下法祛除停留于肠中的积滞瘀血痰饮,攻下后病邪从大便排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15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