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吧 关注:369贴子:1,677
  • 3回复贴,共1

遗史的记忆,末代的光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逝去的一切不会再来,未来的故事需要等待。新旧交织,光影挣扎。溥仪,他在历史的过渡中徘徊。
生于晚清,三岁登基。他不过是个任人操控的傀儡。皇位仅坐了三年,他成了被时代潮流抛弃的人物。从帝王到逃亡者,从伪满洲的一颗棋子到辗转回国的“政治犯”,最终成为普通公民,成了“集体皇帝”中的一员。溥仪这一生,可谓大起大落。
或许这个历史转折点中的人物,最渴望的不过是自由,是平和的生活。年轻的他,无论是清代遗孤,还是满洲复辟,始终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听到自己被特赦的讯息,他的热泪盈眶,也许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11岁时,他作诗祈雪:朕心思雪,祈之昊天。那时的他已身在“逊清小朝廷”。思雪,或是思清白,思疾民。这不由得令人感叹:11岁,当时大多孩子还有父母庇佑,还是少不更事的年龄,他就必须忧天忧民,为以后的生活忧虑了。溥仪甚至没有童年,宫内是金玉雕刻成的冷漠,宫外是严禁涉足的,战乱的骨骸。
纵观溥仪的一生,复辟的立场和伪满洲的经历使其倍遭唾骂。他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在没落的清王室。祖辈也好,有所图的日本人也好,无一不在向这个懵懂的孩子灌输“复辟”的思想。为了清室,为了十代的基业,为了他背负的一切。这个满清的遗孤,时代的弃儿,不得不与“共和”争夺江山。
不愿再陷入利益的漩涡,他忘却了帝位的争夺,留下的唯有记忆的纹路。“政治犯”的生活,他且行且墨,书写出他这坎坷而“罪恶”的前半生。《我的前半生》一书,是溥仪对自己的反省和对历史的贡献,更多的是风尘过后,一点点捡回属于自己的金沙。
而我印象里的溥仪,是那个尚书房中捉弄老师陈宝琛的调皮少年,但也是那个为老师写下“训予有功,长生不老”的知恩少年;是那个在毛主席宴会上称赞苦瓜香甜的胆怯男子,但也是那个为办户口尴尬至极却不失风度的文雅男子;是那个在故宫门前质疑买票的凄凉背影,但也是那个向侄子讲述生平,出版《我的前半生》的坦诚背影。
溥仪,这个“非常公民”,他与那时的朝代更替,本就是一束光辉。
魂遗哪处?已然蹉跎。
宣诏未许,难统山河。
金染忧阙,玉布离合。
浅思细索,风尘悲歌。
但有新朝,期沐共和。
皇都不复,昱衣体遮。
千座莲台,且行且墨。
尚可尚可,龙座几何?
(凌漪《戊戌二七日贺宣统冥寿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08 09:43回复
    谈何容易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13 23:31
    回复
      文化中心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01 13:49
      回复
        这是楼主转的还是写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0-26 0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