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毙犬赋 唐·佚名
何仲尼之仁智,虽敝盖之不弃①,悯畜狗之将死②,恐肝脑以涂地③。岂不以其守御之功多④,恻隐之情至⑤。
【注】
①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敝盖:破旧车盖,《礼记·檀弓下》:“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②畜狗:喂养之狗。
③肝脑涂地:死亡惨烈。一作肝胆涂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④守御:守卫家园,抵御入侵者。《国语·齐语》:“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
⑤恻隐:怜悯、同情。《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况岁年驯养,倏忽非命①!生而效能,死不因病②。分以身首,委其陷阱③。我诚拙於人谋,彼何伤於物性④?虽无卫生之智,且有天然之识⑤,出其门吠非其主,知其爱摇尾求食⑥。传尺书而致远,逐狡兔而尽力⑦。信聪慧之两兼,亦忠勇而何极。
【注】
①岁年:《尔雅·释天》:“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此指时光。唐刘知几 《史通·自叙》:“旅游京洛 ,颇积岁年。”
倏忽:突然、顷刻。《战国策·楚策四》:“(黄雀)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 非命:非正常死亡。《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②不因病:不因病故,意遭横死。
③分以身首:遭致杀戮之委曲说法。 委:投身,弃置。 陷阱:本义为挖坑以捕兽擒敌,《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孔颖达疏:“陷阱,谓坑也。穿地为坎,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此作构陷人之圈套、罗网。
④人谋:人事之谋略、规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物性:事物之本性。彼,狗,何曾伤于保主卫家之功能。
⑤卫生之智:卫护其生命之智慧。 天然之识:天然判断是非之识别能力。
⑥吠非其主:在门外向其吠叫者,绝非主人。《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知其爱:知道主人爱护,故向主人摇尾求取食物。
⑦尺书:指书信。《述异记》曰:“陆机家在吴,谓犬曰:‘我家绝无书信。’以竹筒系之犬颈。犬疾走向吴。其家作答,内竹筒中,仍驰还洛。”此之谓传书致远。 逐狡兔:猎犬职责。《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jùn]者,海内之狡兔也。”
原夫万物莫不以智遇祸,以材丧身①。象以其齿,龟以其神②;蝉得美荫而忘己③,鱼贪芳饵而挂纶④。由此言之,庄周达者,老氏至人⑤,吾将师之,养素全真⑥。
【注】
①原夫:即原来,本来。句意:万物莫不以其能遇祸,以其材丧生。
②象以其齿:大象因有象牙而丢掉性命。 龟以其神:古人认为龟有灵异,用龟壳来占卜,龟于是被杀。
③美荫:浓荫,优美之树荫。《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④芳饵:芳香之钓饵。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臣闻高飞之鸟,死於美食;深泉之鱼,死於芳饵。” 挂纶:挂在钓鱼线上。
⑤达者:通达事物至理者。 至人:智慧与道德极高之人。道家谓知者识万有,游于物外。《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⑥养素全真:修养其质素,保全其本性。《文选·嵇康<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张铣注:“养素全真,谓养其质以全真性。”:
【简评】
此赋为托物言事之作。不书作者姓名,也许不为佚名,而有不得不隐其名姓之苦衷。推测此文或作于武后大肆诛杀异己之时。“分以身首,委其陷阱”,已经说明其遭人构陷,处于死地。
第一段以孔子之仁智,车帏车盖不弃,为埋狗马,以见仁智者爱物之心,更谢其守卫之功,也是一种对于人有利之物的感恩心理。
第二段则述狗之忠诚勤奋,其狗吠非其主,是一种识;摇尾求食,是一种爱;传书致远,是一种慧;逐兔尽力,是一种忠。如此尽忠尽责,有慧有识,爱主爱家之“犬”,竟遭横死,分明在为枉死者鸣冤,谴责主事者之滥杀。
末段既是作者激愤之词,也是当时社会的恶劣现象,因才遭诛,因能被屠,岂是一两人的遭遇?最后,作者只能从老庄那里寻求避世逃祸,养素全真之术,苟全性命于乱世。
此赋以“蔽帏不弃,留以埋马”起兴,而赞孔子之仁心,以对照主事者滥杀功臣之酷,春秋笔意寓焉。
本赋短小,未尽言而止,可与向秀思旧赋并读。
何仲尼之仁智,虽敝盖之不弃①,悯畜狗之将死②,恐肝脑以涂地③。岂不以其守御之功多④,恻隐之情至⑤。
【注】
①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敝盖:破旧车盖,《礼记·檀弓下》:“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②畜狗:喂养之狗。
③肝脑涂地:死亡惨烈。一作肝胆涂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④守御:守卫家园,抵御入侵者。《国语·齐语》:“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
⑤恻隐:怜悯、同情。《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况岁年驯养,倏忽非命①!生而效能,死不因病②。分以身首,委其陷阱③。我诚拙於人谋,彼何伤於物性④?虽无卫生之智,且有天然之识⑤,出其门吠非其主,知其爱摇尾求食⑥。传尺书而致远,逐狡兔而尽力⑦。信聪慧之两兼,亦忠勇而何极。
【注】
①岁年:《尔雅·释天》:“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此指时光。唐刘知几 《史通·自叙》:“旅游京洛 ,颇积岁年。”
倏忽:突然、顷刻。《战国策·楚策四》:“(黄雀)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 非命:非正常死亡。《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②不因病:不因病故,意遭横死。
③分以身首:遭致杀戮之委曲说法。 委:投身,弃置。 陷阱:本义为挖坑以捕兽擒敌,《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孔颖达疏:“陷阱,谓坑也。穿地为坎,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此作构陷人之圈套、罗网。
④人谋:人事之谋略、规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物性:事物之本性。彼,狗,何曾伤于保主卫家之功能。
⑤卫生之智:卫护其生命之智慧。 天然之识:天然判断是非之识别能力。
⑥吠非其主:在门外向其吠叫者,绝非主人。《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知其爱:知道主人爱护,故向主人摇尾求取食物。
⑦尺书:指书信。《述异记》曰:“陆机家在吴,谓犬曰:‘我家绝无书信。’以竹筒系之犬颈。犬疾走向吴。其家作答,内竹筒中,仍驰还洛。”此之谓传书致远。 逐狡兔:猎犬职责。《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jùn]者,海内之狡兔也。”
原夫万物莫不以智遇祸,以材丧身①。象以其齿,龟以其神②;蝉得美荫而忘己③,鱼贪芳饵而挂纶④。由此言之,庄周达者,老氏至人⑤,吾将师之,养素全真⑥。
【注】
①原夫:即原来,本来。句意:万物莫不以其能遇祸,以其材丧生。
②象以其齿:大象因有象牙而丢掉性命。 龟以其神:古人认为龟有灵异,用龟壳来占卜,龟于是被杀。
③美荫:浓荫,优美之树荫。《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④芳饵:芳香之钓饵。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臣闻高飞之鸟,死於美食;深泉之鱼,死於芳饵。” 挂纶:挂在钓鱼线上。
⑤达者:通达事物至理者。 至人:智慧与道德极高之人。道家谓知者识万有,游于物外。《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⑥养素全真:修养其质素,保全其本性。《文选·嵇康<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张铣注:“养素全真,谓养其质以全真性。”:
【简评】
此赋为托物言事之作。不书作者姓名,也许不为佚名,而有不得不隐其名姓之苦衷。推测此文或作于武后大肆诛杀异己之时。“分以身首,委其陷阱”,已经说明其遭人构陷,处于死地。
第一段以孔子之仁智,车帏车盖不弃,为埋狗马,以见仁智者爱物之心,更谢其守卫之功,也是一种对于人有利之物的感恩心理。
第二段则述狗之忠诚勤奋,其狗吠非其主,是一种识;摇尾求食,是一种爱;传书致远,是一种慧;逐兔尽力,是一种忠。如此尽忠尽责,有慧有识,爱主爱家之“犬”,竟遭横死,分明在为枉死者鸣冤,谴责主事者之滥杀。
末段既是作者激愤之词,也是当时社会的恶劣现象,因才遭诛,因能被屠,岂是一两人的遭遇?最后,作者只能从老庄那里寻求避世逃祸,养素全真之术,苟全性命于乱世。
此赋以“蔽帏不弃,留以埋马”起兴,而赞孔子之仁心,以对照主事者滥杀功臣之酷,春秋笔意寓焉。
本赋短小,未尽言而止,可与向秀思旧赋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