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谈《道德经》第五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天地生长万物,圣人教化万民,至仁者也。若不仁则不可谓天地,亦不可谓圣人。是此,老子何以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刍狗者,先贵后贱也。然此物非难得,何以贵之?既贵之,又何以贱之?其贵之时,因有所用,其贱之时,因无所用。故贵贱有时,其命也,圣人于此,不必质其所贵,亦不必怜其所贱,此之谓不仁。譬如君王大仁,在于整肃军防,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修水利,兴盐运,使君臣和谐,国富民强。而于百姓之有富有穷者;有儿孙满堂,有孤苦无依者;有喜乐者,有忧愁者;有邻里和睦者,有家庭不和者,当不仁则不仁。圣人大仁在万民,大仁者,所以为圣人。不仁在小民,不仁者,天下为公也。如天地泽被万物,而不为一草一木之枯而降雨露,以有枯者,亦有水满为患者,若为枯者降,其置处涝地者为何地?物各有命,此不仁是为大仁之道。以万民为刍狗,乃示君王应大仁于万民,公正于天下,于小民之事则不可做太满,不可事无巨细,悉数过问。
天地之间,犹如风箱。风箱者,以活塞动而鼓风出,其愈满,则风越少;其愈虚,则风越多。故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圣人守大仁,不必事无巨细,事无巨细则疲惫于细枝末节,以至耗费精神,而有失于处理大仁之事。故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14 00: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