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春节,母亲和婶子为自己家人蒸了两大锅成锅的馒头,一锅是纯白面大馒头,一锅是两合面大馒头。两合面是白面里掺了玉米面。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馒头这一主语前面的两个定语,自己家和成锅,在此之前家里都是有客人来或有大事才蒸馒头,比如叔叔盖房子招待帮工;所谓成锅就是蒸前在篦子上尽可量的摆满成形的馒头面,中间只留下蒸熟后馒头胀大需要的空隙。说起来有些嗦,但这些在之前的过年是不曾有过的。
原因总结起来,家里有了余粮。
发好的馒头面,人们为了去除里面的酸味,通常在揉面的时候往里面放些碱面水,婶子负责揉面,面板放在炕上,婶子站在炕边,张言和梧桐同样的姿势,趴在炕上双手支着下巴,看着一大块面在婶子手里变换形状,梧桐是在为婶子的动作好奇,张言却是在等待母亲一会制作的特殊食物。
到了该放碱面水的时候,婶子说什么都不要自己放,非要母亲过来放,她来揉面。
如果碱放多了,蒸出的馒头会变黄,而且还有浓重的碱味,也就是传说中的“碱大了”。
不是婶子推卸责任,馒头是这个年代餐桌上的贵族,一年难得吃上几回,她实在是怕把馒头蒸坏了,过年的馒头,还要担负供奉的重任,况且一家老小都眼巴巴的等着呢。
母亲笑骂婶子胆小:“怕什么,嫌不好吃他们自己做去。不好吃咱们吃。”眼神扫视一周,分明把张言归结为他们,把婶子和梧桐归结于咱们,张言有些无辜。声明道“不管婶子做成什么样,我都喜欢吃。”
梧桐也点头应和张言地说法,她还没能自觉,此时应该与张言是对立派的。
母亲嘴上这么说,做起来还是小心翼翼的。碱面水一点点的放,放一点揉几下面,用刀在面团上划一下,扒开看看面团里芝麻粒大小地气孔是否均匀,边做边给婶子讲解,大约到什么程度上才合适。母亲把气孔称作丝窝,至于这丝窝因何得名不得而知。
过程中,感觉碱水不够,再放一点,再揉,再划开面团查看,直到觉得差不多了,揪下一块手指肚大小面团,揉成一个圆,扔到炭火盆里。张言嬉笑一下,等的就是这个哦。梧桐以为母亲是不小心才把面团掉下去的。激灵一下,起身就要去下地,张言赶紧阻止住她。
这是母亲试面的小秘诀,前世也是如此,在蒸馒头前,母亲都要烧熟一块面来试试,每在这时。张言都会着急的等在一旁。或许是等待美味地馒头快些蒸好,也或许是总觉得烧面球的吃法新奇。味道独特,真正的原因是烧熟后,母亲掰开面团看看里面的情况,再闻一下味道,就会把那个面团给他吃掉,那个时候的他,没有什么事情比吃到嘴里的东西更重要地。
果然,等了一会,母亲扒出外表焦黑的小面球,掰开来,黑面球里面立刻腾起一缕热气,一股馒头的气息蔓延开来,有些甜孺,有些碱酸。多熟悉的场景,多熟悉的动作,几乎与记忆中一模一样。
母亲又招呼婶子看了看,又闻了闻,轻声讨论几句,总结道:“再把面醒半个钟头就可以了。”
然后如前世那般,把手里的两半个焦黑面团分别递给张言与梧桐,“再盯着就掉到眼珠里了,拿去吃吧。”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馒头这一主语前面的两个定语,自己家和成锅,在此之前家里都是有客人来或有大事才蒸馒头,比如叔叔盖房子招待帮工;所谓成锅就是蒸前在篦子上尽可量的摆满成形的馒头面,中间只留下蒸熟后馒头胀大需要的空隙。说起来有些嗦,但这些在之前的过年是不曾有过的。
原因总结起来,家里有了余粮。
发好的馒头面,人们为了去除里面的酸味,通常在揉面的时候往里面放些碱面水,婶子负责揉面,面板放在炕上,婶子站在炕边,张言和梧桐同样的姿势,趴在炕上双手支着下巴,看着一大块面在婶子手里变换形状,梧桐是在为婶子的动作好奇,张言却是在等待母亲一会制作的特殊食物。
到了该放碱面水的时候,婶子说什么都不要自己放,非要母亲过来放,她来揉面。
如果碱放多了,蒸出的馒头会变黄,而且还有浓重的碱味,也就是传说中的“碱大了”。
不是婶子推卸责任,馒头是这个年代餐桌上的贵族,一年难得吃上几回,她实在是怕把馒头蒸坏了,过年的馒头,还要担负供奉的重任,况且一家老小都眼巴巴的等着呢。
母亲笑骂婶子胆小:“怕什么,嫌不好吃他们自己做去。不好吃咱们吃。”眼神扫视一周,分明把张言归结为他们,把婶子和梧桐归结于咱们,张言有些无辜。声明道“不管婶子做成什么样,我都喜欢吃。”
梧桐也点头应和张言地说法,她还没能自觉,此时应该与张言是对立派的。
母亲嘴上这么说,做起来还是小心翼翼的。碱面水一点点的放,放一点揉几下面,用刀在面团上划一下,扒开看看面团里芝麻粒大小地气孔是否均匀,边做边给婶子讲解,大约到什么程度上才合适。母亲把气孔称作丝窝,至于这丝窝因何得名不得而知。
过程中,感觉碱水不够,再放一点,再揉,再划开面团查看,直到觉得差不多了,揪下一块手指肚大小面团,揉成一个圆,扔到炭火盆里。张言嬉笑一下,等的就是这个哦。梧桐以为母亲是不小心才把面团掉下去的。激灵一下,起身就要去下地,张言赶紧阻止住她。
这是母亲试面的小秘诀,前世也是如此,在蒸馒头前,母亲都要烧熟一块面来试试,每在这时。张言都会着急的等在一旁。或许是等待美味地馒头快些蒸好,也或许是总觉得烧面球的吃法新奇。味道独特,真正的原因是烧熟后,母亲掰开面团看看里面的情况,再闻一下味道,就会把那个面团给他吃掉,那个时候的他,没有什么事情比吃到嘴里的东西更重要地。
果然,等了一会,母亲扒出外表焦黑的小面球,掰开来,黑面球里面立刻腾起一缕热气,一股馒头的气息蔓延开来,有些甜孺,有些碱酸。多熟悉的场景,多熟悉的动作,几乎与记忆中一模一样。
母亲又招呼婶子看了看,又闻了闻,轻声讨论几句,总结道:“再把面醒半个钟头就可以了。”
然后如前世那般,把手里的两半个焦黑面团分别递给张言与梧桐,“再盯着就掉到眼珠里了,拿去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