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吧 关注:14,595贴子:285,865

转载文一篇——浅谈三籓之乱失败的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6-12-07 5页 4.9分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浅谈三籓之乱失败的原因
系 部 :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综合文科教育
班 级 :历史 1302班
学 号 :12950134107
学生姓名 :墨天阳
指导老师 :兰运跃
职 称 :教授
2016年 4月 22号
浅谈三籓之乱失败的原因
“摘要”
康熙十二年 (即公元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年老, 向朝廷请示回辽东养老。 同时 奏请令其子袭封王爵,继续驻守广东。康熙帝见撤藩时机已到,准许尚可喜全藩撤离,并 以广东已经平为由命其所属官兵们留广州府。改由广东提督管辖,康熙的这一撤藩决定极 大震惊了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终于酿成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
“关键词”:三藩 吴三桂 康熙
所谓“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继茂和平南王尚可喜。撤藩原因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10]
康熙帝读书像
吴三桂初镇云贵,清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当时有“西选之官遍天下”之说。[11]顺治十七年,云南省俸饷九百余万,加以粤闽二藩运饷,年需两千余万。邻近诸省挽输不足,则补给于江南,致使清朝财赋半耗费于三藩。[11]吴三桂自恃势重,益骄纵,踞明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增崇侈丽,尽据明黔国公沐氏旧庄七百顷为藩庄,圈占民田,迫令“照业主例纳租”,并“勒平民为余丁”,“不从则诬指为逃人”。又借疏河修城,广征关市,榷盐井,开矿鼓铸,垄断其利,所铸钱,时称“西钱”。吴三桂专制云南十余年,“日练兵马,利器械”,[12]暗存硝磺等禁物。通使达赖喇嘛,互市茶马,蒙古之马由西藏入云南每年数千匹。他遍布私人于水陆要冲,各省提镇多有心腹。部下将士多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勇健善斗。其子吴应熊为额驸,朝政巨细,可以旦夕密报。于是,吴三桂自以为根蒂日固不可拔,朝廷终究不会从他手中夺去云贵。[10][13][14]
耿精忠袭封王爵后,纵令属下夺农商之业,“以税敛暴于闽”,纵使其部下“苛派夫役,勒索银米”。又广集宵小之徒,因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妄称“火耳者,耿也。天下有故,据八闽以图进取,可以得志”。[10][13]
尚可喜在广东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又私市私税。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尚可喜对清廷比较效忠,但年老多病,将兵事交其子之信。尚之信素性桀骜,横暴日甚,招纳奸宄,布为爪牙,罔利恣行,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杀,常在其父面前持刃相拟,所为所行,日益不法。至此,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势力。
“三藩”中,吴三桂势力最大, 十分骄横,独自为政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顺治时,江南民心不服,南明势力时 起时伏,清廷不得不以“三藩”作屏障,康熙亲政后,南明势力已被消灭多时, 满汉的民族矛盾也日趋缓和。当然不能坐视三藩割据称大危害国家的统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5-07 06:50回复
    一 . 三藩之乱失败的经过
    1673年,康熙诏准尚可喜告老还乡,却不准其子承袭王位,这一下子触 到了三藩的痛处。吴三桂,耿精忠都上表提出撤藩申请。想试探朝廷的态度, 康熙在与朝中大臣商议时,许多人都说是吴三桂等人是假意撤藩,不能批准, 否则他们就要造反,康熙认为吴三桂早已经有谋反之心。撤藩他要反,不撤藩 他迟早也要反。不如先发制人,于是力排众议,果断的提出批准撤藩。从中就 体现出康熙的英勇果断,年少有为的康熙对三藩之乱平定不是全靠运气的。有 很大的原因是年少的康熙自己的能力。
    吴三桂一见撤藩令,立即起兵叛乱,当时西南地区南明还有一定势力,民 族矛盾还比较尖锐,吴三桂利用这种情绪,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云南,贵 州, 湖南, 四川, 陝西等省纷纷响应, 耿精忠, 尚可喜儿子尚之信也先后起兵, 声势浩大。三藩势力一下子推进到长江,占据了半个中国。吴三桂发动叛乱,
    不仅给清廷带来军事上的震动与失利,而且在人心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变动、 吴三桂反叛消息传到京城, 北京一夜之间发生数起纵火事件。 杨起龙还假称朱 三太子发动起义,后来,察哈尔蒙古也发动了叛乱。这些都是年仅二十岁的康 熙所面临的臣大压力。
    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这场战乱虽然吴三桂等人力图披上民族色彩的外衣, 但本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配权力的斗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 的殊死斗争,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是清朝期的一件大事,三藩平定,康熙将军官 吏选任大权收归中央原来各自独立的吴,耿,尚等部队,除吴部调往边境驻防 外,其他均编入八旗。同时在福州,广州,荆州增设八旗驻防,广西,云南派 驻绿营兵, 清朝中央统治的集权得以集中和加强, 清王朝真正完成了对中国大 陆的统一,另外,三藩财产被没收归官充作军饷。并清除滇,粤,闽等地方积 为清朝整顿边区,巩固疆城创造了条件,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7 06:58
    回复
      二.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一、师出无名 他们不善利用民心,古人云:〝得民人·心者,得天下。百 姓为水,君王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三桂起兵后自称兴明讨虏大将军,发 布的檄文自称是为了复兴大明, 但是无法抹去他原是明将, 后食清禄, 并且杀死 永历皇帝这些黑点, 得不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可 (其实主要是士大夫阶层, 而不是 《鹿鼎记》 中描绘的普天之下所有老百姓都觉得他是大汉奸, 老百姓大部分只管 自己活得好不好)。起兵数月后就抛弃大明年号,自称周王,打碎了少数士大夫 阶层对他的最后幻想。 而且吴三人自大觉得自己实力可以夺得天下, 打着一个名 不正言不顺的旗号。
      二、 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和众望所归政治威望高的领导人。 而吴三桂在明叛 明,在清背清,政治立场反复不定为世人所不认同。起兵之初号称复明,起兵后 废明年号, 自立为周王; 兵力鼎盛时期幻想和清政府裂土求和, 苟延残喘之际仓 皇称帝。吴三桂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的目标,非常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统 帅都不知道自己起兵的最终目的,你让下面如何和你齐心协力 ? 而耿精忠更不用 说,自大傲慢目中无人。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吴三桂在军事鼎盛时期,幻想与
      清廷“裂土议和,意图割据江南,甚至贿买五世达赖从中斡旋,代为恳请。三桂 此举,无疑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07 07:32
      回复
        三、 起兵仓促 , 准备不足 , 对形势的估计也有偏差 . 虽然清廷军事上毫无准备 , 但清廷拥有的战争资源毕竟非三桂区区两省能比 . 三桂认为康熙年幼 , 低估了其 能力和镇压叛乱的决心 , 他幻想“裂土议和”被拒就是例证 . 在对待两广方面 , 其 部将马宝请求自任两广方面的军事 , 率部取两广 , 而三桂却说:“ 一辩士口舌可下 , 不烦兵 , 已遣人矣 . ”但事实并非如其想像那般 .
        四、军事策略上采用保守主义。吴军在战争初期,一路势如破竹,进至松滋 后,举足即可渡江。而吴三桂却未采纳部下“宜疾行渡江,全师北向”或“直下 金陵,扼长江,绝南北运道”、“出巴蜀,据关中,塞肴、函自固”的建议,而 是“屯松滋,与勒尔锦夹江而军,相持,皆不敢渡江决战”吴军初至松滋时,江 北清军未集,如能迅速渡江,独占长江之险,军事主动权稳操在手,并在政治上 进一步扩大影响, 动员江北乃至黄河流域的汉官汉将参加, 清廷将无法收拾局面, 势必继续退至黄河北岸,以图固守。但吴军进至松滋,屯驻三个多月,却未前进 一步。 给了清军喘息调动战争资源的机会,让吴至死未过长江。而另外两位也 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调度。而被清军各个击破,而事实上,康熙正是利用各 地叛军的各自为战,对各军极力拉拢利诱孤立吴三桂,最终各个击破。
        另两藩后期被分化瓦解, 事实上最终就剩吴三桂孤军奋战。 历史上大一统王 朝以藩镇对抗中央成功的只有朱四哥, 但是吴三桂本人的能力和驰骋大漠的永乐 大帝还是差距颇大, 对手也不是朱允炆, 更何况清政府也没有李景隆。 史载, 耿、 尚二藩各有按旗兵编制的十五佐领, 绿营兵六千余人。 吴藩有按旗兵编制的五十 三佐领, 绿营兵有 “四镇十营” 。 如果按清朝定制来看, 三藩兵力不过五万余人。 当然, 这事实上的兵力肯定不止那些, 但是三藩的士兵也并不都是百战老兵, 战 斗力也不足以强悍到五万余人即可推翻政权的实力。 而当时清朝入关不过二三十 年,八旗兵尚未退化,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07 07:36
        回复
          五、 康熙削藩的心很坚定, 少年就显英雄本色的康熙临危不惧, 他调集清军
          的主力讨伐吴三桂而以剿抚兼施的策略分化尚之信,耿精忠,尚之信,耿精忠, 果然在形势稍有不利的情况下又降清了。 吴三桂的处境从此日益孤立, 接连失利, 康熙十六年, 吴三桂眼见日暮途穷, 生了场大病死去了。 其孙吴世藩在摇摇欲坠 中,苦苦支撑了三年, 1681年当清兵抵达昆明城时吴世藩等人自杀三藩之乱被 平息。反叛又降清的尚之信,耿精忠,也分别被清廷处死。
          经济上,清朝建立以后,为了笼络三藩大施钱财,以至于“天下赋税之半耗 于三藩” 。 而撤藩的原因就是康熙不愿意继续背负这个极其沉重的包袱; 而吴三 桂天高皇帝远, 所有赋税全部被其截留, 加上每年领到大批拨款, 可以说当时三 藩的经济状况要大大好于清廷。
          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剧势力之间的殊死斗志争。 最后平定了 三藩,使大清王朝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07 08:15
          回复
            三.叛乱的认识
            在三藩之乱之前每个朝代多少都会有类似的叛乱, 比如安史之乱, 安史之 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 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 同中央政 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 政引起。由于发动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朝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 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 755年 12月 16日爆发, 至公元 763年 2月 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由三代皇帝平定,可是对中 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而此相比三藩 之乱的平定,突现出了康熙的英武不凡,治国有方。与唐朝的安史之乱相比清 朝却是相反的, 唐朝安史之乱后在无中兴之日, 而清朝的三藩之乱后出现了康 乾盛世。 唐朝是经历了三代皇帝平定了叛乱, 而清朝只有康熙一位皇帝平定了 叛乱,而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即而收复台湾,平定西北地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5-07 08:43
            回复
              四.三藩之乱失败后的影响
              在历的长河中很多如三藩之乱的事件,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草根百姓,都有对 权力极为渴望的人。 最后有起兵叛乱失败的, 但也有成功的, 能成功者也就寥寥 数人。 在大学的学习道路上让我能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事物。 历史我也只是懂得点皮毛而已, 学习中老师的讲述让我从中有所受益。 对于中国通史的认识不光从课 本上和老师那里,还要自己去努力认真的探索。之所以谈论一下三藩之乱,一 . 是因为三藩之乱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王朝, 平定了三藩之乱大清王朝渐渐走 上了强盛,而强盛的封建王朝也是渐渐灭亡了。盛极必衰。二 . 是对于起兵反叛 的成败总是会有一些故事典籍和名人出现, 这会让我感到中国地大物博, 人才辈 出。 在这些故事典籍中的人物有的被他们的英雄功绩而名留千古, 而有的却会遗臭万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07 09:00
              回复
                三 . 是想要看清朝少数民族政权是如何镇压反叛起义的。当时的三籓势 力很是强大,但却被年轻的康熙所平定。
                “三藩之乱” 就是给清朝统治者一个提醒, 只有经历了这考验大清王朝才 能强盛繁荣。战争结束后,三藩的财产全部被没收充作军饷。藩王属下的军队 也都撤回京城。在各省,各府的军事要地派八旗兵驻防,再也不把兵权爵位及 土地永远封给大臣世代相传了。于是,分封藩镇的弊端得到彻底解决。康熙平 定三藩之后,巩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将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将军队编 制统一,完全归中央指挥,将三藩的财产没收,改善了国家财政,加强国家统 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都起了很大作用。 平定三藩之乱,既不能说喜,也不 能说悲,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叛乱,虽然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使汉人的江山一度 有恢复的可能, 但他毕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大汉奸, 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失败是必然的。 而清朝的平叛则避免了国家的分裂, 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但从此失去制约,更加肆无忌惮。
                参考文献内容
                专著【 1】任吉东 大清的崛起 康乾辉煌两百载 [M]京华出版社, 2007-7-1,八 十一到八十三页
                专著 【 2】 李伯钦 李肇翔 中国通史第八卷清卷 [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 公司 万卷出版公司 2009-2,八十八页到九十二页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07 0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