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吧 关注:4,654贴子:63,514
  • 4回复贴,共1

论刘邦的分封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邦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政权,面临的就是如此问题。但如果全部交由异姓王,更不可能维持统一。如果学秦始皇搞绝对的中央集权,中央也无法保障地方(汉初许多豪强与复辟势力仍在)的政治稳定。
因此刘邦分封子弟,其动机并非为光耀子孙(刘邦甚至根本没主动考虑分封刘姓王),而是统一的战略考量,史记说的很明白。在异姓王叛乱后,田肯建议刘邦多封子弟到重要的战略要地,以捍卫汉朝的稳定和统一。【“田肯因说高祖曰:‘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两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史记·高祖本纪》。】
可见,刘邦的战略考量是:
一来,汉初天下兵力少,中央集权在汉初地方的统治力尚不足,如果不封亲子弟坐镇地方。导致地方叛乱和复辟的风险极大;
二来,从地方拱卫正统皇权,也能有效抑制在汉初统治薄弱的前提下,中央内部权力派趁机倾扎带来的颠覆隐患。历史证明,恰恰是刘邦分封子弟使汉初避免了中央外戚吕氏的腐蚀篡权。使得直到汉武帝时期,不论是中央外戚权臣势力,还是地方宗室势力皆无法单方面颠覆政权;


1楼2018-06-15 21:12回复
    三来,刘邦晚年保卫相权,提拔中央功臣集团掌握兵权(灌婴、周勃),使得吕氏篡权集团不仅内外顾虑无法篡位,又有效抑制了地方宗室趁机叛乱。所以在剪灭诸吕后,大臣能顺利扶汉文帝登基,完成良好的政治交接。一旦刘濞带头造反,立马被中央的皇帝集团(中央皇帝集团由功臣集团和皇帝的兄弟宗室集团构成)扑灭;
    四来,刘邦基本控制着分封王,各封国的废立权不但掌握在中央手里,且各封国的核心权力人员基本是由中央任命,并时不时转换(如曹参任齐国相,后又调回中央任汉丞相。)。从而大幅阻断了地方分封势力的独立和勾结。
    能作到倾向拱卫刘姓皇权的内外平衡,历史上只有刘邦比较成功。而且不要忘了,汉朝宗室恰恰很薄弱很无力。两汉以来,几乎没有宗室争权造反的空间。汉景帝以来,更是通过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注意抑制外戚,宗室力量也在皇权下一蹶不振。淮南王刘安的造反阴谋胎死腹中,汉武帝的儿子刘旦想跟汉昭帝争权,还要巴结中央的上官桀,又“出师未捷身先死”。汉朝既然敢搞分封制,说明他的打击力度以及中央的控制力也是历代最高的。
    一旦外戚王莽篡位,宗室力量从刘姓正统皇权下解放了,他们又能一起共同发兵剿灭王莽。夺回刘姓正统。假如不分封子弟,刘姓宗室力量会消失,就没有宗室子弟扑灭吕氏,宗室汉文帝登基;就没有宗室子弟推翻王莽,宗室刘秀中兴。而东汉的灭亡,恰恰是刘姓宗室力量寡弱(汉末有实力的仅刘焉、刘表),地方军阀势力崛起导致。所以,说刘邦分封子弟的战略开创了四百年汉朝的生命延续是恰当的。
    而从后世来看,安排反而多不如刘邦。分封的程度只是有所不同而已,但没有一个朝代废黜分封制。汉朝以后,大都是藩王制。藩王制并不意味着安全。藩王们往往因为有名无实,更加频繁争权(尤其是魏晋篡汉后,导致中央皇权的正统性被大幅削弱)。这不仅不会抑制宗室内乱,反而刺激了藩王的不平衡。如八王之乱、唐初藩王造反、燕王朱棣篡位,都远超过了汉朝的宗室分封所带来的问题。带来更大隐患的同时,还使宗室力量虚化,无法在正统王朝真正遭受非正统势力威胁时起到拱卫作用。唐为什么会被武则天篡位(武则天还不是吕后一样的开国皇后,只是一个得宠的才人)?无非是李世民打击藩王势力,逼杀太子,使李治内无宗室兄弟力量,故而李治死后,武则天顺理成章篡位,根本没有对手。此时光靠太子党根本不够看,而空有分封之名无分封之实的李姓藩王又完全起不到与中央武则天对抗的作用。
    刘邦因时制宜,开创四百年的汉帝国,是千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2楼2018-06-15 21:12
    回复
      如果刘邦没有分封,早就二世而亡了,被吕氏窃取江山了


      IP属地:广东3楼2022-11-14 15: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