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文吧 关注:755贴子:13,610
  • 21回复贴,共1

「良_文」<第三届短篇>天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留侯世家》感怀,天下之大,一人而已。
且以拙作,追忆前人。吾见山见水见人,可,未曾见君。小女弄文,切莫怪罪,思君令人老,思君令人忧,只好舞墨,遥拜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03 12:56回复
    当一件事情变成天下大势之时,凡天下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管他是否愿意。
    ——————题记
    当张良打算辞官归隐时,正是烟雨时节,青山微雨 ,遥遥尽目光所及,云罩雾掩,天地好似一幅画卷。
    他有些骄傲,这大好河山,有他的一份心血在里面。他有些感慨,这大好河山,有他的一份青春在里面。岁月无情,多少英雄被风吹浪打,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他何其有幸,在天地这个大熔炉里,历尽火波焰浪的锻造,得以遗留。
    他这一路走来并不能说完全无愧于心,可是在乱世里,到底是有比他的心意更重要的事,例如,太平,又例如,局势,再例如,百姓的未来。他做选择时并没有迟疑。
    他对不起项伯,他的至交好友,虽然他未曾骗过他,但世上的事哪是那么简单的。他不存利用的心思,可到底还是辜负了他。鸿门宴前夕,项伯出于私交来提醒他,他却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主上。为人臣子,他做到了忠。可为人朋友,他却把项伯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身在项羽的阵营,却护着刘邦的周全。项伯是个心思赤诚的人,不懂什么局势利弊。听见刘邦要和他做儿女亲家便满心欢喜地护他。他不知道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可他却明白他的主上,他送项伯回去时心思回转,临别时嚅嗫了嘴角,到底没有把提醒的话说出口。
    后来的事,偶然又必然。
    项伯没想到项羽会兵败如山,没想到项羽会乌江自刎。他一开始就没意识到项羽和刘邦是不能共存的,他们是敌人。后来刘邦——张良的主上,自然也忘了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的戏言。而项伯,自从项羽死后就心怀愧疚,又在朝堂上颇受打击,最后郁郁而终。项伯临终时,他几乎不敢去看他。要是项伯怪罪他,他反而会好受些,这样的人啊,始终把他当朋友,从来没意识到是谁看出了他悲怆的未来,该说些什么却又不发一言。而他的洞悉世事和鬼蜮心机在他近乎于本能的信任面前显得那么可笑,那么不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03 13:00
    回复
      其实,最初的最初,他不过是想报韩仇复韩国而已。那时他仍是少年,弟死不葬,散尽家财,仆从皆遣。怀着理想与现实一头扎进这变化莫测的乱世里。他也以为他会做到这一切,少年人的热情在立了韩王成后空前高涨,于是他拜别刘邦,去当了韩王的良相。
      直到韩王成被项羽所杀。
      而他在逃亡路上苦苦思索,终于还是回到了刘邦的麾下。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刘邦尚未表现出来的忌惮和猜疑,小心翼翼地拿捏着他主上评价他良师益友的分寸。刘邦,这位后来的帝王看起来并非是个可以共富贵的人。可是,也只有他,或许可以终结这乱世。他依然像以前那样献计画策,可是变了方式,他的主上不问他就绝不主动提,他掩了少年时的激扬奋进,多了几分中年的沉稳练达。说话能弯着就决不直着,思索着怎样的点拨才能让刘邦明白而显得他英明决断。他不能死,不能死在乱世里,更不能死在他所期待的太平盛世里。
      秦王倒了,汉朝立了。他自己的心愿,到底只实现了一半。而他当年的朋友,最后只剩下了萧何。萧何以富贵自污,而他体弱多病又沉迷于黄老之道,十天半月总不去上朝。皇帝最终放了心。可是他有些累了。想走了。
      皇帝想立他的小儿子如意为太子。吕雉找到了他,他一惊,主幼臣强不是什么好事,这天下才刚刚安定下来,不能再经历任何动荡了。虽然皇帝猜忌他,他却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不能让他的毕生心血有任何风险。于是他告诉吕雉,陛下曾经请过四个圣人。“我明白了。”他有些惊讶于眼前这个女人的政治嗅觉,待要深思,却又觉得可笑,自己都是要走的人了,还想这么多干什么?
      他打算走的前几天,问了问不疑和辟疆,夫人早夭,自己把他们兄弟俩溺爱成了平凡人。他们都说,“我们留侯一门受尽陛下恩惠,当然要回报陛下,我们不走。”罢了罢了,少年们有他们的天下,自己还能操一辈子心不成?
      他走了出来,看着天边的乌云若有所思,是等这场雨停了去辞官,还是明天就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8-03 13:00
      回复
        【字数】1640字
        【是否文评】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8-03 13:02
        回复
          --------END--------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8-03 13:02
          回复
            看了看其他文章的文评,好期待被评论啊!审文组好用心啊,评价的都是恰如其分,又能指出作者的不足,快点儿来审我的文吧,期待ing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04 07:47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8-04 08:15
              收起回复
                拿首诗来顶一顶
                夜阴月影舟,秦戈浩伤愁。
                弹指天下定,不贪万户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8-10 12:25
                回复
                  【张良文吧-审文组-祁连山河】
                  迟来的文评。
                  这一篇不像小说,倒更像是一篇读书札记、读后感之类,因此评文的时候也不能以小说写作的角度来评价。
                  全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张良对项伯的情感分析为主线,是以点带面。而另一个部分则以时间顺序描绘了张良的心路历程。而两部分又以原文史实为基础,增添了楼楼自己的感悟,字里行间,着重对张良的情感剖析,能够体会到楼楼对张良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同情与仰慕。
                  楼楼的分析总体比较到位,尤其着重选取了张良对项伯的愧疚之情,这算是全篇的特点所在。功成名就之后却积累了多少无奈与辛酸,这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文辞方面较为流畅,意思表达也比较清晰,结构上的安排也较为合理。文章最后以张良辞官的心理活动作为结尾,平淡中见苍凉,是不错的表达方法。
                  这篇文读完需要耐心,在通读几遍之后,给楼楼提出一个小建议。文章的基础问题很少,只是在情感方面如蜻蜓点水,虽然能让读者感受到张良一生的自豪、愧疚、无奈等心绪,却不够深刻震撼,因此全篇显得过于温吞。当然这里的情感震撼不是说辞藻华丽,平实的文风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收到触动人心的情感效果。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笔记,文章的灵魂都是情感,希望我的文评能够给楼楼以帮助,期待楼楼更多更好的作品~


                  9楼2018-08-13 13:52
                  收起回复
                    我提一个小小的,算是意见吧,张良当初救项伯是出于侠义精神,项伯在危难时刻想到张良是情义,那么换个角度,刘邦曾给予张良帮助,他在危难时刻想到帮助刘邦也没什么问题吧?而且项伯后期也没有遭到追究,张良虽是谋士,但是这与友情并不冲突,一个人是否真心对别人好,在张良救下项伯时,在危难时刻明知九死一生也要帮刘邦脱困时,已经体现,虽然阵营对立,但是情义是不能否定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8-13 15:47
                    回复(1)
                      @十六十六😇
                      谢谢你的意见啊,可是这么一来,我整个的文就崩了。关于历史,大家都是从几卷史书里面来推敲过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见仁见智,所以我和你观点不和之处请见谅。
                      一来,张良身为臣子,无论刘邦对他如何,他都会去帮刘邦,这不仅仅因为私交,而更是因为刘邦是可以终结乱世的人,平定乱世,这是文中张良的理想。于公于私,他都会帮刘邦。
                      二来,世事难论,历史上项伯的确没有受到处分,可是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了吗?在文中我将他设定为一个不懂权谋的人。他对项羽是很忠心的,他之所以会帮刘邦,是看在张良的份上和坚信刘邦不会和项羽成为敌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项伯也是一个忠心的人,当日后刘邦逼死项羽之后,这个忠心的人会怎么想?是自己间接亲手害死了自己的主上,这对一个忠心的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和折磨。这耻辱甚至不能让他去九泉之下找项羽去赎罪,直到他死,这份折磨也不得解脱。张良知道项伯的性格,如果项伯是一个首鼠两端只顾利益的人,那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真正的悲剧,埋在项伯的性格里,不谙权谋却忠心耿耿,他必受自己的良心折磨,这就是文中提到的,所谓悲怆的未来。从他在鸿门宴上帮刘邦就注定了。如果张良告诉他,刘邦和项羽是不能共存的。他必定不会帮刘邦。这当然不能怪子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
                      三来,我是不是写得太糟糕了?阁下似乎认为我把子房以谋士论了,大哭😭😭😭。他早就预料到项伯的未来,为了天下安定,他选择了让自己心怀愧疚地走下去。就单单他会愧疚这一点来说,他怎么会单单是一个谋士呢?后文也提到刘邦猜忌他,但他仍然在吕雉找到他,以汉家天下为重,替吕雉献谋。不以一人之悲为意,而以天下百姓为重,这样的格调,这样的气度,他怎么会只是一个谋士?
                      而文中的刘邦我写出的是帝王心术的一面。
                      四来,阁下好像认为我否定了项伯和张良的情谊。单就张良懂项伯来说,他们又怎会是情非泛泛之辈?单就项伯立于不同阵营来提醒张良,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友谊了。恰恰因为他们情非泛泛,而项伯不谙权谋,张良做出选择,才无比痛苦和自责。就好比你明知道某一条路坎坷不屈,路中间还有个坑,你朋友跟你说他要走那条路,由于你的不提醒你朋友摔断了腿。你会不会自责?(这个比喻我都无法吐槽。)大多数人可能不会自责,可恰恰是张良,他虽历经艰难,但初心不改,善良和珍惜友谊的他会自责。
                      不要嫌我啰嗦啊!这就好比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了误解。妈妈忍不住辩白两句一样。阁下的高论,非常有利于启迪思想,可对我行文来说,帮助是不大的。非常感谢你的意见,但有些东西是文章的核心,改了就面目全非啦。再次感谢献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8-13 17:38
                      收起回复
                        【张良文吧-审文组-章鱼小姐】读罢阁下的文让我对张良和项伯的情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要提一下的是,阁下虽然语言组织超赞,但是我觉得还是稍微欠缺一点修辞之类的点缀。在我看来,修辞+景物描写对情感的表达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运用自如的话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如果有时间可以增强一下相关的练习。那么,请让我们一起进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8-13 22: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