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蓉雪吧 关注:96贴子:7,733
  • 6回复贴,共1

《温书矛盾之“天下谁人不识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骷髅画》一书第七部第五章中,诸葛先生在砍杀了“老不死”、“青梅竹”,逼退“中间人”之后,有如下描写:
蓑衣人驻立在少年人鸶尸身,歌转悲戚,然后笔直向冷血和李玄衣行来。
  李玄衣发现蓑衣人走来的姿势左肩有些微斜,他转首正要告诉冷血,发现他双目充满着尊敬,脸上刻划着虔诚,神色洋溢着亲近。
  忽然间,李玄衣明白来人是谁了。
  蓑衣人行近冷血七尺之遥,停下,挥手阻止了冷血的揖拜。
  不知怎的,连李玄衣对这人也有一种膜拜的冲动,他纵横江湖数十年,居然也会生起这种感觉,心里很是异样。
  蓑衣人仍然戴着深笠,李玄衣看不见他的容貌,但觉得冷电似的眼神,在他脸上疾巡一遍,这种“被看”的感觉,除非是眼神跟剑气一般锐气逼人,否则是不容易发生的。
  “‘青梅竹,以前被我tiaojiao过,他一家人都受过我的恩,所以他完全没有抵抗,但他太强,我出手没留余地,……他也抱了决死之心,唉。”
  “他不想杀我,但又不能完成任务,骄傲如他者,故意死在我的手上。”
  “……‘中间人’,见我的气势,不战而退,以待日后卷土重来,是世间绝顶聪明的人物。”
  “我虽然杀了‘老不死’,但也被他震伤,而且也要追击‘中间人’,把他赶出中原……这儿的事,应该有变。文张是李鳄泪的心腹,他已飞鸽传书通知李鳄泪你们发现秘密,所以才出动到‘老中青’来杀你们……”
  “不过“老中青’既然失败了,上头姓蔡的必会改变计划,他一向从善如流,这对百姓及神威镖局都有好处……剩下的李鳄泪,则由你们料理了,至于‘骷髅画’,找到之后,毁了吧。你们,则要为国保重。”
  蓑衣人像告诉了几句预言,说罢,拉拉笠缘,唱着未完的歌,走了。
  他的人消失在茫茫的雪景里。
  豪放而带悲凉的歌声儿自传来。
  他是谁?
  他是如何知道冷血有难了才能及时赶到?他用什么手法击杀“老中青”的?
  李玄衣都没有问。
  李玄衣耳际还回响着远去的歌声,只问了一句:“是他?”
  冷血望去蓑衣人消失的尽处,颔首道:“是他。”
  李玄衣没有再问。只要知道是他,就一切都不必再问下去了。
看了这一大段叙述,我有个疑问:是李玄衣根本不认识诸葛先生,还是因为深笠遮掩了诸葛先生的容貌,他才没有看出来?
单从这一段来看,我认为这两个人在之前并不相识,原因如下:
1、李玄衣对诸葛先生身份的判断,是从冷血的神情、举止中得到启示的,且不十分确定。
2、如果两人相识,冷血能认出来,“捕王”没有理由认不出来。
3、诸葛先生说了很多话,假使两人相识,李玄衣应该从他的话中(包括发音和内容)得出肯定的答案了,那他又何必在诸葛先生走后再次求证?
4、从诸葛先生方面讲,见了老熟人至少应该打个招呼,单独说句话吧?毕竟都是六扇门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IP属地:山东1楼2009-06-07 13:57回复
    得出的结论就是,李玄衣不认得诸葛先生~~
    六扇门历史上是泛指衙门,并非捕快的专属机构。而捕快在古代属于“贱业”,并严格规定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免有辱斯文。即便他们脱离捕快行业,其子孙也必须在三代以后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顺便说下,明朝后期才有捕快这种称谓,捕快是捕役和快手的合称,他们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而“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因二者性质相近,故合称为捕快。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能够看得出来,身为朝廷低级职业者的李玄衣是没有资格认识身为一品侯的诸葛小花的。而冷血之所以有机会接触诸葛,原因我们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诸葛收养了他,否则他也是没资格的~


    删除|2楼2009-06-07 17:14
    回复
      呵呵,蓉雪,明天我就会举出老温书中的例证来说明:他们二人不但是认识的,而且很熟~~
      顺便说一句,蓉雪,从我将要举出的例子来看,“捕王”李玄衣并不是“朝廷低级职业者”,呵呵~~


      IP属地:山东3楼2009-06-08 17:12
      回复
        这样啊~~期待哦~~


        删除|4楼2009-06-08 20:03
        回复
          话说这里偶一直认为118认识小诸的哈!刘独峰应该是认识小诸的,毕竟二人都身居庙堂,但是11貌似比较深入民间咧。


          IP属地:北京5楼2009-06-09 08:25
          回复
            李玄衣曾和诸葛先生一起在圣上面前保荐过“四大名捕”。详见《骷髅画》第三部第四章的一段对话:
            冷血瞳孔收缩。
              良久,他答:“李玄衣。”
              这三个轻轻吐出的字,仿佛三块冰,同时击中丁、高、唐三人脸上。
              高风亮失声道:“‘捕神’李玄衣……!”
              冷血摇首:“他不是捕神,捕神是当年的柳激烟,他是我们这一行里的王,我们都称他‘捕王’而不名之……
              柳激烟是“捕神”,却在三年前,“凶手”一案中,知法犯法,最后作法自毙,终于死于冷血剑下。
              冷血本来在“天下四大名捕”中一直被人视为忝居其末,但经彼一役后,他在“四大名捕”里的地位有青出于蓝之势。
              丁裳衣道:“想当年捕神柳激烟,也一样死在你手里,而今区区一个捕王……”
              冷血打断道:“捕王的武功,非同小可,决非柳激烟可比……虽然他没见过我,可是七年前,他和世叔启奏圣上,保荐过我们,我们才能顺利升为圣上名捕快,有权先斩后奏……”
              他语调稍为高扬:“我杀柳激烟,是因为他假公济私,滥用职权……捕王不同,他是个尽忠职守的好捕头。”
              他眼睛发着亮光:“诸葛先生以前常告诫我们,要向两位捕头前辈多学习,一位是‘神捕’刘独峰,另一个就是‘捕王’李玄衣……”
            关于两人的相识,在《逆水寒》中也有例证,诸葛先生曾宴晤过李玄衣和刘独峰,在第四十七章中,如下:
            四大名捕里,无情和追命,都曾因缘际会,曾与刘独峰碰过面,无情还总共与刘独峰见过三次,一次是诸葛先生宴晤刘独峰与李玄衣;一次是跟御史大人、刑部尚书、吏部各大员议事;另一次,是他们合力制服天梁、天相、天府这“三星七煞”。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这两人不但相识,而且相知,所以诸葛先生才会告诫“四大名捕”——“ 要向两位捕头前辈(刘独峰和李玄衣)多学习。”
            看到这里,不仅为李玄衣鸣不平了,人家温大为了树立起诸葛先生的高大形象,也只能牺牲你这个“捕王”了,不过温大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不说也罢,呵呵。


            IP属地:山东6楼2009-06-09 10:13
            回复
              回复:《温书矛盾之“天下谁人不识君”》 
               话说这里偶一直认为118认识小诸的哈!刘独峰应该是认识小诸的,毕竟二人都身居庙堂,但是11貌似比较深入民间咧。 
               
              ~~~~~~~~~~~~~~~~~~~~~~~~~~~~~~~~~~~~~~~~~~~~~~~~~~~~~~~~~~~~~~~~
              呵呵,冰雪,我承认你的话,但关键是你从一楼的例子里能不能得出你这个结论?正因为我和你的想法类同,所以才怀疑温大这种写法(指诸葛和李玄衣的关系)是否恰当,于是便去寻找与其相左的例证。


              IP属地:山东7楼2009-06-09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