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天月吧 关注:17贴子:1,297
  • 3回复贴,共1

出差工作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8-12-09 22:13回复
    从11月7日到11月30日在西安某厂出差,跟进公司的某项试验。大背景是,该项任务是部门领导的集团责任令,预计11月完成实验报告评审。我方为甲方,某厂为供应商,如果单纯从合同任务上来说,我方只需跟进部分关键试验,掌握试验进度即可。但是为在节点内完成该项任务,我方派我先后三次到供应商处跟进,前前后后共计40余天。从我方考虑,跟进试验并非实际具体任务,而且公司内其余杂事诸多,有一人长期出差的必然结果是需要将工作量转移到其他同事身上。我方并非想有这一项长期出差任务,但是仍然需要有这么一个长期盯梢的人,肯定是存在其必然原因。根据我自身跟进时遇到的问题,尝试分析国企在目前体制机制下存在的问题。
    体制内企业相互合作时的合同观念相对淡薄。我司初期定位有一丝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想法,走全球化路线,在商业模式上也偏向市场经济,但是在目前现状下,主要的供应商基本都来自各国企,基本隶属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集团。各家供应商均承制军方型号,我方任务为商用,军方有较大需求,并且对各项生产试验任务节点监管力度大于我方,当出现任务冲突时,供应商通常会优先安排军方项目。这样便会出现第一个问题,即使我方任务节点同样急切,并且按合同要求应该按时完成,但是供应商便会有理由延期我方项目节点。如果供应商延期我方项目,是否可以按合同条款采取后续措施?答案是不行的。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我方与供应商属于同一集团,有相同的上级,如果我方采取惩罚措施,后果通常是,供应商找上层领导报告,而供应商方理由充分,且大环境又是一切为军品让路,我方则会被集团领导责怪,再者,相同集团下交集甚多,很难保证供应商在以后对我方使绊子等。双方都是长期合作关系,彼此知根知底,如果在下次任务中采取换供应商的方法是否可行?答案仍然还是否定的,第三个问题,单以国内供应商而言,航发领域民企技术实力异常薄弱,有研发能力的供应商只存在于国企,而且由于资源配置等问题,有该项产品研发能力的供应商更是屈指可数。以上三个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我方虽然与供应商存在合同约束,但是合同约束力较低,我方很难做到对供应商的有效管控。当然不能说合同就是废纸一张,但是合同内容到执行层面,便会出现许多可活动余地,而就是这些可能存在的活动余地,便会给供应商极大的勇气。
    体制内企业,尤其是长期存在的大型国企,存在责权不清状况。初期为明确各项权责,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工作任务划分,但是在目前存在的国企中,存在体制臃肿现象,将各项权责进行非常明确的划分。但是,怎么可能会有完美的权责划分,可以让每一个出现的问题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过于详细的权责划分让大家都习惯了各扫门前雪,出现新的问题,先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好了,不是自己的问题。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问题不是就可以扔着不管不问的。诚然,甩锅是工作的必修课,但是需要以任务目的为导向,不能抱着简单的不想承担责任的想法,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以我自身经历举例,跟进试验时,有些试验需要到外厂进行,外厂业务繁忙,试验台需要提前预约,也是等了许久才确定试验台。产品搬到试验台上了,外厂的试验员说,你们的产品重量超过试验台上限了,无法试验。我在那是一阵懵,为什么要等到产品搬上试验台才知道试验台能力不够?联系试验台时最最基本的事情不就是确定试验台的能力吗?难道要等到擦屁股时候才能知道没带纸???是的,我是甲方,我在那可以甩脸,我可以带着很大的火气训斥一样。但是,我训谁呢?供应商那边,负责进度的是一个部门,做实验的是一个部门,负责技术的是一个部门。做实验的部门又分成联系外厂的和做实验的,联系外厂的又只负责试验进度,做技术的又来自三个不同的科室。试验现场只有技术和试验工,这个事情显然不是他们的问题,但是这问题到底应该找谁?过于详细的责任划分产生了过多的责任部门,也必会导致多责任部门协作产生的问题无人解决。
    限于目前体制机制,国企存在魄力不够情况,面对问题时更倾向追求稳妥,存在墨守成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国企,对于大部分体制内单位均是如此。国企改革喊的很响,但是真要落到实处,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上层显然也是知道这些问题的,但是这个目前来看并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谈政治,以我自身经历举例。与国外某供应商谈项目合作,外方对于合作热情极大,急切想早日签订合同。外方想法是,尽早的签订合同,外方才可以及时展开工作,才可以我方整机正式交付前完成。但是,这个项目到现在谈了三年了,合同还是没有签。听说的原因大概如下,我司与外方供应商很少签订款额极大的订单,并且合同条款并不能很好把握,生怕被外放宰了一道。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必然是国有资产流失等等罪名,没有人想承担这样的责任。如果想签订这样的合同,需要反反复复的技术层面讨论/合同项目组讨论/供应商部门讨论/公司领导讨论/上报集团等等,这样一波十八折下来,预估两年内都签不下这样的合同。我司成立之初,有一定的破局意图,面临这样的问题仍然举步维艰,其他兄弟单位对于这些方面问题只会比我们更严重。求稳的后果是会出现墨守成规现象,魄力不足,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如何解决这问题?国企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已有障碍,很难。
    鉴于现阶段分配机制,国企难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国企目前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干好干坏收入相差不多,目前国企纷纷效仿华为式管理,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狼性,高压力高薪资,但是目前的国企很难给予员工与付出对等的酬劳。国企目前的加班模式是自愿式加班。我司加班无加班费,供应商厂加班费是1.5元/时。试问,年轻人,还可以怀揣理想,不求名利的加班想着搏一波富贵,那些骨干同事还愿意吗?公司未来的发展才靠年轻人,现阶段发展需要的是业务能力扎实,知识水平过硬的骨干,今天都过不下去的企业还有什么未来?如何激发不再年轻的骨干们工的作热情才是重点。现代人都现实的很,凭什么别人花天酒地咱们就天天啃着情怀当干粮?国企目前这种大锅饭模式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导致的后果就是,有想法的年轻人干着干着跑了,老老实实的年轻人要么一如既往的热情洋溢飞黄腾达,要么逐渐油腻。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是放着逐渐锈迹斑斑。还是以出差为例,供应商的试验员如果加班做实验,或者通宵做实验,后续调休,会影响他们绩效,原因也很简单,在外面做实验,到底干多干少谁知道,反正在家干活干的挺多的。还有其他比如协调周末加班等等,很难,因为加班得到的与牺牲周末比,实在微不足道。既然绩效评价体系很难起到很大的作用,再加上大锅饭的收入水平,工作时磨洋工的现象也非常常见。工作热情逐渐消磨殆尽,上班成了混混日子,效率如何提升?我所见的还只是技术部门与试验部门,传说中的什么库房等等纯闲职,这种现象严重的多得多。
    国企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有国内顶尖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但是总会出现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对比民企的华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再到大疆等新型制造业企业,国企很难具备同等的国际竞争力。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IP属地:江苏2楼2018-12-09 22:13
    回复
      不是,以前的贴删了吗?太可惜了吧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06-05 22: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