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道紫砂吧 关注:5,265贴子:67,962
  • 6回复贴,共1

耿年妙道紫砂“单一矿料成壶”之我见简要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单一矿料成壶”未来将会写一专帖,在这里先作一简单介绍。算是简要版发布在详细版之前吧。
妙道紫砂所强调的“单一矿料成壶”,其中一个硬指标就是天然的某一夹层紫砂矿料作为制壶的唯一原料。这个“定义”是尽可能剔除夹层相邻交界处在人工取矿时可能混入的另一夹层的矿料。这在紫砂粗分类的段(缎)泥、团泥中表现尤其突出。有人说,段泥与团泥是同一类泥只是吴语将段也可以读作团,但我自己的定义是,如果天然混矿是以条纹、层状混生的称作段泥,如果天然混矿是以点状、斑片状混生的称作团泥(如芝麻团泥、底槽青)。当然,还有特殊的,如妙道紫砂的宝山天青泥塘口出矿的黄泥与小黄泥,小黄泥是“包夹”在黄泥中的,其特点是矿黄陶黄,烧成效果中黄泥更接近黄段,在丁山通俗称前者为统货后者为精货。这种是属于段泥及团泥中还可以靠肉眼进行人工分拣的而且分拣量较大的,比如特定的降坡泥就还可以分拣出来红矿与青矿,但底槽青就没见有人还将鸡眼分拣出来整成“本绿(虽然我并不认同底槽青的鸡眼是本绿,因为本绿是绵头或脂膏样)”。
关于宜兴紫砂单一矿料成壶,吴小兔曾经有个视频有介绍但没说明单一矿料磨成几目通粉还是几目至几目的“卡筛”粉就不展开说了。以下介绍几个资料涉及宜兴紫砂“单独成壶”作为特点的研究资料。
一、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科技人员的研究

这个研究资料我个人认为描述了宜兴紫砂有三个特点:
1、单独成壶。

2、性能具平衡性

这个研究的红泥标本是取自伏东,这个红泥是否指朱泥没说明,但从妙道紫砂的一些红泥壶来看,也都是能单独成壶的,这个不展开讲。这里只讲我们如何来理解紫砂的综合性能与性能平衡性?我个人认为,综合性能高者,单个性能指标值之间的差可以很大,而综合性能较高同时性能平衡性较佳者,单个性能指标值之间的差很小。宜兴紫砂(特别是黄龙山紫砂)就属于后者,即性能具平衡性。因为性能的平衡性决定了不需要更多的工艺改造就能简单的单独成壶,并且这样的壶也符合壶的性能要求。
3、以上研究结果的样本采用四十目通粉。

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即四十目通粉其“性能的平衡性”是较佳的,同时陈腐五天就足够。当然关于陈腐多久为妥,可能还要根据不同泥种及对壶的性能甚至审美要求的不同而有不同,但是陈腐时间没那么神,在此不展开讨论。所以妙道紫砂统一的采用四十目通粉在性能的平衡性上我是认同的,虽然有极个别泥种采用了五十目通粉。
二、四十目通粉有什么理论依据?
侯佳珏等对宜兴紫砂矿料“团粒”的研究有两个成果:

1、宜兴紫砂中的“团粒”直径及这种团粒结构决定了紫砂壶一个重要性能“透气性”:

我们知道,四十目通粉中最大的颗粒粒径是380微米,这样的磨粉工艺最低限度,请注意是最低限度,最低限度保留了自然团粒。如果能磨成三十目二十目当然更佳,但制坯难度可能会较大的提高及烧成率可能会较大的降低。同时,团粒是保留到烧成品之中的,这给将来智能时代检测紫砂壶颗粒所携带原始“DNA”信息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个问题也不展开讨论。
2、单独成壶
(1)(黄龙山和张渚)紫泥物相落入瓷料二元配方边缘。


(2)从宜兴紫砂单独成壶的原料物相来看,段泥类只不过比紫泥类落入瓷料二元配方的边缘更远一些,但一定是能单独成壶的。

三、因为宜兴紫砂具有单独成壶的特点,所以宜兴区域外的紫砂将能否单独成壶作为与宜兴紫砂比对的一个指标。例如王超峰等的研究资料:

资料研究了广德、宣城、宁国、黄山等出矿陶土,认为只有广德陶料与宜兴相似,能单独成壶:

以上分析只说明,妙道紫砂所指“单一矿料成壶”与专业研究资料中的“单独成壶”是同一个内涵。


IP属地:广东1楼2018-12-19 21:06回复
    东哥V5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12-19 21:37
    回复
      四十目通粉制泥的学问原来是这样!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19 23:12
      回复
        東哥帥!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12-20 15:15
        回复
          详细版可见:
          《狗年第七帖—妙道紫砂“单一矿料”之我见暨碎屑岩物源判断展望》(http://tieba.baidu.com/p/5987010507


          IP属地:广东5楼2018-12-23 23:14
          回复
            这个厉害!最近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呢。


            6楼2020-07-29 20:18
            回复
              盖碗多好,紫砂喝毛线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11-21 0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