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无双吧 关注:147贴子:1,835

不治已病治未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治未病究竟是怎么提出来的?治未病究竟是怎样的内涵?治未病究竟该如何操作?没见有谁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所以当前热炒的治未病也就只是一种商业噱头罢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12-26 23:43回复
    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原自于老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12-27 00:04
    回复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12-27 00:11
      回复
        这段话是从量变到质变来阐述的,“小”的不断积累才能成就“大”,“易”的不断重复才能成就“难”,大事从小做起,难事从易做起,这样小事才能做成大事,难事才能变成易事。
        这也就有了治未病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对疾病进行分解,大病分成若干个小病,难病分成若干个易病,这样分步进行诊治就能积小成大,化难为易。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12-27 00:25
        回复
          未的反义词是已,未病是相对于已病而定义的,老子说过“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已者,止也,停止是其本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物壮则老,也就是说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会停止而逆势衰落了,“已”也就有了发展极限的意思,“已病”当然是指疾病到了其发展极限,已开始出现衰落了,这种在医圣那里称之为六经传变。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2-27 00:41
          回复
            比如太阳伤风,头痛发热汗出,这就是太阳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加重,但它会有一个发展极限,过了这个极限,病情就会衰减,当然这个极限会因人而异,毕竟个人体质与免疫水平是存在着差异的。病情达到极限而开始衰减才能称之为已病!这可能会巅覆你的认知常识!因为大家是认为自愈了,病好了!而实际上是由表及里,由显而隐了,俗称病根,这就是六经传变。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12-27 00:53
            回复
              也就是说中医所说的未病并不是没有病,也不是未发病,而是已经生病并且开始扩展,只不过疾病并没有发生转移。而已病恰恰相反,比如退烧了,头不痛汗也不出了,没有太阳伤风的症状了,但这并不是通过中医干预而是任其自行发展的结果,只是结果与你预期的恰恰相反,它只是深入转移了一下而已。
              已病往往并没有明显的自觉不适的症状,但已病的积累同样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成因,一旦发病或发现,就是大病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12-27 01:05
              回复
                大家都习惯性地把已病理解为已经生病,未病理解为尚未生病。从疾病的发展来看,未病的确是小病易病,已病是大病难病。
                “已”在历史早期多作动词用,本义为“停止”,引申为“完成”;历史后期多作副词用,为“已经”,“以前”的意思。
                而不论是老子文中的“未”与“已”,还是伤寒论中以及内难二经的“未”与“已”,都是需要作动词来理解的,而不是用作副词理解成“已经”的意思。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12-27 01:27
                回复
                  “未”的本义即“味”,木上一短横,有切取枝尖的意思,取嫩枝嫩叶作食,故说文解字有“未者,味也”。“末”则相反,木中一横,切取的枝叶以下,根部以上的部位,不能用作食物了,古人以根为本,所以本末常连用,后演变为末梢,末尾,细末等意思,反而取代了“未”的指意。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12-27 01:46
                  回复
                    也就是说“未”有细微幼嫩的意思,同时又有生长发展的意味,所以“未病”是指病初起,还小还幼的状态,有不断发展而加重的趋势。而不是疾病还未发生,否则没病还需要医治,就是医生有病了。
                    治未病就是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再不济也是消灭于幼苗时期,不能等到疾病扩展到了极限才去医治,这不仅会很危险,也是很困难,就如同拔除一棵大树比拔除一颗幼苗要困难太多,而另一方面是即便不治,病势也会自行衰减,其实很多烂鱼充数的医生,并不是真的再治病,而是再等病势的衰减,所以郭沫若说“中医能治的病都是自己都能好的病”,这话真的很扎心,却真的很现实,大多数中医都只是在治能够自愈的病!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12-27 02:06
                    回复
                      二)内难二经的治未病其实取自于《鹖冠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12-27 02:09
                      回复
                        鹖冠子为战国晚期的道家作品,后人曾怀疑鹖冠子一书为伪书,马王堆帛书的出土证实了该书的确是在汉初就已存在了。
                        鹖冠子与治未病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著名的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就出自于此书: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12-27 02:17
                        回复
                          这段话就是孙思邈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原版。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12-27 02:20
                          回复
                            当然还有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12-27 02:24
                            回复
                              还有难经: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12-27 0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