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42,577贴子:3,346,169
  • 1回复贴,共1

ZT如果星际穿越是中国拍的,流浪地球是美国拍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场景如下——
中国官宣:《星际穿越》是一部硬核科幻巨作!
恨国喷子:可别扯硬不硬核了,只有超级巨大的黑洞才能保证施加在飞船两边的潮汐力不至于差异大到将飞船轻易撕裂,而电影中的黑洞明显不够巨大,你看周围那么近的距离还有好几颗行星呢。你看吸积盘的弧度,黑洞不够大!
恨国公知:就说说黑洞吸积盘的超级温度怎么穿?黑洞的超强辐射(宇宙最强的X射线,α,β射线等等)怎么防?电影说穿就穿了,解释都没解释还硬核呢。
恨国JY:影片属于时空穿越了,说硬核的应该知道这需要的能量比再造个地球都大,未来人都能随手放置黑洞了,怎么不抬抬手把地球枯死病治好了!这编剧吃屎的逻辑吧?
恨国影评人:这么多逻辑漏洞还说请了好多顾问!
恨国喷子:他爸怎么不计较他儿子过得怎么样?
恨国公知:这个女主演真烦!😓
恨国JY:艾玛这小破飞船能穿越?😂
恨国影评人:这五维时空这个样子?你跟我开玩笑?😂
恨国喷子:爱不光能发电,还能拯救地球
恨国公知,这电影太沉闷了,看的我都睡着了
恨国JY:我也睡着了,周边的人都睡着了!花不花钱无所谓,浪费时间!😪
恨国喷子:中国啥时候能拍个像样的科幻电影呀
恨国影评人:一星不解释😡
恨国JY:还枯死病,这是什么设定?
恨国喷子:艾玛,生穿呐,真牛逼!!😢😢
恨国公知:卧槽,有没有点基础知识,自然跌落黑洞你知道要用多久吗?你确定还能赶上看见你女儿最后一面?
还有另一大堆恨国党会给你提出各种啼笑皆非的喷点!
美国好莱坞:《流量地球》是一部宏大的史诗科幻
恨国喷子:哇塞太壮丽了,场面太大啦。
恨国JY:好硬朗的风格我喜欢
恨国公知:好感人的情节,我哭了
恨国影评人:不一样的价值观,美国电影又进步了,这次没有个人英雄主义
恨国喷子:木星在地平面升起,梦中的场景呀!
恨国公知:有人注意到那只被冰冻的鲸鱼了吗?我看哭了,珍惜当下吧!
恨国JY:重元素聚变以前从来没见过哎,好先进!
恨国喷子:回楼上。还是美帝,掌握核心科技!人类的希望啊😘
恨国公知:叛逆的小孩成长的故事😌
恨国影评人:超越想像,不离不弃!带着敬畏,带着希望,带着地球去流浪,面对茫茫宇宙我们都是大写的人!😏
恨国JY:谁能科普一下,这些发动机真能推动地球吗?🙄
恨国影评人:这么大推力地球能受得了吗
恨国喷子:回楼上,我来科普一下,一万台的推力是150万亿吨,相当于在亚洲美洲大陆上放置了150万亿吨的山峰,也就是几条山脉的重量,这点压力队大地来说不算啥!,参考FT=MV,V=千分之五光速减去原来地球公转切线速度,大约增加了1400多公里/S,T是500年的加速换算成S,F就算出来啦!
恨国影评人:美帝可真敢想,这想象力也就好莱坞能了
恨国JY:上帝气质的想象力!不过地球要损失多少重量呢?
恨国喷子:回楼上,动量守恒自己算呀MV=MV=FT,把T除过去左边为M/T*V就是等离子体每秒钟多大质量多大速度喷出地球,理论上只要喷出的等离子超出地球的逃逸速度11.2公里/S就能对地球形成有效推动力,当然地球想逃离太阳系需要地球本身被加速到更高一些!理论上喷出的速度可以接近光速,速度越大,地球损失的质量越小,如果喷出的等离子是三分之一光速,除去相对论引起的质量增加根号下1-v/v.的平方,损失的质量更小,也就0.0034%吧,大气层损失是个麻烦,离开太阳系后大气就会凝固,降雪一样落在地面,那时候就不损失了。😄等到抵达新太阳,万物复苏,会得到补充的。
恨国公知:地球都整停转了想象力真宏大,磁场会不会消失呀?没了磁场电离层怎么办,好怕怕宇宙射线!
恨国喷子:地球磁场来源于地核地幔底壳的自传不同步,地核自传参考原始地球的角速度,要大一些,越接近底壳越慢,地核是铁磁性基质,电离状态的岩浆于地核转动角速度不同所以形成磁场,流浪地球中地球壳停转后,地核仍会自传一段时间和所以它岩浆(莫霍不连续面和古腾堡地幔的)角速度差更大,地磁场理论上会增强!!!不怕
恨国影评人:哇谢科普,看来不光是想象力宏大,理论上也有很强的依据呢,不像中国拍那个什么《星际穿越》太玄幻啦,垃圾,什么时候我们能拍出这么好的片子呀啊啊啊啊😭😭😭
恨国公知:五星好评不解释,看到就是赚!!
恨国JY:有些BUG,比如中心大厦里居然没有冰,还有在木星强磁场下,混合大气会被地球发动机的等离子喷柱感应出强烈闪电⚡,所以用不着引爆空间站就会爆燃!不过这片子确实感人!瑕不掩瑜,大片妥妥的!
恨国喷子:开着房车去探险!带着地球去流浪都好浪漫!爱死啦!
恨国JY:都按照理论来,就没有科幻片啦,反正我喜欢


1楼2019-02-10 10:59回复
    没有什么如果,却有很多但是反正我觉得吧,对得起"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片"这几个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2-10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