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非吧 关注:155贴子:496
  • 0回复贴,共1

《金刚经》的法义结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乘佛法的修行,从一个凡夫发心开始修行,直到最后成佛,他整个修行的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我要补充一点,这个加行位的“加行”,大家千万不要和藏传佛教入手修行的那个“四加行法”混淆,这是两件事情。
那么,从这五个阶位的修行的境界来看,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的修行者都是在资粮位。那么见道位之前的修行,特别是资粮位的修行,她的修行的核心是什么?其实修行的核心,就是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就是破增益、证空性。能够破了增益,知道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其实都是以根本就不存在、无生,为基本特征的。证了空性,那么这就为见道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见道位就是补损减,就是见佛陀证悟的真实,这个佛陀证悟的真实,在佛陀的二时教法里边,在《般若经》里边,最常用的一个表达的名言就是实相。
我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把大乘佛法修行的五个阶位这个问题提出来呢?就是因为这涉及到对整部《金刚经》的结构的理解。佛陀说法,他的主要的听众,他说法的对象是我们这些凡夫,这是前提。但是,佛陀给我们这些凡夫说法的时候,他所表达的这个法的境界是有差别的。依照印度的古德的理解,《金刚经》的前16段,上一次我们已经把16段学习圆满了,《金刚经》的这前16段,印度古德认为,这是佛陀为我们凡夫说资粮位的修法,说资粮位的修行境界。
从《金刚经》的第17段开始,印度古德认为,佛陀给我们这些凡夫,要开始说加行位、见道位和修道位的修法。《金刚经》的第17段,印度古德把她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17段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印度古德认为,是给我们凡夫讲加行位的修行境界。《金刚经》第17段的第三部分,印度古德认为,佛陀在给我们这些凡夫说见道位的境界。那么《金刚经》的第17段的第四部分,以及后边的段落,印度古德认为,都是给我们这些凡夫在说修道位的境界的修法。这是印度古德对整部《金刚经》的说法的结构,做的大概的一个划分。但是大家注意,这个划分不是绝对的,每个段落,不同的段落,她所表述的修行的境界,表述的修行的法,是互有交叉、互有重复的。大家不要做太绝对的理解,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划分。
以上内容节选自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 第51讲


1楼2019-02-26 15: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