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吧 关注:2,592贴子:34,311

个人对于战国时期齐国均对大概形态的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刚刚开始系统学习齐国史,以下是自己对于战国时期齐国均对的一些理解,请高手指正,谢谢
战国时期的齐国,或者说田氏齐国,军制上在齐国首都临淄和各个重要城市应该会有一定数量的常备军:
如五都大夫平时统领的“持戟之士”:《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又如“五家/都之兵”之一的即墨,平时可能有数千人的常备军:《战国策·齐策六》:“ 安平君 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 齐 , 安平君 之功也。”
遇到战争时,齐国应该和其他六国一样,以常备军和征发来的士兵共同作战,
士兵来源,齐国应该和其他国家一样,采取征兵制和募兵制结合的形式,
征兵方面,齐国和其他各国一样,战国时期搞了编户齐民一类的政策:
管子度地:......令曰: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其不为用者辄免之,有锢病不可作者疾之,可省作者半事之。并行以定甲士,当被兵之数,上其都。都以临下,视有余不足之处,辄下水官。水官亦以甲士当被兵之数,与三老、里有司、伍长行里,因父母......
战时从民间征发壮丁为战兵和后勤民夫:
史记·苏秦列传:......今济西、河北,尽以役矣,封内敝矣。......
战国策 齐一:......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史记·燕召公世家》:......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伐燕......
情况紧急时,不光壮丁,妇孺老弱也一样要征发:
史记田单列传: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9-03-09 20:00回复
    齐国兵种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战国其他国家一样,步兵数量增加,战场地位相对春秋时期有所上升,轻骑兵兴起,车兵地位相对下降,出现了不与步兵混编,而与轻骑兵混编,承担冲击任务的轻车并成为战场机动打力量的主力之一。
    但是根据现有文献来看,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齐国兵种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车兵地位虽然下降,但是相对其他国家而言,齐国的车兵重要性更加大,如《吕氏春秋·不广》:齐攻廪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
    《战国策 齐一》:......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
    相对于文献中提到其他国家战况和均对情况的时候基本只谈步兵,而提到齐国则会强调车兵,说明当时人心中齐国战车在均对中地位不低。
    要说到战国时期齐国的战车的特色,不得不提到六韬,《六韬虎韬·军用》中提到了以下几种种战车,一种是常规的,由马拉,上面载三名左右的甲士,用于冲击敌军的战车,六韬中提到的这类战车,基本都是所谓的“轻车
    “辎车骑寇,一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陈,败步骑。寇夜来前,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十乘,螳螂琥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陈,败步骑。
    第二种是靠“人推”的战车,上面立有金鼓旗帜,作为指挥车,还有很多车上装有努炮,战车的左右配有轻重步兵跟随掩护。战时这类战车由军士推着置于军阵前后或者侧翼,掩护步卒作战。这类战车进攻和防守都可以用,宋明时期,这类战车非常流行,尤其是明朝后期那一票的车营,老祖宗恐怕就是这个了,只不过明朝把努炮换成了火器。
    战车本身形制数量的记载: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努矛戟为翼一车二十泗人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八尺按照战国时期齐国一尺23.1CM,大概就是1.8米多,以那个年代的标准看确实是挺大的了,这个应该是大型指挥车)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一车十八人推之(这个18人不是进本六韬的原文,而是参考了明代文献《阵纪》中的记载)。材士强努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努自副,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一百泗十具。绞车连努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这里说的"以鹿车轮"挺有意思,鹿车是战国秦汉魏晋时期民间所用的一种小推车,
    如"搜神记#!其引汉刘向"孝子图#称$%有董永者!千乘人也&小失其母!独养老父!家贫困苦!至于农月!与“辘车”推父于田头树荫下!与入客作!供养不阙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又杜林传: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
    又赵熹传:憙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車"身自推之
    又任末传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悉齐诗"游京师"教授十馀年#友人董奉德于洛阳病亡"末乃躬推鹿车"
    有观点认为鹿车就是独轮车的雏形

    如果是的话,那这种用鹿车轮推的战车很想后世明朝使用的人推独轮战车,步兵分列在这种战车两旁协同进攻(材士强努矛戟为翼),只是六韬中这种车上面装的是努炮,,而明朝换成了火器,本质上没有区别。
    明朝俞大猷在大同镇车兵操法里设想的人推独轮战车

    大黄参连努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努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乎。)昼则以绛缟,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这类人推努炮战车战场布置的记载:
    虎韬·必出:......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蔽左右......。
    虎韬·军略:......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
    豹韬·分险 :......以武冲为前后,列其强努,令行阵皆固。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凡险战之法,以武冲为前,大橹为卫;......
    虎韬·绝道:......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神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既有警急,前后相就。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武王曰:“善哉!”
    现在遗憾的是,由于文献的缺失和文物的不足,这种步兵和人推战车之间的具体人数编制,以及车载努炮的实际性能无从考证了。
    第三种,专职用于防守的人推战车,这类战车的形制和用法估计和后世的偏厢车差不多。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_尤氏。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战车用法:配合拒马,蒺藜之类的障碍物一起搭建临时营垒
    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藜,置牛马队伍,为泗武冲阵。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匝后,广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操行马进步,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立而为屯,材士强弩,备我左右,然后令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
    还有一种,可能是用于攻城的冲车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载,可以纵击横,可以败敌之。
    文献对于冲车的解释:大铁着其辕端,马被甲,车被兵,所以冲于敌城也。(参见《辞源》)
    《后汉书.天文志》云:作营百余,围城数重,或为冲车以撞城,为云车高十丈以瞰城。


    IP属地:加拿大3楼2019-03-09 20:02
    回复
      至于齐国对于战车更加依赖的原因,可能与当时齐国的国民性有关: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
      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所谓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从字面上看,“怯”是畏惧、胆怯的意思;“勇”是勇敢、擅长的意思。也就是说,齐地的(部分有条件练武的)人们对于群体性的搏斗不积极,而对于单兵较量则非常勇猛。换句话说,(以战国时期的标准看)齐国武人单挑打架不错,打仗,尤其是列堂堂之阵对战,不太在行。而整体国民性而言,齐国相对于其他六国显得懦弱。综合来看,齐国战时像后世的宋明那样借助战车,拒马等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士兵结阵作战能力差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步兵方面,战时,齐国军阵中,步兵有三种,轻卒,众卒,选卒。
      轻卒是纯炮灰,战时用于吸引敌人暴露自己的弱点,以及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轻卒的用法:孙膑兵法八阵: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
      孙膑兵法威王问: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六韬 豹韬 突战:......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
      齐国轻卒的可能来源:六韬犬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贫穷愤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PS,这些人虽然也被称为“士”,但是从身份来看明显是一些地位低下,不怕死或者死不足惜,很适合做炮灰的人,所以算成轻卒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众卒:是均对人数上的主体,比如孙膑兵法威王问提到的:......众卒者何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
      银雀山汉简 略甲:......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
      他们的组成是编户齐民下制度下的征召兵,只要在户及制度“能够控制的范围内”,理论上满足一定年龄的都要征召,作战部对的主体和后勤部对的主体都是他们
      来源记载:史记·苏秦列传:......今济西、河北,尽以役矣,封内敝矣。......
      战国策 齐一:......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史记·燕召公世家》:......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伐燕......
      情况紧急时,不光壮丁,妇孺老弱也一样要征发:
      史记田单列传: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选卒:战国时期包括齐国在内的各国均对的精锐,也叫篡卒、选锋,简选之士,选练之士等,这次士兵以一定的标准选出来,单独变为一只精锐突击队,不与其他部队/众卒掺杂编组。
      战国策 齐一·楚将伐齐:......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
      孙膑兵法篡卒: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
      孙膑兵法八阵: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
      齐国(步兵中)选卒的来源;首先,各类文献中提到的,齐国的“材士”、“甲士”,“持戟之士”等各类的“士”,应该是选卒,毕竟在先秦文献中,“士”的身份是军中地位,战技,待遇都比较高的一类官兵。
      六韬 虎韬·军用 甲士万人,强努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这类士兵很可能是作为齐国平时的常备军存在的。陷陈勇锐寇兵
      其次,六韬中提到,把一些有胆气有能力的人单独编组,作为选卒:
      太公曰:“;......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军之服悉,不可不察也。”
      最有,战国时期,齐国最有名的选卒,当属雇佣兵性质的“技击之士”,以至于不少人以为这就是齐国均对的主体了
      荀子议兵篇: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齐国步兵中选卒装备的一种配置情况:六韬 军用:“甲士万人,强努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从这个记载看,齐国确实是对远程打击更佳偏重一些。

      至于齐国的车兵和骑兵,应该也算是选卒,毕竟车兵,骑兵在古代的地位意向高于普通步兵,要经过精选才能当上的,文献中也对他们都称为“士”
      六韬犬韬·武车士:武王问太公曰:“选车士奈何?”
      太公曰:“选车士之法:取年泗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悉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
      六韬犬韬·武骑士: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泗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9-03-09 20:02
      回复
        战场布置方面,综合以上分析,齐国均对在平地旷野布置野战对攻时的阵型,可能如下:
        步兵军阵的主体分为左中右三军三个部分,根据地形一字排开(六韬: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三军,谨视地形而处。),每个部分中,最前面的是一定数量的炮灰轻卒,轻卒后面是选卒,选卒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人推努炮战车共同编组的车卒混合部队,里面的步兵,那些所谓的装备矛戟强努,分列在各辆战车两旁的“材士”,平时是常备军的组成部分,这是军阵中用来抗线的主力,车卒混合部队后方则可以部署诸如“技击、陷陈、勇锐、寇兵之士”之类的另一部分不与战车混编的选卒,用作步兵中的机动打击力量。
        选卒的后面,则是作为军队主体的,临时招募的大批众卒。
        步兵军阵的两翼(必要的话步兵军阵后方也可以部署),则是轻骑兵与驷马轻车混编的车骑部队,作为全军最重要的机动打击力量,
        银雀山版孙膑兵法八阵: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
        以及六韬中多次出现的:“车骑为之左右”
        同时,按照六韬的记载,可以编组一定数量的努兵追随掩护车骑部队一起作战。
        六韬犬韬·战骑:令我骑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
        这图临时画出来的,比例没有考虑那么精细

        齐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合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齐国的步兵应该和三晋的步兵一样,靠身上带的“章”来识别身份及自己在军阵中的具体位置,可惜文献不够,齐国士兵的章具体形制不知道
        作战的时候,用全军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人对战,剩下的三分之二用作预备队:银雀山版孙膑兵法 八阵:......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


        IP属地:加拿大5楼2019-03-09 20:04
        收起回复
          齐国均对的集结方式参考:
          六韬 犬韬·分兵: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期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而陈,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至者赏,后期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齐国均对的训练方式参考:(至于训练的频率和实际效果,文献不足无法得知,从田齐均对的战例来看,训练效果难说好)
          《管子 兵法》: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三官:一曰鼓棗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棗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韟章,则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
          银雀山汉简版孙膑兵法 五教法:
          [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①: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一〕[1]。处国之教奚如①?曰:〔一〕……孝弟良五德者②,士无壹乎?虽能射不登车。是故善射为左,善御为御,毕毋(无)为右③。然则三人安车,五人安伍,十人为列,百人为卒,千人有鼓,万人为戎,而众大可用也。处国之教如此。行行之教奚如?废车罢(疲)马,将军之人必任焉,所以率……①险幼,将自立焉,所以敬◆……◆足矣②。行行之教如此。处军之教[奚如]?……也。处军之教如[此]〔一〕。处阵]之教奚如〔一〕?兵革车甲,阵之器也。……//垒途道,使三军之士皆见死而不见生,所//
          以兴善〔二〕①。然而阵既利而阵实蘩。处阵之教如此。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奚如]〔一〕?//[◆所以教目也],铙所以教耳也〔二〕 ①,[◆所以教◆也]
          〔三〕,//[◆所以教手也,◆所]以教足也〔四〕②。五教既至,目益明,[耳益聪,◆益◆,手益◆,足益◆。]〔五〕③……//五教法④
          以及六韬 犬韬·教战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人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齐国均对的步兵对阵车骑的战法:
          当有有利地形可以作为侧翼的屏障时: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车、骑战奈何?”
          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长兵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之车骑,虽众而至,坚阵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
          后世类似的战例,西汉李陵的浚稽山之战,东汉末的袁绍对战公孙瓒的界桥之战其实也是这种战法的变通,袁绍只是在侧翼没有掩护的情况下也打赢了。
          当处于平地没有地形依靠,则列空心方/园阵对敌:阵的各个边缘用壕沟,拒马,蒺藜,战车等作为屏障。步兵躲在里面用远程火力进行打击。
          武王曰:“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且武,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怖,乱败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藜,置牛马队伍,为泗武冲阵。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匝后,广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操行马进步,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立而为屯,材士强弩,备我左右,然后令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
          类似的战法后世太多了。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9-03-09 20:05
          回复
            楼主大才,欢迎楼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3-10 13:19
            收起回复
              漏了一楼
              募兵的典型,如齐国最有名的选卒,“技击之士”,就是战时临时招募的雇佣兵。荀子议兵: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焉涣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同时,齐国也使用谪徒兵,也就是由罪人充当的军队战斗人员在《六韬·犬韬·练士》中提到“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可见当时军队中有把刑徒囚犯编为一定编制作战单位的做法。但谪徒兵人数较少,仅为一种辅助性的武装人员。
              兵种方面,齐国陆军全军兵种和其他战国国家一样,步兵,(轻)骑兵,车兵三种兵种
              步兵的编制:参考银雀山汉简,五教法,部分学者认为,五教法也是孙膑兵法的一章,[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然则三人安车,“五人安伍,十人为列,百人为卒,千人有鼓,万人为戎”,而众大可用也。处国之教如此。
              (轻车)车兵的编制:关于车兵的编制情况,根据《六韬·犬韬·均兵》中的记载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为一率,百车一将。
              实际作战过程中,又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作出不同的配置。在平坦的地形上“五车为列,相去泗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

              在险阻的地形上“车必循道,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队间三十六步;五车一长,纵横相去二里;各返故道。”

              骑兵的编制:田齐骑兵的作战编制,同样根据《六韬·犬韬·均兵》记载:“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
              实际情况中,在平地作战和在险地作战时,骑兵的配置也有所不同,“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泗步,队间五十步。险战者: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十骑一吏,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复故处。”

              齐国车骑步兵的具体装备,资料有限,不足以弄清,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可能就是这个: 《七国考订补》有记载:孙子笺云“齐宣王以文骑六百匹伐燕”,文骑按照《左传·宣公二年》有:“宋以兵车百乘文马泗百匹赎华元”,“文马”,疏注:画马为文,正义曰:谓文饰雕画之,若朱其尾鬛之类也。所以齐国可能有部分骑兵配备披着花式马衣的战马。
              齐国临淄遗址出土过披着马衣的陶俑



              IP属地:加拿大9楼2019-03-10 16:35
              收起回复
                通典兵典引述孙膑兵法: 孙斌曰: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三曰追散乱击;四曰迎敌击后,使敌奔走;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津关,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聚,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利也。夫骑者,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闲,故名离合之兵也
                这一段里,认为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这三条,
                再加上: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犬韬·均兵》
                如果没有记载错误的话,似乎是表面当时齐国的骑兵已经具备了肉搏能力和配合战车进行突击的能力。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19-04-20 16:26
                回复
                  齐国还可能和走肖国一样,和北方的斯基泰人或者受斯基泰人影响的戎人,狄人有过马具,骑术和马上作战技术的交流
                  这张齐瓦当上就疑似表现了斯基泰式骑手(他们头上的帽子/头盔很有斯基泰风格)使用长杆武器对战的场景,而且马上的鞍具还两头上翘,比先秦时期座垫式的鞍具要更加先进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9-04-20 16:27
                  回复
                    战国时期齐瓦当上的鞍具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19-04-20 16:27
                    回复
                      对比春秋晚期齐国马俑上的鞍具

                      以及魏国故地出土铜镜上马的鞍具

                      还有秦的鞍具,齐瓦当上的鞍具跟适合骑行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19-04-20 16:28
                      收起回复
                        齐瓦当上疑似持长杆兵器的骑手形象还有不少


                        这张齐瓦当的拓片上不但骑手持长杆兵器,骑手的腰上也疑似挂了剑一类的副武器

                        形象很类似这张图

                        可惜找不到瓦当的实物图片,无法对细节做进一步分析了


                        IP属地:加拿大15楼2019-04-20 16:30
                        收起回复
                          齐瓦当里的骑SHE图案,虽然场景是涉
                          猎不是作战,但是考虑到中国古典时期SHE猎往往带有军事训练的功能,所以想想一下齐国轻骑兵的形象也未尝不可


                          IP属地:加拿大16楼2019-04-20 16:30
                          回复
                            13楼图三三中马纹瓦当的原件


                            IP属地:加拿大17楼2019-04-20 16:43
                            回复
                              能说明一下使用的资料就更好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4-27 18: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