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吧 关注:3,170贴子:266,790
  • 54回复贴,共1

抗战时期,国军的大炮生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身为买办阶级什么东西都自己造的话怎么吃回扣?放银行吃利息都比自己造划算,看看国军。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26 18:58回复
    近代陆军作战大都以火炮为主,斯大林就曾经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因之,在二战中各个主要参战国都生产出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各式火炮(不包括迫击炮),而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中国在抗战中仅仅生产了区区98门大炮(不包括迫击炮),这个数字令人汗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抗战的不易。和被大肆吹嘘的所谓黄金十年的成色是多么的不足,现在让我来谈谈抗战中生产火炮的那些事吧。
    整个民国期间中国大概生产了身管火炮约4600余门,其中1200多门都是1924年到1931年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其生产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榴弹炮(批量生产150毫米榴弹炮,甚至在九一八的时候正在试制240毫米榴弹炮),口径和质量基本上是民国期间最好的,但东北沦亡后,这个兵工厂成为鬼子的军工厂了。其次能生产大炮的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他主要生产山炮和野炮,一般是75毫米口径的,最大105毫米口径,约生产2300门(抗战前生产约2100门)。第三是上海兵工厂在清末到1931年生产75毫米山炮约600门,但由于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上海兵工厂被迫关闭。第四个兵工厂就是汉阳兵工厂,从1921年到1937年共生产75毫米山炮约250门。除此之外,当时广东的军阀陈济棠在1932年开始投资约1100万,建造了一个当时全国最新的制炮厂,即琶江制炮厂(广东第二兵工厂),该厂规模很大,设备一流,但截至36年陈济棠下台,只开始试生产,仅试制了105毫米榴弹炮1门,75毫米山炮2门。国民党中央政府接收后,该厂竟不明不白的停止生产,直到七七事变也没有恢复大炮的试制。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26 19:00
    收起回复
      35年到36年前后,阎锡山觉得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山西一定会沦为战区,认为兵工厂在山西太不安全,就提议将太原兵工厂交给中央,不过不白交,阎老西先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央补助山西花费8000万,中央当然不答应,阎锡山就一路落价,降到2000万,中央派人来厂调查,可调查的人都是在外国吃过洋面包的,见过外国的大厂,怎么能看得上这个土兵工厂呢?(虽然这个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调查后一致认为该厂技术落后,机器陈旧,没有利用价值。人家中央不要,人家中央要新建好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在那种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将这个能年产近200门大炮(当然产出的大炮质量不高),近万支步枪的中国最大兵工厂弃之不顾 ,确实令人叹息,尤其是这个兵工厂还附设了新建的钢铁厂,其年产能力相当于抗战期间后方钢铁厂的总和。这个兵工厂在抗战刚开始,就遭到轰炸,在太原失守前被紧急拆迁,抢出了一部分机器设备和材料,其余的都资敌了,阎锡山利用这些设备,将其撤到陕西后方,建了两个小型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但由于炼钢设备倡促之中运不走,也失去了造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为了解决钢材问题,趁日寇进攻中原,国军一溃千里,中央政府命令拆除河南境内一大段铁路之机,再别的部队都不愿干这费力气活的时候,派出一个师,到河南抢拆了一部分铁路,并将一些备用钢轨也拉回去,弄了几千吨轨道钢,这连同其战前积累才挨过了整整八年的抗战。但这些钢材最多也只能造迫击炮而已。
      其实国民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缺乏大炮,其在抗战前也买了几百门大炮,这些大炮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火炮,但好炮也是好价钱,如博福斯75毫米炮,每门价格16000美元,但还不带炮弹和光学器材,炮弹每发20美元,都快顶上一支步枪了。算下来一门炮带炮弹和附件得3万多美元,合法币10多万,国民政府大规模买不起啊,因为按其计划,在38年就要编好60个新式的师,这60个师按计划,仅75毫米炮就需要2200多门,国民政府怎么也买不起。于是就计划建厂制造,但国民政府一贯是崇洋媚外,好高骛远,一切都要外国最好的,考察一番,决定在湖南建厂,并建钢铁厂等等,技术一流,比陈济棠那个好多了等等规划的很好,并计划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国民政府最擅长的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到七七事变的时候,这个拟议的兵工厂,连厂房还没建好,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没到位,以后也运到的不多,在抗战中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而汉阳兵工厂的造炮能力也在抗战搬迁中丧失殆尽,在搬到后方后只从事生产炮弹和迫击炮的任务。
      这样一来,抗战开始的时候,真正有造炮能力的还就剩下原陈济棠的琶江制炮厂,但鬼子也早对其进行侦察,抗战开始不久,就对其轰炸,好在损失不大,以后马上内迁,经辗转迁移最后落脚到重庆,并被改名第50兵工厂。但这个厂当时建造的时候,因为财力不足,没有建附设的钢铁厂,本来陈济棠是要第二期工程的时候建钢铁厂的,但由于其下台,也就永远的没建造。而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封锁,进口钢材很困难。这样一来,到后方就还是没办法生产大炮。就在这时候,兵工署在库存中发现了一批报废的150毫米的重迫击炮的炮管,这些炮管的来历是九一八以前,东北迫击炮厂仿制150毫米重迫击炮,并在东北军中大规模装备,当时东北军的国防旅,每旅都装备这样的迫击炮6门,而且还有大量的备用炮管储备。但九一八后,进关的东北军失去了该炮的生产能力,后来又在内战中将这些重迫击炮慢慢消耗,报废后缴入仓库。本来这些东西是**了,但在抗战之中,这些报废的炮管也成为稀罕之物。
      1939年1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利用这些炮管制造试制150毫米迫击炮,由于这些炮管是报废的,口径不一,无奈之下,改造的时候就重新设计,其改进有以下几点:1、将口径统一改为152毫米,以便与弹药配套。2在炮上增加缓冲器,以减轻发射时的冲击力。3、将炮改为可拆卸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人力搬运。4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5、改良炮架,使之更耐用。6、重新设计炮弹,改良引信,弹体装高能炸药,增强杀伤力。改造结束后,该炮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并于1940年定型,被兵工署定名为“二九年式150毫米迫击炮”,该炮批量生产,总共改造该炮281门,制造炮弹7.46万发。直到炮管用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6-26 19:01
      收起回复
        后膛炮仅生产几十门。当时的重武器靠外援,轻武器自产,主要是战损消耗太快,所以没有足够资源,抗战还是不容易的。黄金十年,应该是轻工业发展较快。抗战前,中央军能有20个炮兵团就不错了。相比之下,阎锡山就有8个炮兵团。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26 19:27
        收起回复
          抗战基本靠外援。若没有美国的大力援助,以及直接参战,抗日战争还会拖好几年。九十八门炮?几架零式就搞定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26 22:28
          收起回复
            民国时期钢产量连清政府都不如,因为刚打完一战当时钢产量严重过剩,造成钢价便宜。当时中国技术落后,钢厂也是腐败严重,所以造钢的成本比买国外的还高,以至于造不如买。所以抗日时吃了大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7 08:26
            收起回复
              所以现在也走上老路了是吗?明知腾讯是外企控制的卖办集团。可央视宁愿让百姓做腾讯的奴隶,也要站队支持它!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20-07-03 18:11
              收起回复
                民国这水平不错了。解放之后,连钉子,火柴都造不出来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20-12-03 13:55
                收起回复
                  阎锡山75山炮下饺子,但质量就是垃圾啊


                  IP属地:浙江13楼2022-11-19 08: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