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吧 关注:288贴子:8,043
  • 0回复贴,共1

桐城家谱续修丨桐城修家谱丨现在家谱编修要注意哪些内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中国成立后的50—70年代,编修家谱活动曾一度停止,大量的旧谱牒遭到破坏。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率先出现了重修家谱现象,很快蔓延至全国各省。
民间续修新谱蔚然成风。家谱国际新修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在现代家谱的修订过程中,许多家族抛弃成见,在共同的祖先面前同心协力,无私奉献,并成立谱牒文化研究会,其主要成员大都是社会知名人士,具体指导乡村的修谱工作。

新修的家谱中,在内容方面,人们改风易俗,革旧创新,摒弃了封建家族家长制思想,贯彻本族人人平等的思想,甚至女子也入本姓氏的谱,有特殊成就的还专门立传,介绍功绩,如在李氏家谱的世系表中说:“一先人有懿行可法者。则书于名次下,俾后子孙便于观览。一妇女有天性于常人或孝或节必书以名次下,以后代之仪型。”其谱中便记载了杨氏的贤惠与孝顺。桐城修家谱,有的谱中还专门记载成功人士的业绩,以传授经验之道;有的家谱还画出了本姓支脉在全国的分布图,方便族人寻宗问祖。
在形式方面,现代印刷技术在新谱中得到充分运用:有的装帧版式新颖,许多家谱图文并茂,附有彩图,横排印刷,方便阅读;有的改繁体字为简化字;有的改文言文为白话语体;有的改无标点为有标点;有的改皮纸为机制纸;有的改旧礼制为新应用文;有的改旧族训为新族训;有的用宣纸竖排,在江苏常州所修的《黄氏宗谱》中全部采用铜版纸,所有人物介绍尽可能配发本人彩照,有三口之家,有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各具特色。

在动机方面,现代人的精神诉求感更为强烈,体现在为本族人立言以寄托情感。“立言”是中国人心中潜在的诉求(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可以立言的时候,往往就会显露出来。生活的安定、富裕,使人们在享受物质上的满足时,开始寻找更高层次——精神文化上的提升,在有修谱传统的地方,续修族谱很容易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是当下盛世修谱的具体体现。
在地位方面,家谱作为联系基层生活的纽带,其作用和意义日益显重。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在转变,如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主要指族人间)、乡情等等。修谱是重新树立家族观、礼仪规范的最佳途径。

其次,家族、仪式在乡村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农村社会是松散的家庭混合体,很难组织集体活动,家族正可以“适时”地取代集体(村、乡)所承担的角色。而在家族中,除了修谱,没有别的什么行为能把全族人(包括海内外)都召集在一起。而且,修谱本身也许并非最重要的,围绕修谱而进行的各项活动仪式,却能给予全族人最大的乐趣。
另外,还有一个新现象产生,就是现代互联网科技在修谱中的使用。近十年来,互联网上兴起了不少协助人们寻根认祖和编纂电子族谱的网站,互联网特有的数据储存和超文本链接功能,使电子族谱的编纂过程与传统纸本族谱的编纂过程有一定的差异。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上的电子资源,对新族谱的修订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扩大宣传影响的机遇。


1楼2019-06-28 14: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