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顽主吧吧 关注:30,476贴子:481,828

关于【吃】上的一些闲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期待7爷的饭贴回归以实际行动支持下吧务。
以前老人都说,人过50,不吃肉不饱。我体会是人过三十特别馋,啥都想吃,还吃不多。。。
开个新楼不定期更新下和吃有关的一些掌故---
北京人讲究有里儿有面儿,不光是言谈举止要讲礼儿,就连吃饭都讲道理,什么时节吃什么、喝什么不能胡来,都是有讲究的。
最普遍的一个版本是说,有一年,忽必烈带兵打仗,在战事的间隙,忽必烈有些饿了,于是便想起了家乡的美味炖羊肉,他当即命令厨师做这道炖羊肉。可是羊肉要是炖透了得需要时间,谁知道敌人的反攻来得倒是快,羊肉还没炖熟呢,前线就传来战报了,忽必烈急中生智命人把把羊肉片成薄片,羊肉片熟得快,下到开水里一涮,捞出来撒上调料就给吃了,这也就是涮羊肉的雏形了。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北京定都之后,涮羊肉在北京也是长盛不衰。
他起初做的不是勤行的买卖,而是卖黄土的。老北京人烧煤球炉子,煤末子不掺黄土不好成型,黄土就相当于粘合剂。这种买卖基本没什么成本,就是凭膀子力气。
丁德山因为卖黄土,老去王府井东安市场一带,看到这儿买卖兴隆,于是就动了心思,想开家小饭馆。
可是好景不长,1912年曹锟发动北京兵变,这场兵变殃及了当时的东安市场,曹锟的军队连抢带烧,把东安市场几乎就给毁了。丁德山从1903年来东安市场摆摊,一点一点地干出了名堂,后来盖起了简易房,直到东安市场1912年着了大火,他在这儿勤勤恳恳的干了九年,要说遭遇了这种变故,搁在谁身上也受不了!可是丁德山并没有自抛自弃,他反而是决定要把买卖干的比从前还大,他要把以前平房的店铺改成楼房,1914 年东来顺新店落成,字号也改成了东来顺羊肉馆,生意大了,店里的伙计也比从前多了,在经营的内容上还添了清真炒菜,东来顺的涮羊肉也是打这一年才添上的。
吃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讲究也是很多的,上选是西口羊,其次是北口羊。所谓西口羊产自甘肃、宁夏的,西口羊尾巴小,往里卷着,骨头架子小、肉质鲜嫩而且还不膻,因为生长在黄河的河套滩地上,所以也叫滩羊。北口羊是产自张北一带的,比西口羊就差点了。反倒是北京本地产的羊不能做涮羊肉,因为肉质糙,而且是膻味大。
老北京的涮羊肉涮羊肉的材料,其实并不是笼统的羊肉片,细分起来种类很多,比如大三叉、上脑、磨裆、羊筋肉等等,肥瘦不同,口感也不一样。羊肉讲究鲜切,铺在盘子里没血汤子,把盘子扣过来羊肉要粘盘不能掉。
调料大概有芝麻酱、韭菜花、豆腐乳、香油、醋、酱油、辣椒油、葱花、香菜、卤虾油,调料在吃的时候基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店家根据自己的配方给您调配好了,再有一种就是用大托盘把所有的料都端上来,您根据自己的口味亲自调配。
吃涮肉先涮的应该是羊肉,而且下肉的顺序也有讲究,要先下肥肉,这叫”肥肥汤“。把肥肉的油脂涮在汤里,之后再涮瘦肉或是菜会更加鲜美。虽然很多朋友跟我说过,先涮肉不符合健康饮食原则,但我一想,谁也不是天天吃涮羊肉,偶尔为之倒也无妨。<span style=";font-family:"&color:#333333">
把肉下入锅里筷子是不离开的,一来您得管住自己下的羊肉,要是飘到别人面前,这不礼貌,二来还得随时扒拉着,肉一变色立刻出锅,因为涮的时间太长了那叫“煮羊肉”。
涮肉蘸料也有讲究,有的是把羊肉放在小碟里,用勺蘸着调料洒在肉片上,这样能保证调料不被稀释,不变味。还有一种是把涮好的肉沥干水分直接蘸在调料碗里,热肉凉料,在嘴里别有一番感受,至于这两种吃法有时人们总爱争个“谁是正宗”,其实我倒是觉得这全出于个人喜好。涮完了、吃美了小歇一会,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吃两瓣糖蒜去去腻,然后才是涮菜和豆腐清清口,都吃完了下点杂面,拌上调料、擓点汤,再就上一个芝麻烧饼,这顿涮肉才算是正经吃完。一顿涮肉虽不大,但是饭桌上体现的确实北京人的规矩大。
您想想在老北京的饭庄里,如若外面大雪纷飞,覆盖在北京胡同的灰墙筒瓦之上,北风呼啸摇动着干枯树杈,屋里三五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铜锅,吃上一顿涮羊肉,闲聊几句,小酌一番;如果怀里的蝈蝈再能应景的叫上几声,这其实就是北京人最真实的幸福。


IP属地:日本1楼2019-11-07 15:57回复
    口水哗哗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07 16:05
    回复
      我要吃肉


      IP属地:北京3楼2019-11-07 16:14
      回复
        太守以前好像有个关于武术的帖子,我还跟帖了,这方面你专家,武术帖子好多人感兴趣,应该再设起来,成为一个转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07 16:14
        收起回复
          太守今儿说的是:外国人洗澡~涮羊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07 21:00
          回复
            外面儿大雪纷飞,屋里热气腾腾的涮羊肉,桌子上一葫芦,里面儿油葫芦一个劲儿的悠。内感觉,给个县长也不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07 21:03
            收起回复
              天一冷就好这口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1-07 21:14
              回复
                除了羊肉 这咱家都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07 21:16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9楼2019-11-07 23:57
                  回复
                    不如聊聊今天猪肉啥价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08 00:12
                    收起回复
                      太守:今儿吃神马?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08 07:56
                      收起回复
                        第二天,搜罗了一下卤煮火烧。据说处理下水小肠陈用三十几味药,吧里三爷有个哥们G师傅,十几味配方,做的更加入味,吃得小的满嘴流油,跺脚发誓不再去店里吃健康不健康另说,上海朋友讲话:宁可疮灌脓,不可嘴受穷。
                        卤煮美味,每每勾起乡愁。。
                        话说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食在宫廷》中介绍,乾隆年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
                        那么“苏造肉”又是怎么演变成卤煮火烧的呢?“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当时就是售卖“苏造肉”的。旧社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于是他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没想到歪打正着,一发不可收拾地创出了传世美味。
                        卤煮火烧中的猪肺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烟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猪大肠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便秘等症。猪肚中含有大量的钙、钾、钠、镁、铁等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E、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可以补虚损,健脾胃。
                        传说卤煮进到民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专为进入升平署的官员做早点。民国之后,什刹海一带的饭馆和东安市场的景泉居出售苏造肉最有名气。《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苏造肉的咏诗一首称“苏造肉肥鲜饱至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赞,一脔膏油已满衫。”并说“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气味及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
                        小肠陈的由来
                        清光绪年间,京东三河县一些农户农闲时就卖苏造肉。旧社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劳动人民吃不起,当时他们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加低廉的猪下水炖制。
                        三河县陈兆恩沿用了“苏造肉”的炖制方法,每天早晨他都会挑着担子到胡同里叫卖。尔后又沿街摆摊出售卤煮小肠。
                        第二代传人陈世荣,从小随父学艺,将卤煮小肠延续下来。
                        第三代传人陈玉田先生,他是陈总祖父所有孩子中唯一一个继承了这门手艺的人。陈老先生1911年生人,初小文化,自幼随父学艺,二十多岁就能撑起家里的生意了。他用料讲究,卤煮小肠做得精益求精,更加地道。陈师傅制作的卤煮小肠“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当时许多梨园名角在演罢戏后都愿意到他的摊前,要一碗卤煮火烧当夜宵。陈师傅做生意待人和气,手艺精益求精,受到众多京城百姓的喜爱。人送雅号“小肠陈”。
                        小肠陈的发展与变化
                        改革开放为小肠陈注入了新的活力。1989年,陈玉田女儿陈秀芳为了卤煮这门手艺不失传,与父亲一道在南横街重新亮出来小肠陈的招牌,并在97年成立了北京小肠陈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把单一的卖卤煮火烧的小店发展成具有京城特色风味,能摆宴席的综合性餐饮。现在餐厅制作的特色菜品脆皮大肠、焦溜肥肠、焦熘丸子以及一些老北京菜麻豆腐、炸灌肠都深得顾客满意。
                        小肠陈卤煮火烧最大的特点是明案操作,丰俭由人。而且,边看边点边切,代表了宣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许多食客大老远来南横街吃传统的大腕卤煮,不仅仅是光想解解口头福,更是想来看看陈老师傅和他的绝活手艺---直接用手从翻滚的热锅里急速捞出原料置于案头,讲究火烧井字落刃放于碗内,豆腐三角给刀,小肠花样分断,肺头剁烂筋脑,用刀直接铲入碗内,码放在火烧之上,错落有致,再浇上香喷喷的原汤。最后浇上醋蒜汁和红红的辣椒油。这手活儿简直就是一种表演,给食者一种美的享受。让消费者心明眼亮,体现出小肠陈的诚实可信和童叟无欺。


                        IP属地:日本12楼2019-11-08 08:17
                        收起回复
                          兄弟局气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1-08 11:28
                          回复
                            就喜欢看吃贴


                            14楼2019-11-08 15:11
                            回复
                              烙餅卷饅頭就着米饭吃没有,拉面就米饭➕饺子其实挺常见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11-08 15: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