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吧 关注:4,964贴子:13,216
  • 0回复贴,共1

生物肥,水溶肥,叶面肥骗局大揭秘!看完别再上当了!(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化肥常用3个造假术
一、偷养分
偷养分这种手法最为常见,甚至有些颇有名气的厂家也明目张胆地这么干。
除了“暗偷”之外,还有一种“明偷”的方式,现在最为常用的是在复合肥料中,用黄腐酸钾冒充氧化钾,利用农民不懂肥料养分组成的弱点,明目张胆地造假。
据厂家技术人员说,化肥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不足,以及总养分含量低于标注含量的现象司空见惯,甚至成了不合格肥料生产行业的一个公开的秘密。而业内人士则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偷养分”。
二、混淆概念
肥料抽检中常会出现标识不合格,很多农民认为这是包装不规范,不是大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标识是一个肥料的身份证,也是说明书。一些化肥产品的包装袋上标注的 “总有效成分”,“元素含量”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这种“总有效成份”的用词并不规范,有的是加入了锌、硫等一些元素后的数据,而按规定其中微量元素是不能被计入总养分的,规范的标注应该是“总养分含量”。以此代彼,仍有偷骗之嫌。
三、障眼法
还有一些企业玩障眼法,蒙骗农民,如在国外等地注册一些名字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企业,其实就是皮包公司。
包装袋印制十分精美,正面往往有“美国”“挪威”“俄罗斯”等,而背面却是委托国内的某某不知名的企业生产。
其实,外地注册的公司和委托生产的企业幕后老板都是一个人,这是典型的乾坤大挪移,挂羊头卖狗肉,欺骗不明就里的农民朋友。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是自己委托生产的,也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委托加工的审查和备案。
化肥市场厂家的八个大忽悠
忽悠一:偷马换马
利用农民对某些肥料的认可度如磷酸二铵等,创新白马非马论,蓟马也是马,起个三铵、四铵、五铵的名儿,偷换概念误导农民。
忽悠二:偷雀换雀
特别是在基层农资店,为了牟取暴利,推销有机无机复混肥,总含量挺高,但是氮磷钾有效成分很低,当做复混肥进行推销,价格略低于复混肥,麻雀当孔雀卖,坑农民叔叔就象坑爹一样。还不如大忽悠了,起码马还是马呀。
忽悠三:偷猴换猴
无厘头的整出一些连大师兄都弄不清的高大上文辞,什么进口纳米磁性剂、激活素、光能素、抗冻因子,防晒因子,长效因子等神奇的东东,可劲坑,不是所有的猴子都叫大师兄。
忽悠四:偷狼换狼
一些厂家却用二元肥冒充三元肥。明明只含氮磷两元素,却在包装上标注呈“氮:15,磷:15,铜锌铁锰等:15,或N-PK-Cl15-15-15”,给人三元肥的感觉,黄鼠狼也是狼?农民叔叔是好骗的?
忽悠五:偷蛇换龙
明明是条赖皮蛇,非得装上个角冒充龙。什么全元素、多功能、全营养、全作物、某某作物专用兼用一大堆。一块钱的东西贴上几个标签就成了几块钱的东西。
忽悠六:偷犬换犬
标注氮磷钾含量≥48%的肥,实际只有10%-24%的氮,商家每出一吨假货,至少可比卖正品多挣千元。良心都被狗吃了,柴狗卖出藏獒价。
忽悠七:偷虎换虎
劣质产品包装上打着“国家某部推荐产品”“某某质检所认可产品”的幌子,壁虎也是虎?
忽悠八:偷蚁换象
高仿尿素、二铵等数值品牌产品,实际以低含量充高含量、以其他低价肥料充高价肥料,甚至以本地货冒充洋品牌,模仿进口化肥商标或取相似名称;盗用国外生产商名义或标注“进口许可证”等。
采用先注册或虚拟境外空壳公司,然后以空壳公司名义委托企业生产;假标国外技术产品、谎称进口原材料等现象。


1楼2019-12-20 08: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