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吧 关注:196贴子:15,214
  • 6回复贴,共1

美国1873和1878年铸币法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两个法案可以用来说明经济上的一些秘密。
1873年法案颁布前,美国采用的是金银双本位货币制度,黄金和白银都是货币,彼此按比例计算,例如1:16,即1盎司黄金与16盎司白银相等。并且允许自由铸币,即黄金白银的持有者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让铸币局把黄金白银铸造成货币。那么在金银市价较低时,持有者就愿意把它们改制成货币,以获得和“铸币税”类似的利润,这样,货币供应量就由此增加了。这里的金银市价,是由开采提炼成本和实际的供需数量决定的,低成本往往导致供应量提升,价格也就下来了,即相同的投入能获得更多的金银产出。在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淘金潮,黄金供应量大幅度提升,价格下降,导致金银比例的变化,最终又使银币被囤积,都想待价而沽,等待白银价值的进一步提升。但在60年代,白银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价格又下来了,这就导致银币供应量不断增加,最终促使1873年法案出台,美国废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货币只以黄金为本位,即金本位。


1楼2020-01-26 10:50回复
    之前,清国流通的是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1比索,清人固化愚昧,不愿接受新事务。美国的标准银币只有26.73g,而双柱和鹰洋的重量则在27.07g,所以美国标准银币在清国需要折价2%才能交易,这增加了贸易成本,贸易变得复杂。白银成本的下降和墨西哥银元的改变,让美国的资本家看到了机会,国会最终通过1873年铸币法案,规定铸造27.2g的贸易银元,试图在清国取代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比索的流通地位。白银被利益者送铸币局铸造成贸易银元。


    3楼2020-01-26 11:20
    回复
      在那个时代,金属货币也是可以买卖的。如果货币内在的金属价值及铸造成本远远低于面值,那么就有人愿意按面值折价批量出售,获得差价暴利。贸易银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根源在于法案规定贸易银元也是法定货币,具有法偿能力,但上限在5元。这个规定完全是出于资本家的自私,他们想通过法偿能力让贸易银元在国内流通,利用廉价的白银支付工资和购买原料设备,降低成本。所以许多输出到清国的贸易银元也回流到国内,其中又以加利福尼亚州最多。政府也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用银元换回纸币。在金银双本位时代,纸币就是金银劵,但在金本位时代,纸币变成了金劵,用银元换回金劵,就等于赚取了银元贬值的差价,公众也就增加了经济负担,资本家和政府都在制造外部成本。


      4楼2020-01-26 11:47
      回复
        1876年,国会更是通过法案剥夺了贸易银元的法偿地位,没有法偿能力,贸易银元更不受待见,奇怪的是还在社会上流通,雇主们购买大量廉价的贸易银元支付工资。但贸易银元又不能交税,也不能存入银行,所以商家在收到贸易银元后只有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又按面值打折后把银币卖给雇主,雇主又用来支付工资,大众经济如此奇葩的循环。直到1887年,国会才通过法案,同意赎回外观完整无缺的贸易银元,此举表面上是为缓解大众经济的穷困,但大部分贸易银元当时都在投机商手上,投机商又是该法案的最大受益者。


        5楼2020-01-26 12:02
        回复
          1878年还通过了布兰德-阿利森法案,白银利益集体又是该法案的最大受益者。该法案恢复了金银双本位货币制度,但开创了银劵,银劵以标准银元作为保障,和标准银元等价流通。该法案规定铸币局财政部每个月要按市场价购买200至400万美元白银并打造成摩根银币,这样,白银利益集体就可不断向政府出售白银获利,当然政府也就能够赚取铸币税。


          6楼2020-01-26 12:11
          收起回复
            钱币历史学家沃尔特·布林无论是对贸易银元的法定支付上限和银币本身都颇有微词,称发行这种硬币就是个“昂贵的失误……其动机就是纯粹的贪婪,其设计也是糊涂至极,其国内流通情况和法定货币地位都是由灾难性的法律规定导致,结果只能是被滥用到可怕的程度”。


            7楼2020-01-26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