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星星桥吧 关注:107贴子:248
  • 1回复贴,共1

教你玩转“小游戏”,让自闭症孩子黏上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联合行动流程?
联合行动流程是自闭症谱系障碍风格简介(LSP)里的一套干预模式,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而不是依赖提示者。
LSP模式是基于一个联合行动流程(以下简称联合),联合行动流程是孩子和父母有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活动和目标,中间有共同关注、交流和沟通。在活动中有变化、有轮替、有创新,我们以联合行动流程为载体,家长进行展示演练,让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的展示和演练进行独立学习,最终与我们完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一、主题化
什么是主题?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呢?
1从孩子的兴趣点和感觉偏好入手
有的孩子喜欢汽车,我们可以利用汽车来设计主题。比如:汽车去撞墙、汽车过桥、过隧道,还可以用来拉水、拉沙子、上下楼梯。有的孩子喜欢玩偶,也可以用玩偶来设计主题。如:给玩偶梳头发、扎头发,给玩偶吃饭、清洗衣服等等,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主题。
2从日常生活中设计主题
以洗袜子为主题,以拖地、擦桌子、洗菜、穿衣服、上厕所、吃饭、看电视等为主题。我们以穿衣服为主题举例:如果我们的孩子不会穿衣服,我们可以先用玩偶代替,先让孩子给玩偶穿衣服。第一步把衣服拿出来,玩偶在旁边;第二步把胳膊从袖子里穿过去;第三步把头在伸出来。
3用家里的玩具或食物给孩子设计主题
比如家里的苹果,我们想要吃苹果,怎么样才能吃到呢?
第一步,我们可以先去找水果,把找到的苹果放在盆里面;
第二步,接水去清洗苹果;
第三步,我们要去揉搓苹果,把污渍清洗掉;
第四步,我们把水果拿抹布擦干,并且把抹布挂在晾衣架上;
最后一步,拿水果刀切水果,再把切好的水果放在盘子里,然后我们再一起去吃水果。
以上这些步骤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我们的实操当中许多家长给孩子设计的游戏或者联合之间往往缺乏一个关联性。关联性就是一环扣一环,每一步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联合要有主题,因为这样的有关联性的主题联合很容易让家长打开思路。
回到前面关于苹果的主题,其实还可以增添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孩子的双手协同能力不好,那在切水果时可以让孩子一手拿刀,一手拿苹果进行切,既锻炼了手眼协同能力,还有手部力量,又运用到了日常生活当中。
还比如,孩子的身体协调性不好,我们在找水果过程当中,可以加入一个障碍,让孩子过去,或者我们运用一个清晰的视觉结构,让孩子双脚跳过去,或者单脚跳,把孩子的弱项一点一点地加进去,同时把孩子的兴趣点、感觉偏好融入进去让联合更加的完善,这样我们运用主题化的形式,可以使我们在想出一个主题时,同时也能萌生出很多的联合。并且每一个联合之间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家长既可以备出联合和游戏,也能够让孩子获得更清晰的行动计划,让孩子更能明白我们联合的意义是什么。
二、扩展
什么是扩展?
扩展是在原有的联合基础上进行改变和创新,开发不同的玩法。
扩展的目的是什么?
扩展的目的是延长互动时间,让孩子注意力更长久的维持在我们人身上,与我们黏在一起,并且打破孩子的固有思维,提高孩子的灵活度。
案例:
我之前带过一位学生,他的妈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联合:妈妈用了很多杯子,要玩一个仿搭的游戏。最底层摆三个杯子,中间摆两个,最上面摆一个,把杯子摆成塔状,与孩子进行轮流轮替仿搭的游戏,但是这个联合完成以后妈妈并没有进一步扩展延伸,只是把杯子全部拿掉,重新换了新的教具,开始了新的联合。
其实当我们做完杯子的联合之后,还可以把杯子换成一个新的玩法,开始新的联合。在摆好杯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一个小球或者篮球去击倒这个杯子,击倒之后我们还可以轮流去把杯子捡起来放在一个地方,把杯子放好后,我们可以坐成一排,所有人手上拿一个筷子,我们开始玩传杯子的游戏,杯子传完游戏结束。
以上过程当中我们从那位妈妈原本设计的联合当中扩展出了三个新的联合,并且扩展出的联合之间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将上一个联合的终点作为下一个联合的起点。其实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视觉提示,他能够通过这些提示知道做完之后要干什么,帮助孩子更好地转换到下一个游戏当中。其实运用杯子不仅仅只有这些玩法,我们还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
家长在联合开始前,首先要先与孩子互动再去进行游戏,让孩子的注意力在我们人身上。如果在开始前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我们身上时,家长不要急于去开始游戏,而是要先跟孩子去互动,利用孩子的感官需求和感觉偏好进行肢体互动,从而吸引孩子注意力。
如果在联合示范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我们身上,被环境干扰,首先家长要暂停游戏,与孩子互动,拉回孩子的注意力之后我们开启重启按钮,去重新展示示范。若孩子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暂,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是感觉偏好吸引孩子注意力,并且可以大量的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去进行一个扩展延伸,让孩子更喜欢关注到我们,让注意力维持更长时间,喜欢与我们黏在一起。
三、配合孩子的程度
1难度的把握
每节课上课时对游戏难度的预知及把握,我们要从简单的开始。
为什么要从简单的开始?因为孩子刚进入教室,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状态,如果一旦难度高,孩子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后面的课程无法进行下去,不愿意配合。
案例分享:有一位家长在给孩子做游戏时,一上来就是难度很高的游戏,从而导致孩子做不到,这位妈妈也没有及时调整游戏的难度,最终孩子不配合。全程是在妈妈的提示下勉强完成。再进行后面的游戏时也不顺利,从而导致整个课堂与孩子是脱离的,整个过程孩子配合度、参与度比较低。
对于此种情况,如果我们刚开始降低游戏难度,先把孩子的参与度和意愿调动起来,帮助孩子建立成功经验之后,再进行难度+1原则(因为孩子在前面简单的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经验),孩子便会更愿意去尝试,并且去很好地完成。到了课堂中间,我们的难度再有一个提升,到了快下课的时候,再将游戏难度进行降低,从易到难再到易,这样不会让孩子一上来就觉得很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也考虑到一些孩子的注意力维持时长的问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的意愿,也利于孩子的下一节课上课。
2物品的位置摆放
例如前面所提到的苹果例子:在洗水果这一环节中,我们的桌子上摆放着盆、抹布、盘子、苹果。如果家长没有对这些物品进行一个位置的合理分配,只是把这些物品随意放在桌面上,当我们示范完轮到孩子做时,孩子很有可能会直接拿上苹果放在盘子里,或者他洗了苹果却忘了擦苹果,不管我们怎么样给孩子示范,孩子始终都会忘掉其中的某一步骤。
另一种情况,如果游戏难度符合孩子的能力,但孩子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要考虑一下设计的游戏,分布的信息是否太大?孩子是否能处理过来?我们摆物品的位置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视觉结构可以让孩子更直观的看到?这些小细节我们都需要考虑进去,所以我们要配合孩子的能力程度设计游戏,这些细节通常也是家长实操当中容易忽视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希望家长们可以从以上分享的内容中学到一些知识,将其运用到孩子的身上,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疑问,欢迎大家来到中美星星桥太原中心,现在每天我们都有直播课程,老师们会给家长们进行具体的一对一指导,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容易成长进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1楼2020-04-16 13:02回复
    怎么联系你呢?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3-03 1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