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吧 关注:57,666贴子:509,183

【熊猫 专辑】竹林隐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来自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IP属地:河南1楼2020-04-20 00:26回复

    这是娇娇和它的孩子,娇娇是潘文石教授团队在长青保护区的主要跟踪研究对象,也是目前为野外被记录时间的大熊猫(感兴趣的人可自行搜索《熊猫列传》,B站就有得看)。直到它被某养殖场捕获圈养为止,它一共产下并带大了六个孩子,为壮大它的种群付出付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同时潘教授借助它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大熊猫这个物种的真面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某些利益链上的人对这个物种长期以来的污名化。潘文石教授自豪得称赞它是一位“英雄母亲”。


    IP属地:广东2楼2020-04-20 14:52
    收起回复

      “高空作业“,©向定乾
      这是虎子和它的女朋友在树上交&配的一刻,被向定乾(《熊猫列传》里潘教授团队的向导父子中的儿子)手里的相机定格记录下来,事实上野生大熊猫不但繁殖能力正常得很,甚至还会好些花式play
      =====================================================================
      那么长久以来那些说大熊猫繁育能力不行/性&冷淡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看看王大军博士是怎么说的
        ———————王大军:首先我们在野外的时候,看到很多熊猫在交&配的场所,它会到场,就是说它会到场爬在树上在看着整个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情况,小熊猫在身边,而大熊猫是不会顾及它们的,就是也不会去驱逐它们,不会跟它们。
       ——————— 王大军:然后呢小熊猫会看,会经常到场,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我们饲养个体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没有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野外,野生的小熊猫从小就耳濡目染熊猫之间怎么交配,看得是真熊秀,而饲养,饲养厂里的熊猫是没见过。
        ——————— 王大军:我们是这么说,如果一只熊猫,它生活在一个正常的熊猫社群里头,它从小到大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在各个方面学习的机会,那么在饲养厂里头这种学习机会是没有的,或者是被剥夺了。


      IP属地:广东3楼2020-04-20 15:00
      收起回复

        雪中”虎“,©向定乾
        虎子是娇娇的大儿子,对向定乾来说最惬意的事就是行走在山间时偶然碰见这位老朋友。17岁的虎子左耳朵只有一半,鼻子上还有一个小豁,并切有花生豆大小一个肉瘤,它为了每年的发情繁殖和同类争夺交配的权利,不惜一切代价和对手竞争打斗,为了赢得雌性个体的欢心和赶走情敌。此为,潘文石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虎子成年后建立的地盘大部分跟母亲娇娇是重叠的,也就是说作为长子的虎子还肩负着保护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责任,这些伤疤都是它英勇战斗的佐证。


        IP属地:广东4楼2020-04-20 15:24
        收起回复

          秦岭大熊猫的一次“比武招亲”现场,©孙晋强
          母熊猫进入发情期后便会留下气味标记信息,公熊猫“接收”到信息之后就会赶来,使尽各种方法吸引躲在树上淡定围观的母熊猫的注意力,当然最后还是得靠武力决出胜者。但是根据潘文石教授团队的观察也会有例外,比如有次有头公熊猫打架赶跑了其他公熊猫,但是娇娇缺并不乐意跟他交&配,去找了一头年纪稍大 伤口挺多 一看就是生存经验比较丰富的公熊猫,反正就是母熊猫会挑自己觉得对强壮/有利于生存的基因


          IP属地:广东5楼2020-04-20 15:55
          回复
            辛苦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21 02:25
            回复

              秦岭山林里一只正在洞穴里抚育幼仔的熊猫妈妈,©Zejun Zhang

              秦岭山林里一只正在洞穴里抚育幼仔的熊猫妈妈,©雍严格
              洞穴在大熊猫妈妈育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洞穴内外生态因子中的温度、坡位、坡度、距水源的距离、食物、洞穴的避雨性和干燥程度构成了大熊猫选择和利用产仔育幼洞穴的因子链。 洞内适宜的温度、干燥性与大熊猫幼仔在出生之后就要面临严寒的冬季相关,对于保证大熊猫幼仔顺利越冬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食物基地构成中主食竹在 阳坡的生长相对好于阴坡及半阳半阴坡的趋势相关联。——《秦岭大熊猫对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
              而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树洞比岩洞更能缓冲极端温度和湿度,这表明树洞为饲养幼崽提供了更稳定的微气候,因此保护大型成熟森林的做法可能会增强对大熊猫种群的保护。


              IP属地:广东7楼2020-04-21 10:07
              回复

                挂在树上等候母亲归来的熊猫幼仔,©向定乾
                在洞穴里渡过最初不吃不喝的两周对幼仔细心照料之后,渐渐地熊猫妈妈便会把幼仔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外出觅食,遗留期通常在4-8小时不等,有时甚至可以长达一两天。而大熊猫幼仔则需要尽可能快的学会爬树,以便躲避一些外来的危害,比如说智人、黄喉貂 、豺、狼等等。


                IP属地:广东9楼2020-04-21 12:24
                收起回复


                  在“比武招亲”中胜出成功驱赶了其他对手的雄性大熊猫,赢得雌性大熊猫的青睐之后,它们会一起渡过几天的“蜜月期”,过上没羞没臊的小日子,同时雄性大熊猫守在雌性身边也能防止其他的雄性跟它的对象交&配,以保证雌性将来产下的是自己的后代。


                  IP属地:广东10楼2020-04-22 09:49
                  回复

                    在佛坪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被护林员目击,说是一只雄性大熊猫在树下苦苦守候了它的雌性十天,期间雌性躲在树上只喝点雨水,雄性也只偶尔在树下50米范围内吃些竹子,最后才终于获得了雌性的“芳心”。
                    这曾引发过我的猜想,或许野外大熊猫的“蜜月期”也并不是那么的甜蜜...当然这纯粹属于个人猜想,具体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也无从得知,就像夏勒想象中的那样,熊猫君会给他寄这么一封信道:“你们研究我的饮食、臭迹、OOXX、走了多远...但请记住,你们不能把我的存在片段化,你们顶多也就知道个大概,但永远也无法了解完整的我。我,就像所有生命一样,是无限复杂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咱们应该各走各道,你们永远也不会了解我的。因此,欣赏我的神秘吧,并帮助我的种群延续下去。”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4-22 10:00
                    回复
                      那么,野生大熊猫到底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一面呢?
                      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但其实它们有机会的时候也会捕捉竹鼠 小羊羔等等作为“加餐"。2011年平武老河沟林区红外线相机拍摄到大熊猫吃牛羚尸体照片,这是国内首次拍到大熊猫吃肉。
                      事情是这样的——两名王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负责野外检测工作的时候,在干沟的河滩石堆里发现了一具成年牛羚的尸体,有明显被咬过的痕迹,他们就疑惑是不是有什么大型兽类攻击了牛羚,于是就在离其尸体不远处的树上安装了红外线相机,没想到却意外记录下一只成年大熊猫从靠近牛羚到吃牛羚的整个过程。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4-23 10:39
                      收起回复
                        2014年,佛坪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三官庙一带,观察到一头野生大熊猫津津有味的啃食羚牛腿骨20多分钟,多年来有大熊猫啃食野生动物尸体的发现和报道,但啃食羚牛腿骨的行为尚属首次,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为了补充钙质。
                        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大熊猫却是由肉食动物进化而来,有时也会吃肉,保护区工作人员曾在野生熊猫粪便中发现鸟类等动物的骨头,根据以往的研究,专家们发现中老年大熊猫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大熊猫啃食羚牛骨头的行为是否是为了补充钙质,这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4-23 10:49
                        收起回复
                          2010年,一头野生大熊猫闯进了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一户农户的猪圈,附近村民拿来新鲜猪骨喂它,有趣的是,大熊猫用嘴先把骨头上的肉撕掉,单吃骨头。摄影:高华康



                          IP属地:广东14楼2020-04-23 10:57
                          收起回复
                            谢谢科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4-23 14:49
                            回复
                              一只正在舔舐岩石的秦岭大熊猫,图源见水印
                              类似的照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个人推测这种行为是在补充盐分。野外的植食性动物一般通过舔舐含有矿物质的岩石,食用土壤,粪便,动物尸体等等来获得钠、钾等微量元素(肉食动物则是从猎物的血液里摄取),以保持电解质平衡。
                              PS:古代“食铁兽”的叫法,很可能就是大熊猫舔铁制具补充微量元素而引发的误会


                              IP属地:广东16楼2020-04-24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