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斋吧 关注:1,063贴子:75,346

《串讲拗救----校文学社诗词讲义(节略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迫于人情,上周末在学校社团一个诗词高级研讨班,讲了几节近体诗词,把其中“拗救”部分简单整理一下,发上来,不一定都很严谨,大家择善而从吧。


1楼2009-11-25 19:45回复
    学习!建议加精收藏。


    IP属地:江苏3楼2009-11-25 21:59
    回复
      绝句写好不易,尤其是五言绝句,一定要有余韵。往往心中先有了一句再去落笔,意思围着这句话转,写绝句的时候,尽量不要切换画面,否则容易散神,让人家不知所云,当然高手除外。写诗归纳起来不过写四种东西:1.景2.情3.事4.理。在绝句中,最重要的是第三句,也就是那一转,或由景转情,或由事及理…..第三句一般多用疑问句,否定句,对比句。
      第三句转完,第四句顺势一接便可以了,注意尽量要照应第一二句。人说,五绝字字如金,此言得之。炼字必不可少,每个字都需要进行一番推敲,马虎不得。说实话,写五绝是每个人都发怵的事,不下一番功夫难有成就。 
       
       作者:红_炉_点_雪


      4楼2009-11-25 22:28
      回复
        接着说一下格律:
        A. 在律诗中,第二个字是很重要的,出句与对句第二个字平仄相反,称之对。“2与3,4与5 ,6与7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称之为粘。是不是律诗,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它符不符合粘对规则,看一首律诗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也是看第二个字。
        失粘的诗叫做顺风调,李白唐诗有不少,现在很有人写顺风调了。  
        B. 七言律诗的句式就四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然后按粘对的规则排列就可以了。嘴里在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灵活处理一下(注意孤平 三字尾),这样基本就行了。  
          
        C .再谈孤平。孤平目前一般有两种说法:1.启功在《声律启蒙论稿》里面说,两仄夹一平称为孤平,无论平脚仄脚。2.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描述,在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音,除韵脚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作孤平。仅限这一种句式,在仄仄仄平平句式中,尽管也是除韵脚只有一个平音,但不算孤平。在这两种说法中,王力的说法似乎,容易被大家接受。
        另外,大家注意,七言是以五言为标准的,在“平仄仄平仄仄平”中,因为后五字是孤平句式,尽管全句有三个平音,一般也认为它是 孤平。  
          
        D. 说说拗救。有人问,失粘了怎么救?告诉你,不能救。拗救最重要的就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孤平拗救,仄平仄仄平句式是一个孤平句式,把他换成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另一种,就是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第四字当平反仄,属大拗,这时对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即成:平平平仄平。(七言的不再赘述)
        其他的甚么本句救,半拗对句救,一拗两救,都不是特别重要。
        能救的大拗一般就上述两种情况(还有特拗)。说到这你就明白,失粘失对是不能救的,至少古人没救过。
          
        作者:红_炉_点_雪


        5楼2009-11-25 22:33
        回复
          八病里主要讲一下比较实用的:大韵,小韵,旁纽,正纽这四种避讳。
          大韵病:是指五言诗一联十字内,如果前九字有与韵脚同韵的字需忌讳。
          小韵病:五言诗除韵脚外,其余九个字之间又相互同韵的字需避讳。找个例子吧:家树朝阳去,凝霜风气条。里面的阳与霜同韵,读一读,体会一下为什么避讳。
          旁纽病:结合现代的音律,就是一联或一句中有两个字生母相同。譬如:兽走畏伤蹄。里面的兽与伤,声母相同,犯旁纽。
          正纽病:简单讲就是一句或一联中两个字韵母相同。这个有时候回很拗口,很要命的。个例子就明白了。
          醉雪的《清明》:囊窘冢前空祭品。窘与冢犯正纽病,拗口吧。
          再比如醉歌的《七律》:可叹青阳催岁老。催与岁犯正纽。
          再随口说一个联中的正纽:生在张家口,嫁于十字坡。嫁与家犯正纽,体会一下。
          正纽与旁纽尤其是正纽在写诗中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而在对仗中有一种称作“双声叠韵”的东西,与此类似,但在对联可以产生一种回环的美感。
          那什么又是双声叠韵呢?下楼再讲。
          (声母韵母不明白的,可以参考一下中华新韵前面关于韵身韵头韵尾的介绍)  
            
           作者:红_炉_点_雪


          7楼2009-11-25 22:38
          回复
            双声词和叠韵词,一般都属于连绵词,也就是两个词必须连在一起,才有完整的意义。
            双声,又称同纽,一般指相连的两个字声母相同,比如:犹豫,慷慨。
            叠韵,一般指相邻两个字,譬如:呻吟,玲珑。
            对对联时如果要求严,上联有双声叠韵词下联也必须是双声叠韵词。
            随口说一个:听老妇呻吟,观群星璀璨。呻吟对璀璨,叠韵对叠韵。
            就是这样了。
            还有这个“联”,虽然不是马蹄韵,但有一点值得提一下。
            看音部划分:听/老妇/呻吟
            严格盒底原则:听,妇,吟位置上,下联对应时应该平仄考究。但不是样子的,因为听.观…这类字或词属于领字,可以不受平仄限制。
            那什么又是领字呢?下楼介绍。  
              
             作者:红_炉_点_雪


            8楼2009-11-25 22:39
            回复
              且听下回分解


              10楼2009-11-25 22:41
              回复
                问好九兄,寒蝉吧主。昨天打的匆忙有几个笔误,改一下。
                “音部”应是“音步”
                孤平拗救里面:平平仄仄平,这是正常句式。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就成了孤平句,这时要把第三字改做平,成为孤平拗救式:仄仄平平仄。
                最后那个句式应是:仄平平仄平。
                最后改为:
                孤平拗救里面:平平仄仄平,这是正常句式。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就成了孤平句,这时要把第三字改做平,成为孤平拗救式:仄平平仄平。


                11楼2009-11-26 19:33
                回复
                  《串讲宫调----校文学社诗词讲义(删略版)》
                      某些人在填词的时候总要在词牌下面注明以大石调(原名黄钟商)歌之、以歇指调(原名林钟商)歌之什么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是词牌所用曲调的名称,又叫宫调。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特点,填词的时候内容要与所属宫调相符。当“词”从吟唱文化转化为今天的案头文化后,宫调的作用也在淡化,但并不是说没有关系。
                      你看在咱们图书馆后面草坪上,早晨经常会有人在那里弹古琴(不是古筝),感觉很高雅,(古琴的一大段扯皮没啥用附到后面).传说琴是伏羲做的,开始只有五根弦,宫商角徵羽,象五行。后来呢,文王访子牙续一弦,武王伐纣又续一弦,是为变宫变徵,所以古琴又叫文武七弦琴。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这也就是中国古代的七音,相当于西方简谱1234567。他在宫调里起的作用,是标主音(尾音),古人配曲,有板眼之说,其板落于何音,那个音一般就是主音。
                      除七音外还有十二律,他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在宫调里起的作用是,标出音高(绝对音高)。
                     宫调组成就是这样:一个主音,一个音高。比如:黄钟商调,就是黄钟是音高,商是尾音(主音)。十二个律有12个音高,七个音有7个主音,12乘7可以得出84个宫调名。
                     七音十二律是怎么来的呢?以琴弦为例,因为弦长短的不同,频率不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古人通过实践,发现截去主弦三分之一的长度,或给主弦加三分之一长度,这两根弦发出的音会非常和谐,得到这两个长度之后,是否继续寻找3/8点、1/5点等点呢?不行,因为听觉上这些音与主音的和谐程度远不及3/2、4/3。实际上4/3已经比3/2的和谐程度要低了。古人于是换了一种方法。与主音最和谐的3/2已经找到了,他们转而找3/2的3/2,即找最和谐的那个音的和谐音,这样就得到了(3/2)的(3/2)即9/4F。这就是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也叫五度相生。
                      根据这个理论,就可以把七音长度比例全都推出来:宫*4/3= 徴 ;徴*2/3=商 ;商*4/3=羽;羽*2/3=角。
                      十二律古代是通过律管(竹管)长度变化吹出来的绝对音高:黄钟*2/3=林钟  林钟*4/3=太蔟  太蔟*2/3 = 南吕  南吕*4/3=姑洗  姑洗*2/3= 应钟  应钟*4/3=蕤宾  蕤宾 *4/3=大吕   大吕*2/3=夷则   夷则*4/3=夹钟   夹钟*2/3=无射 无射*4/3=仲吕  仲吕*2/3=清黄。大家看屏幕,PPT上这个表格,以此类推。比如我们用黄钟这个音高为宫声,太簇就是商,姑洗就是角。
                     古人也发现,用三分损益,到“青黄”的时候,它应该是“黄锺”的高八度音,就像西方音乐里的1234567(1),最后那个(1)一样,青黄的长度也应该是黄钟的一半。但是你看黄钟长度是81,算来算去,青黄应该是39.9549,和黄锺长度的一半 40.5 仍有一段小小的差距,这就是黄锺不能还原。到了明朝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也就是把“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份。但是十二平均律也不完美,事情都有两面性,因为他还是牺牲了两个非常和谐的音---黄钟与林钟之间的纯五度和黄钟和仲吕之间的纯四度。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宫调的作用是用来的定音阶高低的,一如现代的流行歌曲要在前面标个C调啥的,但是84个宫调不一定都能用到,隋唐主要用琵琶定律,琵琶几根弦?四根啊。只能得出48个宫调。传到北宋,用的只有28调。传到南宋就只剩12调了。
                  


                  12楼2009-11-26 19:33
                  回复
                    《快速校验格律---校文学社诗词讲义(节略版)》
                        现在论坛的诗词写手,所谓的懂格律,大多是努力让自己的诗词合律,让别人挑不出毛病。如果给他一首诗让他挑格律的毛病,他不敢,为什么?基本功不行,怕露怯。而平仄校验机里也全是BUG,只能做辅助工具参考,不能做依据。其实,你只要掌握了几个要素,几十秒钟内快速校验格律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给你一首诗,你首先要判断他用的是新韵,还是古韵。
                        先从诗的旧韵说起,注意的有这么几点:(一)有些人学平水韵,把现在派入平声的入声背熟,就万事大吉了?这远远不够。因为古代还有少量的上声字现在读平声,比如:弛、拥;还有少量去声字现在读平声,比如:值,茗。还有少量的平声字,现在读仄声,比如:场,俱。这部分内容认真读两遍平水韵,做一下标示,很容易就解决了。(二)就是旧韵里,多音字的运用,比如思做名词时为仄,做动词时为平;三是做数字讲时为平,做再三讲时为仄,如“三思”。有不少人系统归纳过,我剪辑了一下,就是屏幕PPT上这张表,一会大家拷一下(附后)。(三)就是由于繁体字简化造成的字的差异,比如:坛在十四寒是在这个字“坛”;在十三覃是这个字“壜”。做筑坛、诗坛,画坛讲时是前面的那个字,属于十四寒;做坛子、酒坛,醋坛讲时是后面那个字属十三覃。这两字简化之后都是这个字“坛”。如果在一首诗里,这种情况的两个韵脚都是坛,你可以说他落韵,要说他重韵,你就露怯了。
                        再说新韵,新韵还再试行,一些字音还再商榷。新韵和普通话字典什么关系?“约”等于。新韵和字典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新韵考虑“变调”,(一)“一、不”由于它们都来源于中古的清声母入声字,所以具有独特的变调方式。“一”字在“非去声”前面会由阴平变为去声,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比如,一人,一听。“不”字在“去声”前会由去声变作阳平,调值由51变作35。(二)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上声会变作阳平,调值变化是这样的,上声(214)+上声(214)——→阳平(35)+上声(214)。另外,新韵还要考虑一点那就是“零韵母”的问题,zi, ci, si, zhi, chi, shi, ri,后面的i是不发音的,你不要看到韵母一样,和发音的i弄到一起去,比如:di yi xi pi等。
                       上面的基础工作完成了,也就差不多了。一首诗拿过来,各个字的平仄你都知道了,还不好办吗?
                    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是啥?1.逢双必反2.联内两句平仄相对(对)3.相邻两联平仄相对(粘)。遇到不符的(包括孤平,三字尾),看他用没用拗救(前面已详细介绍),用了就是合律,没用就是不合律,检校拗救一般是制约你判断是否准确的关键。至于落韵现在提的很少了,用词韵写诗很流行。即使是“挤韵(词里叫句中韵,或暗韵,词不忌讳)”“撞韵(押白脚韵)”,只要读来不是特别别扭,也不提了。
                        另外,在单独提一下“平仄平”这个三字尾,一般来说,他是出律的,孤平拗救式和对句救出句造成的尾三字“平仄平”除外。
                        
                        弄完诗,词就很好办了。因为词里一般全是律句,看什么词谱啊?拿眼一过,逢双必反,合不合律还不知道么?但是有一点,词里面对孤平忌讳不是很严,尽量避免。对于“平仄平”三字尾宽,对“仄平仄”尾反而会严一些。
                        有人问词谱里,怎么有的词牌没有可平可仄的子啊?这个你要知道词谱是怎么来的,他是根据前人写的词归纳来的,所以不同的词谱参考的词不一样,词谱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也很正常。比如柳永写了一首这个词牌,小山也写了一首这个词牌,在词同一位置上他用了平,他用了仄,那么这个位置就是可平可仄。如果这个词牌只有一个人写过,而且只写了一首,那对不起了,这个词的谱就没有可平可仄的字了,比如喝火令。当然你不要太死板,在一些不关键的地方(非节奏点),灵活平仄也是可以的。词还有一种拗救办法是以上声入声代平(和以入派平不同),具体规则不详,属词拗救的一种,《钦定词谱》里也提到过,迫不得已时不妨一用。你看中国古籍出版社《词林正韵》影印本,戈载在后面还提出了“入代三声”子,供参考。
                    


                    14楼2009-11-27 16:59
                    回复
                      【傍】平声,同“旁”;去声,依傍。
                      【扁】平声,扁舟。
                      【颇】平声,形容词,偏;上声,副词,略。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车骑。
                      【强】平声,形容词;上声,勉强。
                      【任】平声,堪;去声,听凭。
                      【烧】平声,动词;平声,名词,猎人放火焚烧之处。
                      【胜】平声,胜过。(按:此义唐宋人常读平声)
                      【疏】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奏疏。(按:形容词多作“疏”)
                      【施】平声,施行;去声,施舍。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按:晚唐以后有以仄为动词,或名词用平声者)。
                      【王】去声,统治,称王。
                      【为】平声,动词,作为;去声,因。
                      【闻】平声,动词;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名词;仄声,动词,使污。
                      【先】平声,时间在前的,祖先;去声,先行,事先致意。
                      【鲜】上声,少。
                      【相】平声,互相;去声,宰相。
                      【兴】去声,名词,兴致。
                      【行】去声,名词,德行。
                      【旋】平声,回旋;去声,俄顷。
                      【燕】平声,国名,州名,山名。
                      【要】平声,动词,约;去声,欲得。
                      【衣】平声,名词;去声,动词,穿衣。
                      【殷】平声,形容词,富,大;上声,雷声。
                      【雍】平声,和;上声,州名。
                      【占】平声,占卜;去声,占据。
                      【正】平声,正月。
                      【治】平声,动词,治理;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
                      【中】平声,内;去声,动词,射中。
                      【重】平声,重复;去声,形容词,轻重。
                      【疏】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仄-名词 平-动词 
                      【烧】仄-名词 平-动词 
                      【行】仄-名词 平-动词 
                      【吹】仄-名词 平-动词 
                      【思】仄-名词 平-动词 
                      【乘】仄-名词 平-动词 
                      【从】仄-名词 平-动词 
                      【传】仄-名词 平-动词 
                      【闻】仄-名词 平-动词 
                      【调】仄-名词 平-动词 
                      【论】仄-名词 平-动词 
                      【骑】仄-名词 平-动词 
                      【观】仄-名词 平-动词 
                      【兴】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仄-名词名份  平-动词 
                      【王】仄-动词 平-名词 
                      【衣】仄-动词 平-名词 
                      【冠】仄-动词 平-名词 
                      【荷】仄-动词 平-名词 
                      【间】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仄-动词染  平-名词 
                      【中】仄-动词    平-其它 
                      【长】仄-动词  及长幼    平-长短 
                      【漫】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仄-宰相  平-互相 
                      【燕】仄-燕子  平-国名 
                      【翰】仄-翰墨  平-鸟羽 
                      【便】仄-方便  平-安静 
                      【胜】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仄-因为  平-作为 
                      【雍】仄-州名  平-和也 
                      【占】仄-占据  平-占卜 
                      【扁】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仄-形容词副词  平-正月 
                      【判】仄-判别    平-拼着 
                      【不】仄-否定    平-是否 
                      【傍】仄-依      平-同旁 
                      【浪】仄-波      平-沧浪 
                      【强】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仄-施舍    平-施行 
                      【当】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仄-陈设        平-供给 
                      【那】仄-无奈        平-何也 
                      【华】仄-华山        平-华美 
                      【禁】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仄-雷声        平-富大 
                      【重】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 
                       忘,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笼,东韵董韵同(动词独立)。
                       撞,江韵绛韵同。
                       泯,真韵轸韵同。
                       叹,寒韵翰韵同。
                       看,寒韵翰韵同。
                       患,删韵谏韵同。
                       钿,先韵霰韵同。
                       挠,豪韵巧韵同。
                       柁,歌韵哿韵同。
                       过,歌韵个韵同(过失独立)。
                       望,阳韵漾韵同(名望独立)。
                       莹,庚韵径韵同。
                       醒,青韵迥韵同。
                       听,青韵迥韵同。
                       凭,蒸韵径韵同。


                      16楼2009-11-27 16:59
                      回复
                        有劳红炉了!


                        IP属地:江苏17楼2009-11-27 22:21
                        回复
                          古人设立格律的初衷,无非是为了读起来音韵和谐,合乎美学原则。我认为今人写诗,有一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如:必须押韵(可押新韵),相应种类的诗还必须讲究基本格律。
                          但是平仄规律,有时太过于繁琐。有些规定,即便是古人之间,也有互不相同之处。正如楼主所言,“拗救”也说不出个什么原理来。而现在有的人,为了所写的东西符合格律,却不惜堆砌辞藻,甚至于写出来的东西似通非通,这就有违写诗填词的初衷了。
                          诗词应以意境为重,所以我认为不妨多写一些古体诗或自由体词曲。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和谐的音韵了。即便是写古体诗或自由体词曲。仍然要合乎美学原则。我们也不妨可以尽量做到合乎格律。也就是说,读起来要自然、上口。总之,“跟着感觉走”。我想,写诗词的人这一点点“艺术细胞”也还是会有的吧!


                          18楼2009-11-30 12:29
                          回复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格律是束缚,也是扶持,看个人习惯啦,个人以为,还是讲究格律好,时间长了,熟悉了,在组词上很少很少觉得格律麻烦的感觉...


                            19楼2009-11-30 21:19
                            回复
                              问好朋友们


                              20楼2009-12-01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