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道紫砂吧 关注:5,265贴子:67,962
  • 3回复贴,共1

浅谈皖东南及周边嫩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谈皖东南及周边嫩砂
为什么开篇叫嫩砂不叫紫砂?将一种特殊的陶土称作紫砂,至少是在清中期以后的事了,之前称作五色土,五色土做成用来泡茶的壶叫砂壶或茗壶。从已有的经验看,紫砂是夹于甲泥中的一种特殊陶土,比甲泥嫩,比嫩泥砂,所以,单就矿来讲,在这里我将紫砂改称嫩砂,简单朴素,没有过多做作,一听就明白个八九成。
历史经验与学术研究告诉我们,嫩砂有几个特点,绝大多数情况不单独成矿而是赋存于普通陶土之中,不需要拼配矿泥料即可单独成壶。如果用嫩砂做成紫砂壶,则国家有一个标准文件叫《紫砂陶器》,这个标准对于壶类有两个狠条款,一是要用手工打接镶嵌成型法彰显非遗传承,二是成品壶的吸水率在2.5-6.0%。这就需要对嫩砂的选矿以及制作成国标紫砂壶的工艺作出讲究,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壶承载你的思想,放发紫砂壶艺术,否则你充其量就是陶壶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宜兴的嫩砂占甲泥的3-5%,而安徽地质总队认为皖东南的嫩砂占甲泥的15%,这么大的差别。
三年前的丁酉年,我曾经画出来当下下扬子地块的范围图:

上图表示,这是一块华南古陆自泥盆纪位于北纬4度向北逆时针漂移至现在北纬31度所幸存下来的具较好连续性沉积的地块。
丁酉年安徽地质总队对安徽行政区划内的嫩砂储矿作了预测,实际上是对陶土或者说甲泥储矿的预测,嫩砂夹于甲泥中,甲泥总储量出来,乘个百分比就得出嫩砂的储量,所选取百公比不一样,嫩砂的储量就不一样,嘿嘿。如下图:

皖东南及周边出嫩砂的分布简图如下:

有人将这个分布称作橄榄型,头在丁蜀镇黄龙山,肚子在皖东南,尾巴在歙县甚至江西的上饶。其实,本来下扬子地块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在宜兴。
总的来讲,皖东南的嫩砂赋矿层主要在石炭纪高骊山组,这个赋矿带自黄山的高山坪经泾县的孤峰、宁国的侏木店、宣城的王胡村、华阳、长兴的五通山、煤山,至宜兴的湖滏,所赋矿带逐渐加厚。泥盆纪五通组的赋矿量少,甲泥最厚也只有4米。在歙县与绩溪县这里多为黄绿色矿,余整个矿带上以紫红色矿为主,部分露出地表。
学术研究发现,宜兴黄龙山的嫩砂平均粒径是5.82微米,广德独山是5.9微米,宁国侏木店是6.9微米,皖东南的嫩砂含有一定量的砂石,而宜兴黄龙山几乎不含,皖东南的嫩砂耐火度比宜兴黄龙山的高,故吃温也高。这样看来,当年下扬子地块从泥盆纪的北纬4度马来西亚附近往北纬31度宜兴方向逆时针漂移过程中,至少在石炭纪之前,有一条河水是从黄山这个方位往宜兴黄龙山方向流的。
从经验来看,赋存于晚泥盆纪五通组的嫩砂烧成品比较“干净”,而赋存于石炭纪高骊山组的嫩砂烧成品有比较多的熔点爆坑。这可能就是传说中所谓的“深井矿”好的现象的本质原因吧,因为跟深不深井没关系,地层在三叠纪的造山运动中就被整得乱七八槽,浅层的高骊山组可能整得很深(正断层的上盘),而深层的五通组可能整得很浅(正断层的下盘),同时也跟地层的假整合有关,比如二叠纪的降坡泥就是假整合于陶都路的石炭纪分组地层之上,受到青龙山石灰岩的污染。
妙道紫砂至目前为止皖东南嫩砂出了两种产品。
宁国红皮龙。矿暗红,推板窑1180度陶之砖红色,质地干净:

广德牛头山紫泥。矿红多灰少放置时长变灰多紫红少,电窑1180度陶之棕色,有较多的熔坑:

将宁国红皮龙与广德牛头山紫放一起:

长兴煤山紫泥。效果与广德牛头山紫泥十分相近:只是有较明显的云母残骸和较少的溶坑。

宜兴湖滏紫泥与底槽青。总体上陶之的颜色偏紫。湖滏底槽与紫泥的沉积关系是否也与黄龙山的相同?不得而知。那么湖滏紫泥陶之比底槽青更紫些,但底槽青比紫泥干净,紫泥壶有较多的小熔孔。
湖滏底槽青。电窑与推板窑1180度陶之棕栗色,质地干净:

湖滏紫泥。推板窑1180度陶之棕竭色,质地有较多小溶孔:

湖滏底槽青与紫泥壶摆一起拍个照:

宜兴伏东红皮龙与紫泥。整体上成品壶质地干净。
伏东红皮龙。矿偏红,有鸡眼,所以也有当“底槽青”卖的。吃温较低。

伏东紫泥。矿色偏红,也有“鸡眼”,成品壶颜色也偏红。

浙江杭州新桐乡紫泥。

最后来两张全家福。
红皮龙全家福:宁国红皮龙,黄龙山红皮龙,伏东红皮龙。

紫泥全家福:湖滏紫泥,黄龙山一井深紫泥,伏东紫泥,煤山紫泥,牛头山紫泥,新桐乡紫泥。


IP属地:广东1楼2020-06-20 10:39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7-04 20:03
    回复
      那么黑墩头也可以叫老砂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7-11 04:34
      回复
        文章太专业了,真是曲高和寡。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31 1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