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是乡村振兴中急需破解的问题。在农事帮,农民把农事作业发布出去,只等秋收时节,迎接农机下地收获,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资料图
年轻人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
相比父辈留守农村勤勤恳恳地耕田种地,农事帮注册农户32岁的汪大湖早就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活法。
“外卖点餐连做饭、洗碗都省去了,谁还愿意去种地呢?”汪大湖说,种一亩麦子需要忙活四五个月,刨去成本纯收入三四百元,还不如在镇上饭店打工,一个星期就能赚这么多钱。
汪大湖在内蒙古当包工头,见多识广唯独不会种地。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希望通过奋斗,融入精彩的城市。
年轻的不想种地,年老体弱的种不了地。汪大湖所在的浍史村总共3400多人,常住人口1500多人,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出不去的”。73岁的马天云前几年动了一次大手术,基本干不了重活。舍不得把4.2亩地荒了,勉强上地播种后,便不管不问,靠天吃饭。
愿意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根本原因在于粮食种植效益低,与农民致富愿望不符。
足不出户下订单,请来“农机”把地种
眼下正是农民最忙的春耕时节,但汪大湖很悠闲。往手机里输入地理坐标,再微信支付140元,很快就有附近的农机操作手接单,赶到汪大湖的4亩农田里打药除草。
这种类似“点外卖”的操作背后,是农机一键呼叫,农民只需要在农事帮手机App上下订单或电话预约,就会有职业农机手上门干活,农活不再需要自己动手。
农事帮是智能农事服务和农机产业链互联网平台,既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又因为数据对接公开降低了信息成本。农事帮被农民称为“农机滴滴”,负责耕田、播种、施肥、植保、收割、修剪、采摘、初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外出打工更安心了,再不用操心种地的事。”村民卫清扬在新疆打工,家里2.8亩小麦地一度撂荒。农忙时也想回来种地,但2.8亩麦子的净收入最多1000元,还不够路费、误工费。注册农事帮之后,种地成本更低,收益更高,到了收获季节,农机来收获粮食,还可以处理好,就像送到家门口一样。
“从播种、施肥、植保再到采摘收获,我们全都有专业的农机手在平台上等待接单。”农事帮(黄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星星说,农事帮APP是一个农事作业智能撮合平台,农户一键呼叫农机作业—耕田、播种、施肥、植保、收割、修剪、采摘、初加工、运输等,农机手可以就近抢单,为农户和农机手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对接平台,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资料图
年轻人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
相比父辈留守农村勤勤恳恳地耕田种地,农事帮注册农户32岁的汪大湖早就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活法。
“外卖点餐连做饭、洗碗都省去了,谁还愿意去种地呢?”汪大湖说,种一亩麦子需要忙活四五个月,刨去成本纯收入三四百元,还不如在镇上饭店打工,一个星期就能赚这么多钱。
汪大湖在内蒙古当包工头,见多识广唯独不会种地。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希望通过奋斗,融入精彩的城市。
年轻的不想种地,年老体弱的种不了地。汪大湖所在的浍史村总共3400多人,常住人口1500多人,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出不去的”。73岁的马天云前几年动了一次大手术,基本干不了重活。舍不得把4.2亩地荒了,勉强上地播种后,便不管不问,靠天吃饭。
愿意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根本原因在于粮食种植效益低,与农民致富愿望不符。
足不出户下订单,请来“农机”把地种
眼下正是农民最忙的春耕时节,但汪大湖很悠闲。往手机里输入地理坐标,再微信支付140元,很快就有附近的农机操作手接单,赶到汪大湖的4亩农田里打药除草。
这种类似“点外卖”的操作背后,是农机一键呼叫,农民只需要在农事帮手机App上下订单或电话预约,就会有职业农机手上门干活,农活不再需要自己动手。
农事帮是智能农事服务和农机产业链互联网平台,既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又因为数据对接公开降低了信息成本。农事帮被农民称为“农机滴滴”,负责耕田、播种、施肥、植保、收割、修剪、采摘、初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外出打工更安心了,再不用操心种地的事。”村民卫清扬在新疆打工,家里2.8亩小麦地一度撂荒。农忙时也想回来种地,但2.8亩麦子的净收入最多1000元,还不够路费、误工费。注册农事帮之后,种地成本更低,收益更高,到了收获季节,农机来收获粮食,还可以处理好,就像送到家门口一样。
“从播种、施肥、植保再到采摘收获,我们全都有专业的农机手在平台上等待接单。”农事帮(黄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星星说,农事帮APP是一个农事作业智能撮合平台,农户一键呼叫农机作业—耕田、播种、施肥、植保、收割、修剪、采摘、初加工、运输等,农机手可以就近抢单,为农户和农机手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对接平台,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