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吧 关注:3,710贴子:15,919
  • 3回复贴,共1

《傲慢与偏见》遇傲慢与偏见之误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一个人有成见之后,便无法公平判断事情的结果。
——————摘自《傲慢与偏见》
“事实上,奥斯汀的小说中关于谈情说爱的场面基本一笔带过,往往着重表现的是群体社交活动——社会语境中的女性生活。婚姻问题放在社会关系里,具有现代社会启示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邱瑾之语)
英国文学批评大家F.R.利维斯(夏志清的偶像)夫妇劝导读者远离畅销爱情小说的精神污染,力挺奥斯丁(当时两大浪漫派别:伤感小说和哥特小说)。
把《傲慢与偏见》误读成浪漫言情的喜欢,和误读成浪漫言情的贬低。
都同样信奉nà粹的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
就如把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读成骑士小说,反浪漫小说读成浪漫小说。
是不是有点讽刺与幽默。
这就如在一以polo衫著称的官网上,看图片,1000多的和7000多的,除了价格不同外,没有什么不同。再点开,材料不同,羊绒,夏天穿?不了解的人不会相信。也许还有人认为,优衣库的100多的,也比得上。
比如在有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衣服,恰恰是最简单最经典的常规款却最能显露衣服的价值和穿着者的品味。衣料、版型、裁剪、缝纫、后期整理,缺一不可。越简单的版型越考人,不仅考衣料,也考手艺人更考穿着者。
有些人把"名著"打成了"名着",依我看,还不如打成"名桌"。
有些会高仿"名桌",而且会想当然的变一点。比如把"束腰"提高一点或降低一点。这些都会失败,牵一发而动全身。或粗看似形似却神不似。失去了最精髓的框架、结构等核心,膺品只能是膺品。
明代经典"名桌",不会欣赏的就会没得它平淡、乏味。没有清式的雕花繁琐显匠工,黄花梨也好似不像紫檀等其它红木家具显浑厚、凝重,更没有镶嵌大理石、螺甸、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而不管是在国际拍卖会的行情上,再欣赏者眼中,明式家具最受推崇。
明式家具黄花梨温润如玉的手感自带文人气息,简洁而不简约的经典款式,留白的艺术。以实用和艺术完美接合。不追求假、大、空,让人透不过气来的过分装饰,这恰恰显出它经典卓越的格调。
那些误读的喜欢和贬低者,他们认为《傲慢与偏见》是简单易懂的,评论家却会严肃地告诉你,它是复杂难懂的。
英国阿伯丁大学荣休教授珍妮特·托德(Janet Todd)认为,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她的作品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读者提供营养。人们阅读时做不到面面俱到,而她的作品却能够常读常新。从这一点而言,19世纪中晚期,人们常常将奥斯汀与莎士比亚进行对比是有道理的。奥斯汀与莎士比亚的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他们具有跨界的吸引力,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对象,也受到普通大众的青睐。
" 简.奥斯汀"学是文学研究的显学
https://site.douban.com/196116/widget/notes/11847351/note/251946830/
“简.奥斯汀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本领,她让大家都忙碌着:伦理学者,人类之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佛洛伊德主义学说者,荣格学说支持者,符号语言学者,解构主义者……”(马丁.埃米斯.简的世界.纽约人)
不仅英国有大量的简.奥斯汀研究,北美也有大量的简.奥斯汀研究,1952那年,美国的简.奥斯汀研究首次超过英国。
网友受国内一些历史原因宣传所致,他们不知道早在1908年(清晚期)所刻录的《苏格兰游学指南》中首次提到:苏格兰大学入学考试中,英文语法方面指定4本教科书,其中有奥斯汀的《爱玛》。(摘自『谁最先翻译《傲慢与偏见》的?』)
1921年吴宓曾在东南大学英文系中设“英国小说”课,《傲慢与偏见》列入4本必读书之一,吴宓因此成该书在我国大学中最早的推广者。最早两个版本,一版《傲慢与偏见》译者为杨缤,由吴宓作序。另一版《骄傲与偏见》译者是董仲篪,梁实秋作序,胡适提的书名。在中国,奥斯汀的早期推崇者有陈源、徐志摩、吴宓、叶公超等。(摘自『谁最先翻译《傲慢与偏见》的?』)
国内学苏联。吴岩《放出眼光来拿》中所说:" 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却被批判得一钱不值,因为苏联人写的英国文学史里对她只字不提…… "。
(所以国内的郑克鲁等编的和台湾的梁实秋编的,关于英国文学部分,大相径庭。)
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大卫.载克思说,在“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方面,简.奥斯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
GAI开后才能写,因看不惯夏洛特.勃朗特被严重高估这种带有意识形态的抑简扬夏,做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杨绛看不惯"不服气"而作,"有什么好 —— 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国内会告诉你简.奥斯汀被人吐槽,他们却不会告诉你,简.奥斯汀被更多人推崇。赞赏奥斯汀的作家,从瓦尔特.司各特开始,可以说是绵延不绝,粗略一排就有:特洛罗普、乔治.艾略特、柯勒律齐、勃朗宁夫人、骚塞、E.M.福斯特、吉普林、毛姆、乔治.穆尔、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位。
更不用说很多文学批评家等。
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G.H..刘易斯认为:"只有具有心灵修养的人才能完全欣赏奥斯丁小姐的精巧艺术。那些追求"效果"上的刺激的人,那些只看得见强光和黑影的人会觉得她平淡、乏味。”
“绅士学者”让奥斯丁成为经典作家,奥斯汀的作品最先是被文人和上层社会接受。1900年前,读者都不喜欢她的现实主义作品。简.奥斯汀是从少数文人到多数文人,到大众,极其缓慢被认可的。
从被誉为"英国第一位一流的儿童文学女作家"的玛利亚·埃奇沃思到每五年都要读一遍《傲慢与偏见》的西方女权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杰梅茵·格里尔。
从喜剧作家理查德.谢立丹到摄政时期有名的肖像画家托马斯.劳伦斯爵士。
从律师、日记作家亨利.克雷布.罗宾逊到苏格兰诗人和作家艾伦.坎宁安。
从每套房间都要摆一套奥斯汀小说的摄政王,到在信中透露读了十七遍《傲慢与偏见》的维多利亚文人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
从英国首任也是最著名的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简迷”自诩的英国首相鲍德温。他的名言:“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
20世纪犹太裔德国作家、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深刻的思想家,也最喜爱简.奥斯汀的作品。这位在美国里根时期、老布什时期,政府重要部门的高级官员全是他门下之徒。
这些大人物看的可不是爱情小说。
阿兰·布鲁姆,施特劳斯学派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该学派第二代的掌门人。美国犹太人,当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百度)
阿兰•布鲁姆《爱与友爱》中的第一部分,原题为《Austen , Pride and Prejudice》
阿兰·布鲁姆: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7378762/
(里面有《傲慢与偏见》和《红与黑》的比较)
误读喜欢者和误读贬低者他们都不能理解
宋淇,这位被称为"香港的俞平伯"在《红楼梦识要》中,为什么要用巴尔扎克的描写来比较?为什么要用简.奥斯汀的塑造人物来比较?为什么要用《傲慢与偏见》来比较?
1843年的英国文坛权威杂志《爱丁堡评论》,奥斯汀首次被视为英语文学中的一位经典人物,并且首次被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作家当中……手法最接近莎士比亚的方式的,我们毫不犹豫地定为简.奥斯丁,一位英格兰理所当然为之骄傲的女性。她带给我们众多人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寻常的、就像我们每天都遇见的人物。然而我们都从彼此中被完全地辨别出来,仿佛他们是人类中最寻乎异常的人"。(批评家托.巴.麦考莱之语,此时大众根本不看她的现实主义作品)
英国著名评论家G.H.刘易斯:『她的人物描写中那令人拍案叫绝的逼真和那细腻的、颇具特色的笔调使得麦考莱将她称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如果"散文中的"这一限定语的全部内涵能够完全理解的话,我们想,没有人会对这一称誉提出异议,因为除了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很难再找到如此典型而又在同一类型中刻画得如此恰如其分的人物。』
因为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简·奥斯汀是“最完美的女艺术家”:
『和简•爱这个人物的这些局限性相比较,一部简•奥斯丁或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呈现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方面。他们活着,而且通过他们对于真实地把他们反映出来的许多不同人物的影响,使他们本身又复杂化了。不论他们的创造者是否守护着他们,他们到处走动,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对我们说来,既然他们已经创造了它,这就似乎是一个我们自己可以去拜访的独立的世界。』(间接论证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观点:作者应该像上帝一样,在作品中无处不在而又处处不见。)
『没有哪一位小说家像她充分利用了自己对于人的不同流品的明细感觉……她具有洞察人物内心奥秘的眼光……她的多种才能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非凡圆满的平衡。』
著名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极力赞美简.奥斯丁塑造的“圆型人物”,认为简.奥斯丁创造了堪以莎翁媲美的人物形象。
『为什么奥斯汀的人物在对话中结合得那么巧妙且能相互辉映而不着匠痕?答案很多:例如她是位真正的艺术家。
但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他们都是圆形人物可以适合任何情节的要求。』
『她可以在她的人物身上挂上‘知觉’‘傲慢’‘敏感’‘偏见’等标帜,但是他们却并不为这种标帜所限。』
爱尔兰文学家、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弗兰克·奥康瑙尔,他认为奥斯汀是“英国文学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里就《曼斯菲尔德庄园》说:“奥斯丁笔下的人物塑造常常自然而然地融进作品结构。” “范妮对埃德蒙迷糊的恋情所作出的反应通过我们今天称之为“意识流”或“内心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一百五十年后在詹姆斯·乔伊斯笔下得到了极为精彩的运用。”
所以,为什么宋淇要用简.奥斯汀的塑造人物来比较,用《傲慢与偏见》来比较。


1楼2020-07-15 14:36回复


    IP属地:福建2楼2020-07-15 16:57
    回复
      国人对奥斯丁,不少也怀着傲慢与偏见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7-17 07:40
      回复
        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感性认知下的社会经济学真相…
        《理智与情感》这个名称,也许适用于奥斯丁所有的小说吧…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6-06 17: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