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吧 关注:24,479贴子:238,467

《汉族常识手册-进阶版》(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三皇五帝是怎么来的


IP属地:广东1楼2020-07-24 08:28回复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7-24 08:29
    回复
      在上古时代,三皇五帝,既是我们的最早的祖先,也是华夏神话传说中神圣人。
      下面介绍一些初步概念。


      IP属地:广东3楼2020-07-24 08:30
      回复
        什么是‘皇’呢?‘皇’通‘煌’。通俗的理解:‘煌’字左边是个‘火’,右边上面是个‘白’,下面是个‘王’,其造字的来源就是说“发明了取火存火种,让昼夜如白天,给人民带来了光明,故人民都很高兴,很拥护他,尊其为人民的带人”。‘煌’的最初代表是燧人,因为他发明了燧石取火(注释2.1),而实际上也泛指后来创造保存火种,将火在人民中间应用普及开来的远古优秀祖先们。‘煌’字最初的读音就是‘火’的那种燃烧声,两字连用的‘煌煌’就是那种大火燃烧的声音,因为我们的祖先不仅要创文字,还要创读音,比如‘牛’的读音,很可能刚开始来自‘牛’的叫声,可能一些兄弟姐妹知道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起家,估计不知道我们的汉语是‘象声语’起家。我们华夏的这个‘華’字最初也有‘光明,盛美’之意,说明我们的先民崇拜光明。‘花’的读音可能从‘煌’的读音演变而来,‘華’的读音可能从‘花’的读音演变而来。远古,上古,中古,当下的汉字语音都可能不一样,因为这个‘字语音’随着地气的变化和时间积累有漂移现象,所以,文字可以统一而长久不变,但是语音是无法统一而保持长久不变的。后来,‘煌’逐渐演变出‘皇’,而‘煌’并非一定是‘火之功德’,一些典籍的解释就是‘光,光明,美,大’,‘煌煌’就带有那种‘很,非常’的语气,如‘亮煌煌’,还有‘煌眼睛’,‘金碧辉煌’,‘灯火辉煌’,就是有光照射到眼睛里,光线比较强烈,甚至如针刺眼睛。形容‘明朝’的时候,有‘皇明’的称呼,其实就是‘大明’,又指代‘上国’,韩国李朝末期学者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写道“呜呼!皇明,吾上国也”,同理,《明实录》一书,原称《大明实录》,俗称《皇明实录》。


        IP属地:广东4楼2020-07-24 08:30
        回复
          注释2.1:
          燧人氏,是燧石取火得名,而不是钻‘木’取火,现在有误传。《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人类之初,处于最原始和落后的生活状态,以生食野果、野菜为主,野兽、野禽、生鱼活虾为辅的原始生活。直到发明了“人工取火术”,才逐渐从生食过渡到熟食。据调查,非洲、澳大利亚西部、东南亚加里曼丹岛,甚至美国西部山区的印弟安人,南美洲亚马逊原始森林内的波图鲁人等原始人群,迄今仍过着茹毛饮血、半生半熟进食的生活。
          而‘皇’用在具体的人身上的时候,是对去世的人尊敬,举例,屈原之《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尚书 五子之歌》“皇祖有训...”也是这个意思(注释2.2)。而‘秦始皇’用‘皇’作固定爵称,此‘皇’非彼‘皇’。


          IP属地:广东5楼2020-07-24 08:31
          回复
            注释2.2:
            (a)‘先’的意思是什么呢?承前启后,象‘先人’、‘先师’、‘先父’、‘先祖’、‘先民’、先王’,都是指过世的人。你的父母或爷爷等去世了,他们就是现在的你的‘先人’。
            (b)‘朕’,是指‘我的’意思,‘朕皇考’就是‘我的先父’的意思。《尔雅·释诂》说:“朕,身也。”比如,在先秦时代,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即‘我的...’。《尚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政令。”秦始皇的时候,不仅用‘皇’和‘帝’造爵称,还将‘朕’专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其它人就只能用‘我的’来称呼,或加个‘之’来表达。而像“余”、“吾”、“我”之类为第一人称代词。
            (c) 亡父曰‘皇考’,亡母曰‘皇妣’, 亡夫曰‘皇辟’,祖先曰‘皇祖’,先祖父曰‘皇祖考’,先祖母曰‘皇祖妣’,还有‘皇舅’,都是对去世的人的尊重的心情,活着的人不能这么称的(见《礼记》),象‘赫赫’用在祖先身上,更是赞美之意。


            IP属地:广东6楼2020-07-24 08:33
            回复
              ‘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专指‘管辖一方的天神’。《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都是四海之神。还有就是‘上帝’,《山海经》“百神之所在...帝之下都”。殷的日月之神神坻立的是‘帝俊’。关于‘人’为何称呼为‘帝’,《白虎通》说“帝,谛也,像可承也”,《礼记 谥法》说“德象天地称帝”,对人来说,谁才能称呼为帝呢?就是他参透了天地之道,感悟到了天地的真谛,功德合于天地的,被称呼为‘帝’,比如轩辕,而很多文献记载黄帝升天为仙。自大禹夏商周还没谁胡乱称为‘帝’。《尚书》里从尧舜开始述,一直到周,只有尧舜才被称为‘帝’,因为他们都成为了‘神’。


              IP属地:广东7楼2020-07-24 08:33
              回复
                而什么是‘王’呢?《礼记 谥法》“仁义所在称王”,如果一个人,他以仁义,让所有人都心向他,自愿拥护他,那么,他就是‘王’,《白虎通》说“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象“武穆王岳飞”,老百姓给他修祠堂,尊他,祭祀他,他就是老百姓尊的‘王’,这个就是真正的‘王者’。平时,我们看到的‘纣王,文王,武王’,是爵称,此‘王’并非都一定是‘王者’,你看老百姓谁去祭祀纣王,‘王者’不一定有爵称。比如,有的人很有领导天赋,很有才能,他在一个团队里,团队非常团结,井井有条,都愿意服从他的指挥,而换作其它人就搞不好这个团队,不是散乱,就是一塌糊涂,我们就说这个人有‘王者之气’。如果几个国家中,有一个国家让周围很多国家都心甘情愿的‘尊’他,都愿意跟随他,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国家有‘王者之气’,它可以‘王天下’了。‘王者’不是自封就成的,你说你自封为王,你那只是自我取的爵称,一个**也可以自封为王,周围的人未必就尊它,未必就听他指挥。你如果让周围的人都心服口服的认同你,尊奉你,听从你的领导和指挥,那你这个‘王者’就当定了。


                IP属地:广东8楼2020-07-24 08:33
                回复
                  后世在尊谁为‘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天之功德、地之功德、人之功德)问题的理解上有歧义,故不同典籍记载有所不同,表示看法不一,因此汉典《白虎通》也说“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有指应该包含‘女娲’。而在华夏神话体系里,‘皇’和‘帝’的区别就是,‘皇’一般是‘神而化人’,本身最开始就是神灵,比如‘神农’,传说是牛头人身的神灵,女娲、伏羲都是人身蛇尾的神灵,降于人间,带领人民,造福人民,后世称其为‘皇’。其祭祀之祠,就称呼为‘三皇祠’,如山西孝义市至今还有一座三皇祠,还有泰山三皇祠,江苏涟水县地区曾有三皇祠,无锡还有三皇街等,还有一些单独的‘女娲祠’,‘伏羲祠’,‘神农祠’。而‘帝’一般是‘人而化神’,比如轩辕最开始是人,死后升天为仙,一般都是指感悟了天地万物,故称其‘帝’,后世祭祀之祠,因其土德,土色黄,故称为‘黄帝祠’,还有象赤帝祠(火德,火色赤),白帝祠(金德,金色白),黑帝祠(水德,水色黑,深水),青帝祠(木德,木青),这些都成为了一方的天神。如浙江仙都景区有一处距今1300年的缙云黄帝祠宇,河北涿鹿有四处黄帝祠,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黄帝祠等等。


                  IP属地:广东9楼2020-07-24 08:33
                  回复
                    关于三皇的记载,汉典《白虎通》说: “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言去,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河南省上蔡县有‘伏羲祠’。
                    “古之人民,皆食**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陕西省宝鸡市有神农祠;湖北随州有神农祠。
                    “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祝融成为了‘火神’,湖南衡山有祝融祠,还有‘祝融峰’。山西左权县有火神祝融祠。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注释2.3)以济冀州...”。天水牧马滩出土秦墓木板地图,其中绘制葫芦河的2号图标有一亭形物,据考证,此亭形物当为女娲祠。胡缵宗在《秦安志》中也记载,女娲祠“建于汉以前”,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更明确指出了这个古老的女娲祠所在具体位置;澳门有个女娲庙,实际应该叫‘女娲祠’。


                    IP属地:广东10楼2020-07-24 08:34
                    回复
                      注释2.3:
                      龙按颜色,分为五种,因为我们华夏崇拜的颜色是‘五土色’,即“青龙,黄龙,白龙,黑龙,赤龙”。我们华夏儿女是“龙凤传人”,意思是,我们是‘龙凤崇拜民族的后人’。并不是说,我们的祖先是‘龙凤’变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崇拜龙凤,我们作为子孙后代继承了这个传统。图腾是一个族裔的‘标志’,也有‘保护神’的意思。‘五色龙’里面的龙,并不都是正义的龙,我们祖先崇拜的是‘正义的龙’,杀坏的黑龙也就不奇怪了。我们的祖先还梦想乘龙飞翔呢,那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湖南马王堆还出土‘乘龙飞天图’。乘龙快婿,也是这么来的。黄帝升天,都是骑着龙升天。因为龙是可以上天下地,入水。我们的图腾是从仿生图腾(如鸟,蛇,龟,花,猪等)到组合图腾演变而来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梦想着一种能适应各种恶劣自然环境的‘神兽’,比如洪水来了,我们的祖先希望它能飞,出现干旱了,田地裂了,庄稼枯了,希望它能吐甘雨,这个就是雨龙。‘龙凤’是祥瑞的神兽。而乌龙其实就是一种黑龙,金龙其实就是一种白龙。华夏的‘Long’和西方的‘Dragon’完全就不一样,不仅外形,含义都不一样,他们那是一种‘飞兽’而已,根本就称不上‘龙’,那是翻译错误。又如我们讲的四大祥瑞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冥’,其中,‘白虎,朱雀,玄冥’也是我们的图腾,但相对来说,最能代表我们的是‘龙凤’。‘玄冥’即‘玄武’,是一种龟和蛇的组合神兽。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7-24 08:35
                      回复
                        关于五帝的记载,汉典《白虎通》说:
                        “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姓,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
                        “谓之颛顼何?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谓之颛顼也”。
                        “谓之帝喾者何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
                        “谓之尧者何?尧犹□□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谓之舜者何?舜犹舛舛也,言能推信尧道而行之”。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7-24 08:36
                        回复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五星占之土星占》“中央〔土〕,其帝黃帝,其丞后土,其神上為填星......”。这个是中国上方的天神。
                          《五星占之木星占》“東方木,其帝大昊,其丞句芒,其神上為歲星......”。这个是东方的天神。
                          《五星占之火星占》“南方火,其帝炎帝,其丞朱明(祝融),其神上為〔熒惑〕......”。这个是南方的天神。
                          《五星占之金星占》“西方金,其帝少昊,其丞蓐收,其神上為太白......”。这个是西方的天神。
                          《五星占之水星占》“北方水,其帝顓頊,其丞玄冥,〔其〕神上為辰星......”。可见颛顼天帝成为了‘北方天神’。
                          《吕氏春秋》:
                          “春...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夏...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秋...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冬...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7-24 08:37
                          收起回复
                            皇者,神灵而化人,通灵天地者,既造福人间,又脱俗于世外的隐者。《白虎通》“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总,美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烦一夫、扰一士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夫匹妇故为皇。故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岩居穴处,衣皮毛,饮泉液,吮露英,虚无寥廓,与天地通灵也”。
                            王者为‘圣’。
                            帝者为‘神’。
                            故有‘圣王神帝’。


                            IP属地:广东14楼2020-07-24 08:40
                            回复
                              附:
                              ‘庙’,‘祠’是我们华夏祭祀场所的专用词汇,其中,‘祠’专门用于祭祀天神地灵的场所,‘庙’专门用于祭祀祖先的场所。关于‘祠’,如秦汉的‘太阳神东君祠’,‘黄帝祠’,‘蚩尤祠’等;而关于庙,如‘太庙’,‘宗庙’,‘祖庙’,‘祢庙’。
                              道教的场所,正规叫法为‘洞’,‘观’。
                              佛教传入后,其场所的正规叫法为‘寺’,‘院’,‘庵’。后来,一些人‘和尚庙,和尚庙’的乱喊,结果传来传去,说到‘庙’还以为是佛教场所。
                              基督教的场所一般叫‘堂’,比如‘教堂’。
                              伊. 斯. 兰教的场所,也叫‘寺’,平时叫‘清真寺’,实际上,‘清真’是道教用词。
                              但是,‘寺’,‘院’,‘庵’,‘堂’也是汉语已经有的词汇,只是后来被外来神教借用。如‘寺’本是官署(如汉代的大理寺),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为“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庵’原指一种叫庵闾的草,等到枯老了之后用其盖的屋;四周由垣墙围着的地方叫‘院’;‘堂’是指高大的房子,里面可以容纳很多人,古时又称‘殿’,所以,你看那个基督教的场所一般都修的很高大,还有那个‘大礼堂’,‘食堂’都是这么来的。


                              IP属地:广东15楼2020-07-24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