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吧 关注:3,315贴子:31,703
  • 0回复贴,共1

名思――最好的教育是重振旗鼓1.狼吞虎咽了整包薯片只因为吃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名思――最好的教育是重振旗鼓
1.
狼吞虎咽了整包薯片
只因为吃了第一片
一片薯片,并不会真的破坏健康饮食的规划。会产生破坏的是:反正都吃了一片了,干脆把整包都吃了吧。
与此相类似的逻辑是,一个孩子曾经对我说:反正我努力了也学不好,干脆就不学好了。
另一个孩子说:我反正也完成不了作业了,这和不做也没什么根本区别,还不如不做算了。
每个孩子都是晶莹剔透的个体。他们的话背后是“完美两难境地”的演绎。
不是A,就必须是B。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没有中间地带,也没有缓冲空间,它把更多的路堵上了,扼杀了可能性,也把自己逼进了狭仄的迷宫里。抬头就是墙,转身也是墙,想跳跳不出来,最后真的就妥协了,放弃了。
2.
“非黑即白”会毁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非黑即白的策略”,他们从身边的重要他人那里习得,这个重要他人最可能的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对待孩子的言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判断。父母日常对待事情的处理方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能否接纳自己的错误?是否有重整旗鼓的勇气?会以外在线索定义自己吗?能做到放下过去,轻装上阵吗?会被情绪裹挟止步不前吗?
比如,当孩子违背了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妈妈说:你看,你就是无法管理自己,你完蛋了。
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就会内化这个信息:是的,我没有办法管理好自己,我不行。
在这个妈妈眼里,只有遵守规则和破坏规则的“黑与白”两面,而没有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是指:虽然我这次破坏了规则,比规定时间多玩了10分钟,或者半小时,但是我在半小时后停止了“破坏”。这个接受自己用于“调整”的空间,不因为破坏了规则就完全否定自己,就是中间地带。
很多孩子在最初破坏规则时,其实内心是很挣扎的。他很矛盾,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想放下手机,但我现在就是做不到,我应该怎么办呢?如果妈妈可以接受中间地带,不给孩子简直粗暴的“是与非”的判断,可以做到智慧地运用“规则”,有平衡的智慧,孩子就不会“破罐子破摔”。反之,极有可能的结果是:反正已经违背了规则,干脆就一直玩下去吧。
3.
最好的止损是重整旗鼓
有一个周六,很晚了儿子还在写作业。我内心是心疼,但表现出来的是对他没有安排好白天时间的生气:明明白天可以做,为什么要熬夜?明天也可以做,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今天全部做完?既然要求自己今天都要完成,为什么不安排好提前量?
我沉浸在对“过去”的追责时,他说了一句话让我陷入思考:我正在抓紧完成, 这是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案,你老纠缠过去,有什么意义呢?这只会浪费我的时间。
是的,没错,从现在开始,向前看,不翻旧帐。这是解决问题最高效的方法,“没有做好的过去”,值得重视,但我们不应沉湎其中。一杯打翻了的牛奶,再也不能完好无损地飞回杯子里。我们要做的,不是对着它哀叹,只需要思考,下次可以怎么做,才能规避再打翻的可能性。
在这里,我们可能无意识地“非黑即白”:你白天没完成,你不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你不知道珍惜时间,你对学习不负责任,你很差劲,你再怎么补做,你就算现在努力做,也不能改变你对学习不负责任。
也许我们并不是真的这么想的,但在没有“中间地带”时,就会传递给孩子上面的信息。有些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暗示”里,放弃了自己:我已经对自己不负责任一次了,不在乎再多一些。
最好的止损就是从现在开始重整旗鼓。归零,向前看,不带预设,重新出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30 09: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