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发云吧 关注:41贴子:479
  • 5回复贴,共1
感谢网友提供了这样两封信,我把它作为主贴贴出。


1楼2009-12-28 00:39回复
    胡叔叔:您好!
        我想,《如焉》发表以来,您得到的各方面的赞誉和好评一定很多很多,绝不缺少一个普通海外读者的反馈;我也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寄到您手中(翻箱倒柜才找出您几年前给我的邮箱地址)。可是,读完您的大作,激动的心情久难平复,促使我不能不写点什么向您表达深切的敬意和感激!
        
       这部小说值得称道的元素实在太多。通篇节奏紧凑、语言精炼,您对文字把玩得准确、传神,一个个人物如闻如见,作品紧扣时代脉搏,信息量极为丰富,思想内涵深刻,又处处闪烁着生活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感悟……这样一部著作,只三个月一气呵成,足可见您平时积累、沉淀之深。而尤其让我肃然起敬的,是您表现在作品背后的战士姿态,和大多当代作家缺乏的责任感。这样的作品显然是不讨好的,可是您又把深刻的思考叙述得一点都不枯燥,这样好看。
        
       读的过程,我一路哭哭笑笑,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而哭,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而哭,也为您哭!除了上次的短暂造访,我是通过您的散文、小说和爸爸的只言片语认识您和李阿姨的。我很喜欢您的作品,也欣赏您的品性。在网上一发现这篇小说,我就打电话告诉爸爸,才得知李阿姨已过世两年,一算时间是在您完稿大半年后。当我读到小说里主人公竟也丧偶,心里便觉凄然;读毕后记,更是泪如雨下。但是我又想,人生虽然无常,你们拥有这样一段灵犀相通、刻骨铭心的感情也是不枉此生了。而李阿姨九泉下有知,看到《如焉》不但终于发表,还引起如此大反响,一定也很欣慰!
        
       我读完小说,马上隆重推荐给我在这边所有的中国朋友。我知道,他们一定也会喜欢。在我看来,无论是否爱好文学,当代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我们在海外,虽然也时常会关注国内的情况,可毕竟只是一知半解。而大多海外华人,更是忙于生计、家庭或是享受生活,充实得似乎没有闲暇、也没有必要去真正关心地球另一面被我们称作“根”的地方,更谈不上深入的思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喜爱文字,虽然不能以此为主业,在海外的忙碌生活中,一直断断续续作一些生活笔记,有时也在当地报纸发表一点散文、随感。可能是受以前国内教育的“反作用”,我一向厌恶文学与政治有所关联,尤其反感所谓“主旋律”的命题文艺作品;但也知道真正有份量的作品,又一定是不能脱离政治和历史大背景的。许多作家笔下反映当代中国的作品虽然也写人民疾苦、官场黑暗,但大多浮于表面,缺乏根源上的思考;而有些作品又过于偏激。直到读了《如焉》,我才惊觉: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而文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是能够、而且也是应当起到重要作用的。我想,不管是不是人人都希望看到,若干年后,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一定有它的一席之位。这也提醒我自省:从事文字活动,不能脱离对当代中国、世界、人类命运的关注。
      我相信,达摩、茹嫣、卫老师这样的人,在中国一定大有人在。他们的精神和情怀,即便是在许多近乎麻木的人们心底,至少在某些时刻也是存在的。《如焉》引发的万人争读的场面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在中国,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实在不易!在《如焉》的字里行间,我甚至偶能体会到您一些字句的斟酌和用词的收敛。您巧妙地打着“擦边球”,却一样把思想传递得很清晰。
       不知不觉便写下了这么多,我觉得还可以这样一直说下去。因为您的文字读起来亲近,把您也当成老朋友一样了。希望有机会能多多向您请教!
        最后,衷心地祝愿您健康、快乐!望您多多保重!当然,也期待您有更多的好作品与我们分享!谢谢!
                                      咏黎2006.12.12


    3楼2009-12-28 00:43
    回复
      胡发云的回信
          咏黎,读到你的信真高兴。一是你这样动心动情去读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二是你读到了许多别人尚未读出的东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去国数年,在一个全然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中,你依然眷恋母语,还保持了这样干净准确富于心性的文字——你知道,大陆许多你的同龄人,已经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也没有这样的语言感觉,甚至没有这样一种阅读的情怀。我总觉得,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也无法替代的一种文字,它的韵味,它的形态,它的音乐感,还有千百年来古人留下来的那么丰美的语词宝库……一个人,哪怕穷尽一生,   也不可能领略它的美妙。真希望它能够在遥远异国,成为你灵魂的花园,时时可以徜徉其中。
          
         至于你说到小说中的思想情怀一类,这些其实是一个正常人天生该有的,在我们这个荒谬的时代荒谬的社会,倒渐渐成了虚构作品中的稀罕物。一个人如果还能对这些心动,证明这些还在她心里活着,这是比塑造一个人物更让人高兴的事。
          
         琴还在弹吗?有什么文章,发来我看看?说说你的生活?
          
         附来《中国新闻周刊》前几天的一个访谈,可能下周发出,只是不知道是否全文。
          
         问候你父亲,好久没与他联系。我很少与外部联系,过着很静的日子。
          祝好。
                                     胡发云


      4楼2009-12-28 00:45
      回复
        再次感谢网友115.175.122.*!


        5楼2009-12-28 00:47
        回复
          • 115.175.123.*
          问好达茹!


          6楼2010-01-03 17:52
          回复
            问好你,不知名的朋友!:)


            7楼2010-01-14 2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