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然吧 关注:228贴子:949
  • 0回复贴,共1
[爱沙尼亚]马图拉
越多的事物包围着我们
就造成越多的破坏
把信号增强
把噪声消除
——彼得·盖布瑞尔,《信噪》
唱作人彼得·盖布瑞尔在2002年发布了这首《信噪》,他用一种简单但优雅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我们今天的生活被一堵不断升高的信息墙包围着,我们可接触到的大量信息,远远超过了我们人类的数量,人们无法消化这么多信息了。难怪有人觉得,要在这海量信息中坚持自己的方向越来越难了,人们有时还会在辨别信息真假中迷失。
信息超载很快会转化为“噪声”超载,在过量的信息里,人们似乎只能听到那个喊得最响的人的声音——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在讲话,你要提高嗓门盖过他们,才能被听到。但是这让人觉得目光很短浅。他们把观点渗透在艺术作品和文学里,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让人更加震惊和不安,本着坦率与诚实的虚名,却无任何实质内容。看到这些,真让人难过。为解决这个难题,我觉得我们需要从相反的方向探索。那些使人精神振作、焕然一新以及让我们记起人类真正核心价值的声音,正是那些现在最安静,最低调,最谦逊的声音。
几年前,我偶然看了一部由阿根廷电影制作人鲁本·古兹曼导演的纪录片《堡垒》,讲述了住在这个星球天涯海角的一群人。我当时想,人们逃离社会喧嚣,这有点像是人类的一种潜意识。他们逃离退出,是为了重新发现、重新观察他们内心更深的渴望,就像自然的观察者,他们懂得为了看到珍稀物种,常常要到最遥远的野外,并让自己安静下来。在今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认识到,那些人们觉得不那么可见、不怎么能听到、不那么明显的声音,正如我们的潜意识——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潜意识,那是非常可怕的。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保持道德与伦理上的完整呢?类似地,如果那些最安静、最低调的声音有一天都消失了,剩下的还有什么呢——难道我们只能生活在噪声之中?
镜子是一份馈赠,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反思我们是什么、我们变成了什么。我们需要一种安静但持久的声音,以提醒我们要从周围的呼叫口号声中逃离。这样的声音包括孩童之声,穷人之声,祈祷者之声,诗人之声。以洞察力、关怀与意志所指导的声音去守护珍贵之物。
诗歌之声宁静、轻柔、持久,让我们想起,即使是沉默也能表达很多内容,沉默非常重要。我们要仔细聆听沉默里的内容,抓住机会去听听我们内心更深的、更温柔的渴望。很可能,实际上是它们定义了我们,帮助我们生存——去把信号增强,把噪声消除。
2019.9.6
(翻译:蔡比琼 审校:李婉玉、黄峪)
作者:马图拉MATHURA(爱沙尼亚),原名为马格斯·拉提克,是爱沙尼亚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当代诗人。曾荣获古斯塔夫·苏特诗歌奖及维鲁文学奖。马图拉的文选已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语、芬兰语、希伯来语和西班牙语;他本人亦致力翻译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诗作。马图拉经常替爱沙尼亚国家广播公司撰稿,并为爱沙尼亚作家联盟成员。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8-20 2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