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吧 关注:28,792贴子:195,174

回复:【阿弥陀佛】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文字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57】站在真实的角度来面对虚妄,这个就是本经的修学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 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那么这个时候,那叫一个 顺逆皆方便。那人生就不是无常无我了,那人生就很有价值了,每一件事情对 你都有意义。如果你能够操作《法华经》,那每一件事情对你都有正面的意义了,无论顺境逆境:顺境增长我的信心,我感谢三宝的加被;逆境让我更加的强壮,让我的心性的力量更加的坚定。
我们改变不了人生的业力跟妄想,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方法,把这 种负面的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这个就是本经的修行方法,就是莲花式的修学。 面对因缘所生法留下的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先启动你的真如本性,再来处理。 就是先把莲花启动起来,再来面对污泥。这个就是本经的修行方法。如果你不 去启动莲花,那你就是本来无一物,你到处惹尘埃。惹完尘埃以后再来擦,来 不及了!那时候来时时勤拂拭,那你一辈子就没完没了了。先去惹尘埃,然后 再去拜忏,拜完忏以后出来再惹尘埃,那你这个修行就不知道修到什么时候了。
所以,我们的确是要有方法。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三界的业力跟妄想的 时候,我们先把莲花启动起来。这个时候,破妄显真一次完成。站在真实的角度来面对虚妄,这个就是本经的修学。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妙法用莲花来作譬喻, 是这个概念。
好,这是对经题的一个简单解释。


IP属地:重庆72楼2020-10-15 14:03
回复
    【058】何为妙法(一)——开显佛慧,显一佛乘之因
    乙二、别解 分二:丙一、妙法;丙二、莲华
    我们看它的别明,个别说明。
    这个妙法跟莲花,前面是从观念上来说明,这以下是从本经的内涵来说。
    丙一、妙法
    本经在解释妙法是怎么个情况呢?

    本经所强调的莲花式修学,它总共有二十八品。二十八品我们切成两块:
    第一个,前面十四品,叫做“开显佛慧”,什么是佛陀的智慧。
    诸位!你现在就要学佛陀的智慧了,不是说你等到成佛才学。你说我以后 才学,那你就永远不会成佛了。先有智慧才有功德,这个是一个因地。就是说, 我们现在就必须要站在佛陀的一个水平来修学,所谓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当然我们后面会说,强调一心三观,观照我们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是开显佛慧。从初品到第十四的安乐行品,是广泛地讲到佛陀的智慧。什么 是佛陀的智慧?佛陀会详细地说明。
    佛陀说,我以前跟你们讲的都是满足你们的需要。你遇到痛苦了, 佛陀告诉你:如是因,如是果,深信业果;你再好一点,无常无我。这都不是佛陀 的智慧。那叫做逗会他意,那叫应机说法。就是你想干什么,你心中有什么需 求,佛陀满足你,这可不是佛陀的智慧。那么什么是佛陀的智慧?本经会详细 地说明。


    IP属地:重庆73楼2020-10-15 14:09
    回复
      【059】何为妙法(二)——宏赞佛德,显一佛乘之果
      第二个,佛陀的功德。
      我们一般的认知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净饭王家,然后就结婚、就出家,出家以后就开始成道,最后转00、入涅槃。难道就这样子吗?那什么是佛陀真实的功德?
      从佛慧来说,天台智者大师先分成迹门跟本门。迹门就是佛陀一期的应化身。从这一期应化身我们看到什么呢?看到佛陀在本经开权显实,显一佛乘之因。“权”就是方便法门, “实”就是真实的功德。方便法门当然主要是空性的智慧了,不管是无常空还是因缘空,都是方便法。从智慧里面,我们当然就成 就我们的因地。
      那么从果地的功德, “约本门,开迹显本”。从佛陀这种长久的法报二身的 功德来看,开迹——打开一期应化身的方便,而彰显这种常住的法身的功德,显一佛乘之果。当然,这个本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普门品>。看看佛陀那种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功德,你才知道,佛陀不是只有丈六的比丘相而已。
      那么这样讲,这个妙法有两块:前面十四品,讲佛慧;后面十四品,赞叹佛德。
      所以,《法华经》其实已经没有众生的味道在里面了。我们注意看, 《法华经》跟《华严经》是比较特别的,就是直接契入佛法界了。只是说《华严经》 契入的是佛陀的果地功德,所以我们上不去;《法华经》它也给你一个台阶, 它先讲成佛的因地,再讲成佛的功德。所以它一佛乘的因跟果,给我们一个台 阶上。


      IP属地:重庆75楼2020-10-15 14:13
      回复
        【060】佛陀的智慧如何开显(一)——为实施权,开方便门
        丙二、莲华
        在本经,在开显佛慧跟佛德的时候,其实佛陀都是有三个阶段,本经的结 构有三阶段。

        天台宗以这个莲花的成长过程为喻。就是说,佛陀想要在我们的心中成就 一个莲子,这个莲子就是佛的功德。佛陀看我们这个小孩子一天到晚玩,他想 把功德送给我们,但是我们没办法接受。因为我们一个苦恼众生,长时间在外 面奔忙,我们对佛的功德不可能生起好乐,我们一开始要的是寂静。因为业力 妄想弄得你非常地“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佛陀必须怎么样呢?佛陀必 须要分阶段。如果佛陀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给你,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 很多人可能因此就学外道。
        所以佛陀知道,说,如果我一开始就告诉你成佛之道,而没有告诉你很多 选择:哦,还有人天的因果可以选择,你可以到极乐世界去走一走,你也可以 到二乘的涅槃。也就是说,如果佛陀不开五乘的选择性,如果佛陀出世以后说,学佛只有一条路,跟着我的脚步走,要不然你就别走,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人 都学外道。佛陀看这样不行,所以怎么样?“为莲故华。”欸,咱们不着急, 不着急要莲子,先种一朵莲花,因为莲花很漂亮,先种莲花。然后,欸, “华 开莲现。”你一开始重点是在莲花,没想到莲花一出现的时候给你一个非常大 的惊喜,竟然里面有莲子!最后“华落莲成”。
        其实,莲花只是个过渡,佛陀说法的真正目的是莲子。那这样子,佛陀为 什么一开始不给你莲子呢?因为要有莲花的过程。凡夫的成长是要有过程的。 这是智者大师的观念。就是说,佛陀讲《法华经》的意思是,如果落实到佛陀 的智慧,佛陀其实很想把他所有的智慧送给你——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但 是我们的心是二分法,我们有所得心。一般人很难中道,你要么有,要么空,你说谁能够空有无碍呢?不可能。所以佛陀说,那与其这样,先讲空观吧,反 正凡夫无量劫来,在有相的因缘分别太久了。治乱世用重典,所以为实施权。
        我相信,所有的学佛人,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第一个学佛一定是从业果开 始学起,深信业果。慢慢觉得说,欸,我老是断恶修善,然后来生享受快乐果 报,这不是办法。因为快乐会让你产生放逸,放逸以后你又造业,又开始痛苦; 痛苦以后起惭愧心,又开始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福报变大之后又开始放逸…… 所以,人生追求快乐,这个不是办法,因为后遗症太大。所以你开始修空观, 那干脆快乐也放弃吧。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离苦得乐的概念,提升到——原来人 生不能追求快乐,人生要追求寂静。就是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因为追求快 乐会伤害你。你追求快乐,等到快乐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那你就把第三生给毁了。
        所以,我们的思想是要次第成长的。我们一开始追求快乐,后来发觉不对, 对我们凡夫来说快乐会诱惑我们,所以我们开始明白,哦,原来要追求寂静。 所以我们开始把所有的善业,不是回向到人天果报,不求人天果报,而是回向 到极乐世界无漏的功德。因为快乐一旦落入因缘所生法,那就糟糕了!那就“譬 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


        IP属地:重庆76楼2020-10-15 14:20
        回复
          【061】佛陀的智慧如何开显(二)——开权显实,示真实义
          所以,佛陀在带我们的时候,是把真实的东西先收起来,为实施权。佛陀 是stepbystep(一步一步地),先把这个业果的思想、空性的方法丢出来,让 你踏出第一步。等到法华会上,你对空性的思想里也绕了一圈了,佛陀告诉你:这个是我的方便法门!佛陀哪是只有空性呢?如果佛法只是修空观,那佛陀的 万德庄严,这些所谓的无量的功德: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为无量、无量为 一,那这个功德庄严摆在哪里呢?佛法空观只是一个方便,只是破妄。佛法的真实义在妙有。所以佛陀开始开权显实了,把方便门打开,开显一念心性的功德。其实佛陀重点是要开显真实的功德。


          IP属地:重庆77楼2020-10-15 14:22
          回复
            【062】佛陀的智慧如何开显(三)——废权立实,说无上道
            到了第三个,废权立实。当你证得初地以后,那你就不要修《法华经》了。 诸位!《法华经》是给凡夫修的。你真正证得初地,你就直攻《华严经》了。 那就废权立实。你的人生就没有“破妄”这两个字了,你的人生只有不断地开 显功德了。当你离开三界以后,你的工作完成一半了,破妄这一块破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佛陀的智慧是三阶段:先讲阿含、方等、般若,破妄。在破妄 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就是为实施权。一段 时间以后,你接触《法华经》,你发觉破妄跟显真是互相增上的:我在破妄的 时候也可以用一念心性;在一念心性的时候,我现在就可以成就佛陀的功德。 所以,我做一件事情同时具足破妄、显真,何乐而不为?我们开始进入《法华经》的思想。等到你入了初地以后,废权立实,你不需要方便了,“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所以佛陀的智慧是三阶段完成。


            IP属地:重庆82楼2020-10-15 14:33
            回复
              【063】佛陀的功德是如何分阶段开显的?
              佛陀的功德也是这样子。什么是佛陀?什么是佛陀的功德?我们一开始的概念,我们看阿含经、方等经,佛陀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比丘相; 从本垂迹,从法身报身的根本而示现一种丈六比丘相。因为佛陀要陪着我们成 长,他必须要同事摄,必须要跟我们一样遵守因缘所生法的规则,他也是要受 生,也是要经过结婚的过程,乃至于生儿子的过程,最后才觉悟,出家成道。 就是他必须要把我们凡夫的过程走一回。为什么?“从本垂迹”,让人家知道, 成佛其实是可以从凡夫开始修起的。因为佛陀一开始也跟我们一样走过来的, 他不是注定就是佛陀。
              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佛陀开始“开迹显本”。佛陀的功德不是只有今生, 然后就入涅槃了;佛陀还有报身、法身,开迹显本。
              到了《华严经》的时候,佛陀再也不提所谓的丈六比丘相了,那完全是“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佛陀就直接现法报二身了。


              IP属地:重庆83楼2020-10-15 14:34
              回复
                【064】你读了《法华经》以后,为什么要把权跟实结合起来?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作为佛陀,他有很多“儿子” 。这些“儿子” 后来出走以后就变成乞丐了。佛陀不是马上把他们拉回家里面,这没有用的, 他们还会离家出走的。佛陀想,这个人乞丐做那么久,你把他拉回家,他没准 当天晚上又跑掉了。佛陀只能在他的大富长者家的外面先盖一个小茅棚。这个 小茅棚有吃有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珍宝。反正乞丐他也不在乎珍宝,乞丐 就是有个地方住、有个地方吃就好了。因为他的心——我们凡夫在三界里面流 转,已经怎么样?心量狭小,自悲败种。
                所以,你看很多人去读《华严经》的佛陀功德,他没有任何的好乐;你看很多人读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他也没有好乐。他觉得这个跟我没关系,因为 我们流转太久了!佛陀也知道我们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接触的都是世间的五 欲,谁看过功德庄严呢?是吧?所以佛陀说,好,你现在不想跟我回家一起住, 没关系。我先弄个草庵,弄个茅棚给你住。然后你慢慢慢慢地安住了以后,你 的心量开阔了,这个时候再把你接回家里面来住。
                这个是两阶段的修行:先开方便门,再示真实相。但是你学《法华经》的 时候要有个观念:你是一个乞丐,你千万不要住茅棚。懂吗?你要直接回家! 你要直接回家!就是说,你直接回家,再去学习各种技术,这个是最快的方法。 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的人生就是两个阶段:先住茅棚,涅槃寂静乐;最 后在寂静当中再从空出假、发菩提心、开显心性的功德。也就是说,佛陀的设计是为实施权,但是你读了《法华经》以后,你要权实不二,要把权跟实结合起来。
                好,我们看蕅益大师对于佛陀的智慧跟佛陀的功德做的一个总结,有三段。
                是以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众 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与记别。又发众圣之权巧,显本地之 幽微,故增道损生,位邻大觉。一期化导,事理俱圆,莲华之譬,意在斯矣。
                好,我们来解释这一段总结。


                IP属地:重庆85楼2020-10-15 14:37
                回复
                  第3集完。
                  系统已删、将删的部分请有缘同修自行官网搜索查看。


                  IP属地:重庆86楼2020-10-15 14:38
                  回复
                    《妙法莲华经》讲记 004
                    目录
                    【065】我们现在知见有什么问题?
                    【066】真正的佛陀的智慧,叫做安住心性、历事炼心!
                    【067】要快速成佛,先提升你的智慧水平!
                    【068】所有的修行,只要你会启动莲花、启动心性,都是成佛之道
                    【069】《法华经》的目的,是要把一个人从空性带出来!
                    【070】为什么你不能把你所有的佛号只设定到往生?
                    【071】三世诸佛出世为什么一定要讲《法华经》?
                    【072】你如果学唯识学觉得很沉重,你可以看看《楞严经》
                    【073】不可堕入好乐寂静的陷阱
                    【074】你现在不学《法华经》,到了极乐世界你还得学!
                    【075】有一点以空性为住,跑不出来的时候,《法华经》对你是最好的妙药
                    【076】佛法妙(一)——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议
                    【077】佛法妙(二)——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
                    【078】众生法妙——处生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净
                    【079】我们这一念心为什么叫不二法门呢?
                    【080】撇开了一念心性,你就很难修行了!
                    【081】撇开因缘法,从心性来修,这是捷径
                    【082】只要跟《法华经》结合,你不管修什么法门都成为妙法
                    【083】你如果从因缘所生法去修,人生真的是无解!
                    【084】从心法里面趋向佛法界,这是成佛的捷径!
                    【085】发自内心、借助因缘、超越因缘,《法华经》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086】为什么从因缘所生法发的菩提心,都是脆弱的,容易退转?
                    【087】先建立心法妙的平台,那就是一个成佛的捷径!
                    【088】诸位!你要记住你有两种身份


                    IP属地:重庆87楼2020-10-16 19:57
                    回复
                      【065】我们现在知见有什么问题?
                      本经的内容主要讲到一佛乘的因地跟一佛乘的果地。当然,从下手的修行, 我们要重视因地,我们对果地只是一种随喜、赞叹、好乐。就因地而言,我们 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 智慧。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就是你必须要以佛心为己心。我现 在成就不了佛陀的功德,但是我先成就佛陀的知见。
                      我们现在知见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般人,如果学佛以后就是拜拜忏,然 后就做做义工,完全没有经过教理的训练,完全靠过去的善根产生信仰,那你的知见只有一个,叫做离苦得乐。诸位!“追求安乐此心同”,所以你的档次就 跟一般人也没有差太多了。一般人也是离苦得乐,你没有学佛之前也是离苦得 乐,只是你现在把离苦得乐的心态拉到佛法里面来,然后你有因缘修习广大的 资粮。但是可惜的是你的知见档次不高,所以你也就变成人天果报,如此而已。
                      然后慢慢你就看经典了,你发觉世间的快乐有问题,“诸行无常, 诸法无 我”,它不安稳。诸位!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伤害。所有的快乐一定要安稳。我 们凡夫是这样,要么你就不要给我,你说我这个人过的虽然是平淡生活,但也 习惯了。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先给你快乐,再跟你夺回来。这个是全世界最 大的悲哀,得而复失。
                      但是,所有的快乐都是这样子,所以你不要羡慕有钱人。有钱人最痛苦的地方是在临命终。因为像我们没有福报的人,死就死了,对不对?今生也就这 样了,算了!福报大的人死亡,那是不得了的可怕。因为他心中对他所有的东 西都心有所住,他的心已经放在他所有的资产上,收不回来。所以,临命终的 时候,那个业力的风要破坏他的所有资产的时候,那叫一个生龟脱壳,他怎么 能够保持正念呢?他没办法保持正念的,他已经收不回来了。所以你要知道, 离苦得乐的概念是不对的。
                      那怎么办呢?那要追求寂静。痛苦我不要,快乐我也不敢要,那就保持寂 静。这个不错了,你的心已经开始从安乐道走上了解脱道。
                      但是,保持寂静也不圆满。


                      IP属地:重庆88楼2020-10-16 19:59
                      回复
                        【066】真正的佛陀的智慧,叫做安住心性、历事炼心!
                        真正的佛陀的智慧,叫做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 当然是伤痕累累;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增上的资粮。 它是污泥,如果你善加利用,它可是一个养分哪。
                        所以人生,只要你把“我是要来享受人生”的那个享受转成历练,你整个人生就是一盘活棋了。就是我人生不是来受用的。为什么要都摄六根?《楞严经》为什么要把那个感受收起来?因为你感受收起来,你的智慧观照就现前了。 你经常用感受对你是非常不吉祥,那你就一直被那个因缘法牵着走。你的快乐痛苦的感受,其实这个是一时的,你如果很重视的话,那你就被业力牵着走了。


                        IP属地:重庆89楼2020-10-16 20:00
                        回复
                          【067】要快速成佛,先提升你的智慧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从离苦得乐到追求寂静,最后开始生起清净心,
                          开始变成菩提愿?人生就是一个愿力的实践,如此而已。好坏对我来说都没关系,我都有办法把它变成成佛的资粮。
                          你想要有这种观念,你就要提升你的智慧水平。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 须要学习。佛陀的智慧,没有人与生俱来的。我们只有众生的知见。我们的人生生命的经验里面只告诉我们一个观念:你要追求快乐。我们的人生经验只得 到这个概念,连追求涅槃寂静都没有。所以,本经告诉我们,要快速成佛,先提升你的智慧水平。


                          IP属地:重庆90楼2020-10-16 20:03
                          回复
                            【068】所有的修行,只要你会启动莲花、启动心性,都是成佛之道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总结。
                            “是以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荡,就是消除化城。佛陀看有些 人,你要他直接进入宝所(珍宝的这个房子),有问题,佛陀就变化一个房子,就是空性,这种有所得的(当然这个有所得不是凡夫的我执,它是法执,比较 微细了)方便教法,废除“草庵”——偏空涅槃的这种坚固的执着;打开方便 之权巧之门,显现真实的功德。“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就是所有的 修行,只要你会启动莲花、启动心性,都是成佛之道。所以你只要有这种概念, 佛陀就能够为了上中下根,为你授记成佛。


                            IP属地:重庆91楼2020-10-16 20:04
                            回复
                              【069】《法华经》的目的,是要把一个人从空性带出来!
                              一个人从离苦得乐到空性其实不难,稍微有点善根也知道快乐是有问题的。 “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自己就算没有感受,你看老一代的,你也知道这个快乐会失掉。但是从寂静要出来,有些人有困难。那当然就跟你当 初怎么进去的有关系,就是你怎么进空观的。
                              所以,佛法的因地很重要,因地心影响你的果地觉。你说,欸,我进空观 是修无常。你要出来会比较困难,因为无常的空带有一点情绪化。就是我恨透 你,娑婆世界我再也不回来了。它带有点断灭。因为无常故苦,就是说他悟入 空之前带有苦谛的思考。
                              这个苦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今生的经验,痛苦经历太多,所以他对 痛苦的感受太深;第二个,他所接受的教育。他可能《阿含经》读得很深入, 对无常、苦、无我思考很深,所以他“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这种 印象深刻以后,你要从《法华经》把他带出来,很困难。你看佛陀讲到最后的时候,五千比丘、比丘尼退席,他根本不想听了。他进入空观以后,佛陀要把 他从空观拉出来,拉不出来。
                              诸位!贵为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都没办法把他们从空观拉出来,只能等待下一尊佛陀了。就是说,你这个空观,要把你从空性拉出来, 比较难。当然,如果你修《般若经》,你的空观是:人生没有什么痛不痛苦了, 因为它因缘生,它没有自性,所以我就可以放下。这种人的空观,他容易出来。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从空观出来,人生对你来说,那叫一个寂静,你就谈 不上“菩提”这两个字了,那你的人生只有破妄了,就没有显真这一块。所以, 《法华经》的目的是要把一个人从空性带出来。就是说,你的法门都不用改变, 你该干么还干么。你念佛,你不一定要执着只是净土,你可以为了成佛而念佛,你为了无上菩提而念佛。你往生照样得到,但是你未来的路一帆风顺。


                              IP属地:重庆92楼2020-10-16 2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