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飞书院吧 关注:682贴子:1,013
  • 5回复贴,共1

《庄子》逍遥游 详细解读(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12 23:19回复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12 23:19
    回复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说,那些学识能胜任一官半职,做地方长官能够治理一乡百姓,通晓德治之道而被国君任用,并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乡之士,和一国之士。他们都自视自己的智术,为治理天下的道。他们和斥鴳一类的人一样,也都是蔽于一曲之理,而不能领会真正的大道。
      …………………………………………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宋荣子,犹然自视而笑。笑什么呢? 他和那些一乡之士一国之士,也是同类的人。蔽于一曲之理,而不能理解真正的天道。得一曲之方术,而以为见大道之根本,自以为得道,故犹然而笑。
      宋荣子,即宋钘。宋钘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传人,和尹文并称,是尹宋学蒲的创始人之一。宋钘的思想,在籫面《庄子·天下》篇里面是这样概括的:“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有人误认为宋钘是墨家中人,这是个误会。从孟子对宋钘的尊重来看,宋钘显然不会是墨家中人。因为孟子认为墨家是异端邪说,他对墨家,从来都是劈头盖脸的批判,认为墨家中人都是**不如的东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4-12 23:19
      回复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即便是全天下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的得意兴奋。
        …………………………………………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即便全天下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的失落沮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4-12 23:20
        回复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宋荣子认为,天下大乱,问题就在于百姓好斗。如果百姓不互相争斗了,那么天下也就天平了。怎么才能让百姓不斗呢? 宋荣子主张定内外之分。外是指以禁攻寝兵为外,内是指以情欲寡浅为内。
          具体的说,在对外的方面,宋荣子提出了百姓不斗和诸侯不战的思想。这和墨家的非攻思想有点类似。
          在对内的方面,宋荣子认为,人之所以好斗,是因为他生气了,所以才好和人斗。如果人可以不生气的话,那么天下就没人相斗,社会就太平了。怎么才能让人们不生气呢? 宋荣子提出了恕道的思想。
          宋荣子的恕道,和孔子说的儒家忠恕之道,完全不一样。宋荣子是怎么推导出来他的恕道的呢? 这里面就引入了一些名家的思想。以形名之辨,来支撑他的荣辱之辨。这是当时稷下学宫很多学蒲的一大显著特征,各个学蒲互相掺杂和交织。
          尹文和宋钘的形名之辨,体现在他们的别宥论中。具体的表述是:“接万物以别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待万物,要从万物未分化之前无边界无名无实的状态去理解它们。
          以此观物,万物并不是它们自己所呈示的那样。比如,在宋荣子看来,你打了我的脸,我不会生气,因为你打的不是我。我打你,你也不应该生气,因为你也不是你。再比如,一个人抢了另一个人的钱包,被抢的人说,你为什么抢我的钱包呢? 抢劫的人说,我没看到有人,我只看到了钱包。这就是宋荣子的别宥思想。把万物的分界都抹消掉,人没有了自我认同,所有的边界都消解,那么也就没有了人我之分,没有人我之分,也就没有了荣辱之别,没有了荣辱之别,也就没有了争斗。这便是宋荣子的见侮不辱的荣辱之辨。
          这种思想,真的能解决天下大乱的问题吗? 庄子认为,宋荣子并未得道。他只是以用名家和墨家的一些理论工具,来支援他的道家思想。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老子的思想。庄子欣赏宋荣子的地方,只是他可以不被支离破碎的源于万物的小知,禁锢自己的心智。但是宋荣子的论证过程,是借着名家的思想来完成的。
          所以,荀子说宋荣子从头到尾都是在诡辩。荀子对宋荣子的批判一针见血。他说宋荣子所主张的情欲寡浅和恕道,是蔽于欲而不见得。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天然存在的。人吃不饱,为了活命,总免不了会互相争斗吧? 所以不能通过纯粹精神的力量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而应该通过把国家治理好,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对于宋荣子的别宥论,荀子说,这是诡辩,是以名乱实。
          我们进一步来推导见侮不辱的思想。被人打脸,不生气,说打的不是我。那被人杀了,是不是也不需要追究杀人者的刑责呢? 因为杀人犯完全可以说,我没杀人,我没看到有人,所以我杀的不是人。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是更加的乱套了呢? 所以,荀子对宋荣子的批判,还是很有道理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4-12 23:21
          回复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在当时的天下,宋荣子,没有从以支离破碎万物出发而得出的小知,主张以小智小术治国。他超越了小知对自己心智的禁锢。宇宙万物,大则天地万物为一。小则,分化万物无穷无尽,蜩,学鸠,斥鴳,皆是翱翔在树林与蓬蒿之间的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不见大道天地,见众物纷纭只会各守一隅,获得的都是小知。这种无穷多的支离破碎的小知并立与世,便是数数然的状态。
            …………………………………………
            虽然,犹有未树也。
            尽管宋荣子和那些肤浅的蜩,学鸠和斥鴳相比,他已经高明了很多,起码他摆脱了心智被小知所禁锢,不会以物立己。但是他也并没有得道,更没有以真正的大道治理天下。他仅仅弄明白了,道非俗非物,人不应该被小知禁锢这个事。
            宋荣子起初学于老子,但是最欢却流入名家的诡辩之术,试图用纯粹的精神力量,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这显然并未得老子之道的真理。宋荣子,犹有未树也,未树什么呢? 庄子认为,他未树天道。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4-12 2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