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冰天之天语网...吧 关注:61贴子:160

请上传自己拍到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建筑照片,并附以文字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1-04-16 10:13回复

    高一(3)班肖嵩明
    古代的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建筑楼阁建筑的典范之一,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是古代殿阁结构。体系像明清“通柱”楼阁的过渡形式,由于武昌楚地文化的影响,在北方抬梁式盛行的情况下,也有着南方“穿斗式”的影响。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整栋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2楼2021-04-17 20:17
    回复
      梁思成先生曾说:“斗拱之于中国建筑犹如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林徽因曾说:如果没有斗拱“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檐翘角,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动之美,就没有中国建筑“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玄妙”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因为斗拱的存在,屋顶得以出檐深远、呼之欲出。在斗拱的起承转合下,即使遇到地震,建筑体松而不散,可化解地震冲击,这也是一些古建筑得以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斗拱有承重、抗震、装饰等作用,还是建筑等级的标志(等级有斗拱的大于无斗拱的,斗拱多的大于斗拱少的,层次多的大于层次少的)
      (内容参考百度)
      高一三班 周启蒙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4-17 21:10
      回复
        晋祠献殿——集亭与殿于一体的建筑
        献殿在正殿之前,中隔放生池。殿三间,歇三顶。与正殿结构法手法完全是同一时代同一规制之下的。斗栱单栱五铺作,柱头铺作双下昂,补间铺作单杪单下昂,第一跳偷心,但饰以小小翼形拱。正面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山面唯正中间用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伪双下昂,完全平置,后尾承托梁下,昂嘴与地面平行,如正殿的昂。补间则下昂后尾挑起,耍头与令栱相交,长长伸出,斫作昂嘴形。两殿斗栱外面不同之点,唯令栱之上,正殿用通长的拂檐枋,而献殿则用替木。斗栱后尾惟下昂挑起,全部偷心,第二跳跳头安梭形“栱”,单独的昂尾挑在平榑之下。至于柱头普柏枋,与正殿完全相同。
        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栿上放一层干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
        殿之四周均无墙壁,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之上安直棂栅栏,如《营造法式》小木作中之叉子,当心间门扇亦为直棂栅栏门。
        殿前阶基上铁狮子一对,极精美,筋肉真实,灵动如生。左狮胸前文曰“太原文水弟子郭丑牛兄……政和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座后文为“灵石县任章常柱任用段和定……”,右狮字不全,只余“乐善”二字。
        文段选自林徽因《爱上一座城》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4-17 21:37
        回复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释迦塔设计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4-17 22:10
          回复
            高一(3)班张璟悦 这是一张山西应县木塔的局部仰视图,看到它第一眼,其复杂的构建就令我震撼,谁能想到它是纯木结构,无钉无铆。木塔的斗拱是一大特色。它们沿着八边形中线缝,按照特定的组合形式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使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的中空结构;每层塔檐下装有风铃,风铃吹动,叮咚作响,使人心旷神怡;每扇窗上都有神态各异的龙刻花图案 ,脊吻上的小动物也活灵活现,“天下奇观”等都是古人参观后留下的惊叹。虽然应县木塔经过近千余年岁月打磨,颜色不及过去,但留下的痕迹却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它青色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塔身,在灿烂的阳光下,笼着金色的光芒。这是一张山西应县木塔的局部仰视图,看到它第一眼,其复杂的构建就令我震撼,谁能想到它是纯木结构,无钉无铆。木塔的斗拱是一大特色。它们沿着八边形中线缝,按照特定的组合形式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使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的中空结构;每层塔檐下装有风铃,风铃吹动,叮咚作响,使人心旷神怡;每扇窗上都有神态各异的龙刻花图案 ,脊吻上的小动物也活灵活现,“天下奇观”等都是古人参观后留下的惊叹。虽然应县木塔经过近千余年岁月打磨,颜色不及过去,但留下的痕迹却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它青色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塔身,在灿烂的阳光下,笼着金色的光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4-17 22:12
            回复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应县木塔全塔采用榫卯结构,就是这样的建筑结构方式保证了木塔经受了千百次地震和雷击,历经风吹雨打近千年,依然屹立不倒。它是榫卯结构的代表性建筑,除第一层台基为石材,其余均为木头,而木头架构均由榫卯咬合而成,没用一颗钉。应县木塔的部分榫卯还完全隐藏在暗处,完全看不出用了榫卯,这也就是明榫与暗榫之分。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高一三班 余昊洋


              14楼2021-04-17 22:21
              回复
                故宫的九龙壁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造的,壁的塑面共用了270块彩色琉璃拼接而成,整个壁面为71.6平方米。九条嬉珠的巨龙在云气、海水的衬托下,气势宏伟。其中一条黄色蟠龙居于中央主位,龙的颜面朝向正前方,挥臂探爪,身躯盘曲,尾上翘。龙纹采用“高肉雕法”,塑体起伏强烈,龙头的额角厚度最大,高出壁面20厘米,呈现出龙的形神生动、升腾跳跃的姿态,好像震壁欲出。这条黄龙,与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同处一条南北轴线上,并与皇极殿前的雕龙御路以及殿檐下的九龙匾额遥相呼应。
                站在皇极殿前向南展望,透过两道宫门,视线的终点正是这中央巨龙,从而衬托出宫殿内外庄严肃穆的景象。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九龙壁壁面上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腹部是用木料雕刻后钉上去的,油漆已脱落。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当时在最后拼接组合时,工匠不小心将一块琉璃掉地打破了,而乾隆皇帝早有圣谕,明日要亲自来阅视。这可急坏了监工和工匠们,坏了的琉璃已来不及烧制,杀身之祸即将来临。
                这时,一位木匠师傅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连夜用木料雕刻出那块龙腹,钉补上去,刷上白色油漆,跟原来的白龙一模一样。乾隆皇帝到了九龙壁前仔细观看,竟然没有发现木雕修补的部分,于是工匠们便免去一场灾祸。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04-17 22:34
                回复
                  庑殿是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屋顶形式。宋称为“五脊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吴《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传统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里,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其他官府及及庶民不许采用。
                  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两种。
                  庑殿建筑是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属单檐庑殿顶建筑,晚唐建筑,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现存第二早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山西南禅寺)。山东省泰安岱庙天贶殿,中国现存最早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高一二 闫诗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4-17 22:56
                  回复
                    高一3班 黑曼 这是位于山西大同的悬空寺。其中,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21-04-17 23:48
                    回复
                      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21-04-17 23:48
                      回复

                        悬山顶有五条脊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两个坡面,它的特点在于屋顶的大山两侧超出山墙,屋顶两侧悬在山墙外因此得名“悬山顶”(有时被称“挑山顶”)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早期做法,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 “挑山” “出山”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悬山建筑等级较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建筑低在庙宇、宫殿建筑群中用于附属建筑多 用于民间建筑因其有利于防雨,所以在南方民居更为普遍。
                        高一二王佳忻


                        23楼2021-04-18 08:55
                        回复
                          贺琬婷 双塔,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历时5 年竣工,当时由高僧佛登和尚主持修建。这两座塔南北对峙,一座名为舍利塔,一座名为文峰塔,相距50 米,是我国最高的双塔。北塔全部用素砖砌筑,底座为八角形,琉璃剪边,色彩绚丽,是不可多见的明代砖雕艺术品。塔内有石阶直至塔顶,可远眺太原全景。双塔的层高自二层以上有比例递减,塔门按顺时针方向改变。塔表装饰的砖雕,自下而上,由繁到简,既符合人们仰观的欣赏特点,又节省了工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劈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4-18 09:11
                          回复
                            高一三班 郭佳豪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   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这片土地还诞生了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 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成立忻县专区。1970年更名为忻县地区。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县为忻州市(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   1937年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损的北城门楼 城,是古代保护政治治所和关隘要道的军事设防设施,忻州城是二者兼有的一座老城。它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新兴郡(今麻会村西侧),同年置九原县(今忻州城)。《读书方舆纪要》:“(忻)州西北五十里有秀容城。”《辞海》:“秀容,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忻县西北,隋开皇移至今忻县,为忻州治所。”《元和志》:“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此为名。”故名秀容。《忻州直隶志》:“州城筑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州北有忻口而名。”实际忻州城廓早在东汉建安二十年时已筑之,隋开皇只是修葺而已。忻州城西陀螺山一带,山形秀拔,怪石凌空,其仞有九,故名九龙。九龙蜿蜒伸出直至牧马河畔,临牧马河时,九龙合为一体,争饮牧马河水,忻州城就座落在九条龙头之端。 忻州与省府太原紧相毗邻,如同唇齿相依。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1-04-18 09:24
                            回复
                              三班 邢菁楠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面阔进深皆五间,楼身四周回廊,中空呈八边形,八卦之名因此而来。楼高17.04米,二层三檐歇山式屋顶,上筑牌坊式屋顶。乾隆帝为纪念康熙书“义炳乾坤”牌匾于此,而更其名为“御书楼”。
                              御书楼当中辟透空八角井口,周沿有木勾栏遮护,制成八角形藻井,又名八卦攒顶,井底透雕二龙戏珠,盘曲蠕动,生动自然。此即八卦楼的由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04-18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