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网吧 关注:1,265贴子:2,770
  • 0回复贴,共1

蜂蜜天然就是农产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有不少年轻人嘴上口口声声追求赛博朋克,实际上关起房门偷偷往保温杯里输送枸杞?
因为,赛博朋克只是概念上的美学。当个体回归现实生活,再宏大的场面也抵挡不住自然对人的诱惑。赛博朋克只是基于低端生活的科技美感,而现实告诉我们,科技所带来的绝不是低端生活,而是一幕又一幕的美好生活。
用科技构建美好生活,大农科技所做的事并不赛博,但当它将视野投向蜜蜂,这件事就有了赛博的意味。
因为蜜蜂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机器人。
走进成都大农总部,大厅里摆放着的正是一个又一个养蜂装备。从不同于传统养殖的蜂箱(浅继箱),到不同于传统市场的摇蜜机,这些装备对每一个员工都开放着,谁都可以拿一块蜜脾给自己摇一汩蜜。
大农科技为蜂版块取名“追花族”,听起来如此文艺,背后的故事却一点都不清新。
网络搜索“蜂产业”,跳出页面的前几条,就有类似“为何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养蜂行业?”的新闻。并不是真的不看好,而是传统养蜂的痛点,令一众人报以悲观。
养蜂,靠天吃饭。传统模式下,要么父子同行,要么夫妻同行,一顶帐篷一辆车,载着沉重的蜂箱,一年到头随各地花期转场,因地放蜂,吃不好睡不好,还要忍受孤独。
靠天吃饭,意味着不稳定的风险。遇到自然灾害,开花时间减少,蜂农便不得不采取喂糖等手段,这对蜂农而言增加了成本,而传导到消费者端更是假蜜、水蜜等层层忧患。
更不用说传统模式下的卫生安全问题,甚至有人说:“当你亲眼看到传统的摇蜜现场,你可能再也不会吃蜂蜜...”
于是,基于经验主义的养蜂开始面临严峻的从业断档:年轻人宁可进厂打工,也不愿扛起蜂箱仗步流浪。
于是,大农科技开会行动,摆在成都总部大厅的那些蜂箱、摇蜜机并不只是蓝图,而是大农小伙伴们经过调研后,自行研发并推广,最适合科学养蜂的装备。
蜂农用着追花组的蜂箱,可以更好的解决繁蜂问题,那么如何在繁蜂后迎来“簇花”?针对蜂农千百年来转场难的问题,大农又倾力打造了可灵活行驶在天地间、并可模拟雨天防止蜜蜂流失的航吊。
有了航吊,一个人,开一辆车,便可轻松解决一堆蜂箱的转场。这既改变了蜂农的艰难局面,让那些偏僻的花海有了迎接蜂群的生机。
装备的升级可以改善底层现状,但大农的视野并没有因小失大,而是看到了整个中国蜂行业的全局。
追花族不少小伙伴分享过自己开车驶入偏僻的深山老林,向蜂农推荐追花族APP并录入数据的经历。是的,在大农,每个人只有亲身走一走才能更好地了解追花族的意义。
小伙伴们的努力带来了什么?这也是让追花族引以为豪的又一点:一套“中国蜂产业大数据平台”。
登陆平台后台,整个中国的地图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点布满整个版面,形式了一套蜂场大数据地图、蜜源大数据地图。
内蒙古的百花、辽宁的椴树、甘肃的枣花、陕西的洋槐、广东的荔枝及鸭脚木、云南的橡树花...随便打开一个,都可知道当地一年内哪个时间哪种花产着什么蜜。
配合这套系统,衍生出的采蜜路线规划系统与蜂产品溯源体系,更让追花族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与监控。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蜂行业良莠不齐,大农的小伙伴敢随意抽一块蜜脾摇蜜,因为他们很放心。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说:“蜜蜂采蜜授粉的时候,也是对植物施与了选择压力,让花朵色彩鲜艳的品种更能生生不息。”爱因斯坦也更说“没有蜜蜂人类只能活4年。”
每一个首次见识蜂产业大数据平台的人无不被震惊:原来,中国就是一个最大的蜂的“庄园”。


1楼2021-05-07 14: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