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看现代汉语笔记时,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在语言文字中大量使用“他妈的”能够非常有效地避免歧义现象,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今年的考题跟去年一样”。假设你想要在这句话里面加一个“他妈的”,在通常情况下(不强调句中的任何成份时),你应该加在哪里?嗯,不错,大家通常都会说,“今年的考题跟去年他妈的一样”。但是,再看看这个句子:“他很狡猾,跟狐狸一样”。同样在这里插入一句“他妈的”,你又会加在哪里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他很狡猾,跟他妈的狐狸一样”。同样是“跟……一样”的结构,为什么“他妈的”插入的位置就不一样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句子看似相同,但具体结构是不一样的。当表示A和B完全相同时,说“跟B一样”指的是“和B是一个样”,其结构是“跟B”加上“一样”;当表示A与B具有相似性时,说“跟B一样”指的是“好像B的样子”,其结构是“跟”加上“B一样”。因此,在这两个划分不同的结构间插入“他妈的”,位置也理所当然的不一样了。当“A跟B一样”表示相同时,我们往往说“A跟B他妈的一样”,重音在“一样”上;但当“A跟B一样”表示相似时,我们往往说“A跟他妈的B一样”,重音在B上。
现在,考虑这个句子:“今年的考题跟作业题一样”。这就有歧义了——是说今年的考题真的用了作业里的题呢,还是仅仅是比喻这次考题简单得像作业题?这时,“他妈的”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在句子间加入“他妈的”来区别:
今年的考题跟作业题他妈的一样 (指与作业题相同)
今年的考题跟他妈的作业题一样 (暗指考题太简单)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这个解释不清楚”也有歧义。它有两个意思,解释本身不清晰,或者问题很难解释。但是,加上“他妈的”之后,歧义立即消失了:
这个解释他妈的不清楚 (这个解释不太明确)
这个他妈的解释不清楚 (这个问题难以解释)
又如,“没有一次看完”有两种意思,没有哪一次是看完了的,或者说没有一口气看完。在不同的位置插入“他妈的”,歧义同样可以消解:
没有他妈的一次看完 (没有一口气看完)
没有一次他妈的看完 (没有哪次看完过)
“他妈的”不但应该随口带,白纸黑字上也不能省。中文里的多音字有时能害死人。假如你借了人家100万元,然后还了人家90万。现在你不是还差10万元没还吗?于是你写下欠条注明“还欠债10万元”。当你攒够了剩下的10万元,打算把债还清时,人家突然把你欠条拿出来,非说你只“还欠债10万元”,还差90万元没还,咋办?你会大骂自己,要是当初写的是“还他妈的欠债10万元”,不就没事儿了吗?
利用“他妈的”消除歧义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随便再举些例子:
经济困难 (经济有困难/经济上的困难)
经济他妈的困难 (经济有困难)
明天再去 (明天又去一次/今天别去明天再去)
明天他妈的再去 (明天又去一次)
两天就看了一本书 (看少了/看得快)
两天就看了他妈的一本书 (看少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不认识所有人/所有人都不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谁他妈的都不认识 (这个人不认识所有人)
因此,他妈的最后结论是,应该提倡他妈的在句中大量插入“他妈的”,这他妈的很有助于明晰他妈的句子结构,减少他妈的句子歧义,实现他妈的无障碍沟通。
(注:本文纯属搞笑,请勿当真;文中部份分析具有语言学意义,相关现象的更深刻的原因有待挖掘,因此该话题具有成为汉语语言学“民间课题”供“地下研究”的潜力)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今年的考题跟去年一样”。假设你想要在这句话里面加一个“他妈的”,在通常情况下(不强调句中的任何成份时),你应该加在哪里?嗯,不错,大家通常都会说,“今年的考题跟去年他妈的一样”。但是,再看看这个句子:“他很狡猾,跟狐狸一样”。同样在这里插入一句“他妈的”,你又会加在哪里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他很狡猾,跟他妈的狐狸一样”。同样是“跟……一样”的结构,为什么“他妈的”插入的位置就不一样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句子看似相同,但具体结构是不一样的。当表示A和B完全相同时,说“跟B一样”指的是“和B是一个样”,其结构是“跟B”加上“一样”;当表示A与B具有相似性时,说“跟B一样”指的是“好像B的样子”,其结构是“跟”加上“B一样”。因此,在这两个划分不同的结构间插入“他妈的”,位置也理所当然的不一样了。当“A跟B一样”表示相同时,我们往往说“A跟B他妈的一样”,重音在“一样”上;但当“A跟B一样”表示相似时,我们往往说“A跟他妈的B一样”,重音在B上。
现在,考虑这个句子:“今年的考题跟作业题一样”。这就有歧义了——是说今年的考题真的用了作业里的题呢,还是仅仅是比喻这次考题简单得像作业题?这时,“他妈的”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在句子间加入“他妈的”来区别:
今年的考题跟作业题他妈的一样 (指与作业题相同)
今年的考题跟他妈的作业题一样 (暗指考题太简单)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这个解释不清楚”也有歧义。它有两个意思,解释本身不清晰,或者问题很难解释。但是,加上“他妈的”之后,歧义立即消失了:
这个解释他妈的不清楚 (这个解释不太明确)
这个他妈的解释不清楚 (这个问题难以解释)
又如,“没有一次看完”有两种意思,没有哪一次是看完了的,或者说没有一口气看完。在不同的位置插入“他妈的”,歧义同样可以消解:
没有他妈的一次看完 (没有一口气看完)
没有一次他妈的看完 (没有哪次看完过)
“他妈的”不但应该随口带,白纸黑字上也不能省。中文里的多音字有时能害死人。假如你借了人家100万元,然后还了人家90万。现在你不是还差10万元没还吗?于是你写下欠条注明“还欠债10万元”。当你攒够了剩下的10万元,打算把债还清时,人家突然把你欠条拿出来,非说你只“还欠债10万元”,还差90万元没还,咋办?你会大骂自己,要是当初写的是“还他妈的欠债10万元”,不就没事儿了吗?
利用“他妈的”消除歧义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随便再举些例子:
经济困难 (经济有困难/经济上的困难)
经济他妈的困难 (经济有困难)
明天再去 (明天又去一次/今天别去明天再去)
明天他妈的再去 (明天又去一次)
两天就看了一本书 (看少了/看得快)
两天就看了他妈的一本书 (看少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不认识所有人/所有人都不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谁他妈的都不认识 (这个人不认识所有人)
因此,他妈的最后结论是,应该提倡他妈的在句中大量插入“他妈的”,这他妈的很有助于明晰他妈的句子结构,减少他妈的句子歧义,实现他妈的无障碍沟通。
(注:本文纯属搞笑,请勿当真;文中部份分析具有语言学意义,相关现象的更深刻的原因有待挖掘,因此该话题具有成为汉语语言学“民间课题”供“地下研究”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