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武术吧 关注:93贴子:2,295

在杨氏的传承里,也有四棍对打坐丶拳架丶推手的验证手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杨氏的传承里,也有四棍对打坐丶拳架丶推手的验证手段。
请问,这里有知道的人吗?


IP属地:浙江1楼2021-06-28 05:45回复
    杨澄甫先生教授弟子练太极拳,讲得最多的也是松,他常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这个[说]字里头,就大有文章了!


    IP属地:浙江3楼2021-06-29 05:52
    回复
      郑曼青先生回忆杨澄甫先生当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郑曼青先生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五十年后想起来,郑曼青先生说:“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


      IP属地:浙江4楼2021-07-02 15:05
      收起回复
        时下太极拳界真假混杂,多在表相上做文章,究其原因,主要是出在勘验手段的失传!


        IP属地:浙江5楼2021-07-02 15:06
        收起回复
          师父曾对我说: 在四棍的逼迫下能心平气和的打坐,在四棍的逼迫下能心平气和的打架子,在四棍的逼迫下能心平气和的和人推手,这是太极拳入门的三项勘验标准,如果你透得过去,那么你就有资格学太极拳的五劲,就有资格去学散推丶散手和器械的耄耋(相)御众了,我也可以继续的教你下去。
          我师父又说: 无论你学的是谁谁家的太极拳,现在你跟我学了,我就用这些手段,把你逼上太极拳道的正轨。
          师父还说: 太极拳有这些入门勘验的标尺在,魂就在,拳道就不会灭,就是一万年,也是不会走宗的。


          IP属地:浙江7楼2021-07-15 16:48
          收起回复

            都知道太极拳讲究松,要用意不用力,但什么才是太极拳的松以及用意不用力呢?这个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在我个人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当中也是一再的产生新的体会和理解,这是一条很漫长的渐进过程,对于松的理解似乎永无止境,理论上相对还好理解一些,身体上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太极拳的松是身心上全方位的,如果身体未能达到一个相应的状态,理论上的道理就很难真正消化,这就是我们师父说的“见证和触证”,见证是思想道理,触证是身体感知,一定要两者融会贯通才行。这就好比禅宗的悟与修的关系,见证是悟,触证是修,缺一不可。太极拳的松和任何运动都不一样,首要的就是不带力,身体上要做到真正的不带力,就要连筋骨皮肉都解放开来,而后是内在的气脉通达无碍,同时心(精神意识)也是关键,心不能松就一定影响到身体不能松,这是核心。什么才是心真正的松?就是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是最大的秘密,最大的秘密往往最简单,简单到没有人相信和接受。心意与气脉的关系非常紧密,这也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真正所指。


            IP属地:浙江8楼2021-07-15 17:05
            回复
              对于初学者而言,太极拳最难转化的就是僵劲与拙力,这是因为常年的生活日常当中的习惯使然,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肌肉筋骨的记忆,一伸手一抬足都是肌肉记忆驱使运作,要想将这种惯性彻底转化干净变成全新的一种运动方式和模式,自然很困难。哪怕心里和脑袋一直都提醒自己要松要不带力,但是身体上长久的习惯却不听从指挥,意识控制不了身体,这也是我在教学当中发现的通病,同学们自己以为自己很松了,没有带力了,但在我眼里看来却是处处还在暗暗驽着劲力,处处都拥堵着,自己并不知道而已。所以看网上大多数人的视屏几乎都是这样,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很随顺甚至随心所欲了,觉得很通畅流畅,实际上到处都像一块木板一样,哪里都没有松开,只是轴承带着整体在转,各个零部件都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更不用说气脉周流,这样就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太极拳的节节贯串了。但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却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我良好,再加上意识的导引,就更浓郁,于是每见人面目表情凝滞、目光沉重者,皆是此病,眉目脸面不开,你说自己已经很松了,这都是自欺欺人,看所有佛菩萨的造像,面相都是舒展开的,关键就在于开脸,开脸就是一个大秘密,关乎到心脉是否已经打开,心脉打开了的人,眉目神情间一定是松活自然的。


              IP属地:浙江9楼2021-07-15 17:06
              回复
                要想真正了解太极拳松的道理,就必须要先从身体上改变从前的各种运行习惯,肌肉不仅不能用力,各个关节零部件都要松开,包括筋腱骨膜,无一挂力之处,这个是最基本的,如果做不到,任你打的拳多流畅,整体多好,里面都是假的,明眼人不用搭手,一看就知。如果看一个人行拳,全身还是紧的,是绷着的,是暗自驽着劲的,像一块木板似的,这都是和太极拳不相干的东西,不是说会打一套太极拳就是会太极拳了,这是两回事。我们师父说,人人都会说太极拳要松,但是你松通松透了吗?没有松通透,怎么会真正明白太极拳的松是什么。如果不能松通透,气脉就一定不会周流全身,气脉通道就如同水管,水管只要有一处地方堵住了,水就阻断了,试想行拳还是像一块板这样僵硬的人,肩脊胯以及各个零部件还粘连在一起的人,说自己太极拳有多好,理解有多深,说松是什么状态,都是在自己骗自己罢了,骗不了明眼的人。我们师门功法当中的听脉穴、看脉穴、打脉穴,实际上就是着于对方气脉堵住的地方,这个是无法隐藏的。


                IP属地:浙江10楼2021-07-15 17:09
                回复
                  身心不能松、气脉不通,就一定活不出太极拳的四两出来,这个是硬性指标和条件,所以很多人一搭手,便知有没有,这个有没有就是尺寸分毫的称量,皮毛要攻的这个攻,就是秤,精准无比,就像猫身上的毛尖尖,挨到何处何处有,这就是神明的作用。一搭手如果感觉对方像根棒子一样,或者虽未曾动但暗暗带着劲力的,就没必要再交流了,这些都是完全没明白太极拳道理的人,以我们师父的话来说:太极拳的门在哪都还没摸到,梦都没梦见到,和这样的人谈论交流太极拳只能是南辕北辙毫无意义,而且还无法改变对方根深蒂固的想法和意识。(注: 除非一搭手就用散推或散手来打他了,这是在教他,就看他自己愿意不愿意了。)


                  IP属地:浙江11楼2021-07-15 17:10
                  回复
                    对于自己的学生,我并不要求对方立刻接受以及明白松的道理,但是跟我学就一定先要将自己原有的运行习惯改变过来,方法很简单,你就给我松下来,不管多久,你都要保持这个概念,通过盘拳和推手、推板,把自己旧有的习惯改了,哪怕你打得全身泄了,也总比你挂着力强。当然,如果是泄着打,对于松的体会也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拳架之所以重要,就是在端起架势的同时体会不带力行拳的感受,慢慢的柔化开,这样起到的作用就很明显,前提是你要坚信,不能怀疑。这个过程对于大多数太极拳初学者来说确实是很难迈过去的第一道关隘,有个好的老师、正确的辅助功法,再加上自己的先天条件,迟早都能透脱出来,打着打着某天(注: 我给你用手一推丶一拉或一拳丶一掌)忽然就觉得突然脱落了,捆绑在身上的绳子自己脱落了,从此行拳就进入到了另一个层面上了。但是看过很多网上的太极拳视频,有些甚至是打了数十年的,绳子还是牢牢的捆绑束缚在身上的,比比皆是。不仅自己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还将自己的错误理解认知传授于学人的,也大有人在。


                    IP属地:浙江12楼2021-07-15 17:12
                    回复
                      讲的真好,学习了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1-07-17 09:21
                      收起回复
                        松沉之后
                        当我们练太极拳将僵劲拙力都转化了达到身体很松之后,还有没有别的事呢?当然有。前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字,那是经过长年积累而成的经验之谈,更是一种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我们在阅读理解上因为自己没有到达这个高度于是就会出现误解,甚至变成了一种自我想象。但是不管理解是否到位,前人的经验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太极拳练到了全身松沉之后,如果一昧的知识松柔不用力,又怎么击打对抗呢?太极拳的武学作用又该如何体现?虽然说四两、舍己从人是太极拳的核心功能,但是击打也是武学上面必然的一环,只是太极拳的击打是另一种态势。前人有句话说:“极柔软而后极坚刚”,这一句话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也很容易就被忽略过去,极、而后、柔软、坚刚,里面都是连带的因果关系,道理已经说的很明白。极,就是极致,也就是说,太极拳武学功夫首先要将身体练到极致的松柔,将原有的僵劲拙力和手自动的习惯彻底转化干净了之后,才会变得极坚刚。那么太极拳本是松松柔柔的练,和坚刚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到后来还是极致的坚刚,这不是相矛盾的吗?这也正是太极拳和别的拳种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要被坚刚二字给理解成外家拳横练成的坚刚,这种坚刚只是一种比喻,并不是指最后练得身体和力量像石头铁板一样的坚硬。太极拳似水,上善若水,这是水温柔静谧的一面,但是当水势积聚到一定动能的时候,所奔腾而出的态势同样是骇人的,我们常常用摧枯拉朽来形容,看看大海、大洪水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态势就是太极拳到最后极坚刚的形容。


                        IP属地:浙江14楼2021-07-17 17:23
                        回复
                          都知道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但太极拳奇特之处就在于将自身所有僵硬、拙力的通道打开之后,在久而久之的练习之中使得身体达到了高度的整合与相随,而这种内在的态势其实就是一种气的凝聚和作用,也只有在全身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没有缺陷处的完全通透之后作用才会更加的强大,这也就是太极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体现。不知者以为太极拳不用力就是柔弱的表现,只是健身养生的功效,但这种长久的不用力和松柔开筋、肉、关节的锻炼,反而越柔顺就越通达,前人所说的节节贯串就是最好的描写。水性本柔,但是水性继续到了一定的能量之后,打开缺口就会是奔涌而出,看看大坝缺堤或开闸的现象就会明白,水虽然柔顺,但水势却是不可估量的。太极拳在一蓄一放的开合之间就完成了它的特性,没有更多的添加,放出去的是一种势,也叫动能,这个和外家拳的力量与速度以及坚硬的效果不同。我们除了看开闸或缺堤来理解太极拳的特色之后,还可以感受身在海里的那种感觉,当海水的浪到来的时候,是整个人被托举而出的,连根拔起,这种暗涌同样是太极拳发放的一种特点,被水的暗涌托出的一刻我们也不会感觉到身体的不舒服或者有那里被硬物撞击的感觉,飘飘然的就被送出了,所以前人说太极拳的发放,于发者和被发者都在不知不觉中瞬间就完成了,而且被发者还很舒服,这也是太极拳的另一种劲。


                          IP属地:浙江15楼2021-07-17 17:23
                          回复
                            太极拳有几种劲的表现,一个是眀劲,如同缺堤一样无坚不摧,一种是暗劲,如同江河暗流,其中又分有长劲、短劲、寸劲、抽劲(鞭稍劲)的不同体现,效果也不同,这是舍己从己的手段,而化劲、凌空劲是止戈的舍己从人的手法,但不论是舍己从己还是舍己从人的手法,前提都必须是要从松柔当中练出来,不仅要松要绝对不用力,还要达到极致,最后才能变成极坚刚,如果不是这样的入手方法,所练出来的太极劲就不纯,很多人打了几十年的太极拳全身依然处处堵塞气脉不能周流全身的比比皆是,这都是不舍得将本力和习惯放下的原因,不仅不舍得放下,还暗暗驽着劲行拳,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周身轻灵以及节节贯串的滋味,所发放的劲也必定会带着棱角和刚硬的外家味道,在与人推手当中必然会出现以本力和僵劲拙力去顶抗,这都是没有真正正确理解太极拳不用力的重要性,也就是极柔软的前提。当然,要真正做到这样的水平是很漫长的,所以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但是道理上明白了,方向正确了,后面的就好办了。这些还需要我们对前人所说的经验之谈深信不疑,还需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需要一个明白的老师带领,也需要我们自己的坚持。


                            IP属地:浙江16楼2021-07-17 17:24
                            回复
                              凡是用力练的拳,都不是太极拳。
                              凡是用力练的拳,杨氏太极拳的[十要]都是没练上身的==门也没进。
                              凡是用力练的拳,是永远也练不出"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的功夫的。
                              为什么自己不去四棍检验一下呢?我讲了很多遍了,这不是很简单的一桩事情吗?


                              IP属地:浙江17楼2021-07-19 15: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