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吧 关注:5,723贴子:47,900
  • 11回复贴,共1

乡巴佬还是小庄稼汉?——揣测翻译家的“遣词造句”情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致敬艾米莉·勃朗特。


IP属地:甘肃1楼2021-07-11 12:48回复
    对于翻译文学,我一直有这么一种肤浅的认识:一如建筑是缺憾的艺术,翻译更是缺憾的艺术。读翻译作品,永远逃脱不了“水中花、镜中月”的隔膜感受。
    举例说说第三章的一个小情节吧。房客洛克伍德求宿,被齐拉偷偷带进凯瑟琳原来的房间,在发霉的书堆中,洛克伍德先生读到了应当是出自凯瑟琳写到书中的凌乱的文字文字记录。大致背景是,一个雨天,刚刚继承家业的辛德雷在陪妻子玩儿,但却命令约瑟夫带着妹妹和希思克利夫去上楼祈祷,这多多少少有点类似于当下的抄笔记、写心得,就是不能让下面的人自由散漫地闲待着。笔记里写到的第三个人,是用蔑称带出来的,应当是约瑟夫,因为他们家里也没有其他人了。让我们看看我能看到的各个版本中是怎么措词翻译的——
    孙致礼,译林2015版:【“整天都在下大雨。大家不能去教堂,约瑟夫必须在阁楼里聚众做礼拜。这时候,欣德利和他老婆却坐在楼下暖烘烘的火炉前烤火——我敢担保,他们说什么也不会去念《圣经》。而希思克利夫,我,还有那可怜的小庄稼汉却好,受命拿着祈祷书爬上楼。】
    李宏,大众文艺2016版:【整天下大雨,我们不能到教堂去,因此约瑟夫肯定非要我们待在阁楼里不可。辛德雷和他的妻子在楼下舒舒服服地烤火——随便做什么,我敢说他们肯定不会读圣经——而希刺克厉夫、我和那不幸的乡巴佬却受命拿着我们的祈祷书爬上楼。】
    全本小说网(只说是“扫描”,版本不详,相信见多识广的大家或许可以考证出其原始版本来的)https://www.iqb5.com/9/9656/4237449.html:【“整天下大雨,我们不能到教堂去,因此约瑟夫非要在阁楼里聚会不可。于是正当辛德雷和他的妻子在楼下舒舒服服地烤火——随便做什么,我敢说他们决不会读圣经——而希刺克厉夫、我和那不幸的乡巴佬却受命拿着我们的祈祷书爬上楼。】
    就这三个版本的转译中,我们虽不至于有南辕北辙的错觉,但“阅读”到的意境仍然是大相径庭的,到底是不幸的乡巴佬主动请缨、受命带小鬼们去祈祷?还是可怜的庄稼汉大家集体受命去爬楼呢?还有,是聚众做礼拜,还是待在阁楼里,或者聚会?我又在想,这一段,比较恰切、更符合原文意境的翻译,该是怎样的呢?!


    IP属地:甘肃2楼2021-07-11 13:02
    回复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一直没看到这个帖子,现在回一下吧
      这段话的英文原文是:
      All day had been flooding with rain; we could not go to church, so Joseph must needs get up a congregation in the garret; and, while Hindley and his wife basked downstairs before a comfortable fire--doing anything but reading their Bibles, I'll answer for it--Heathcliff, myself, and the unhappy plough-boy, were commanded to take our prayer books, and mount
      这段一直没读明白,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是没有指名道姓的一个人,但后面只提到了Catherine和Heathcliff两个人,所以第三者的可能性不大。这个闷闷不乐的小庄稼汉不可能是约瑟夫,因为下一句是
      we were ranged in a row, on a sack of corn, groaning and shivering, and hoping that Joseph would shiver too, so that he might give us a short homily for his own sake.
      那究竟是谁呢?我认为可能指代的是Heathcliff,毕竟没有比他更符合“unhappy plough-boy”的人了
      艾米莉那个时代的英语和现在的英语不太一样。虽然我不懂十九世纪的英语,但我猜“I'll answer for it--Heathcliff”可以理解为"I'll answer for it with Heathcliff",这样解释就通顺多了


      IP属地:美国3楼2021-07-17 17:07
      回复
        只是猜测,不一定是对的,期待英语好的吧友


        IP属地:美国4楼2021-07-17 17:08
        回复
          随手一搜,来到了个叫“可可英语”的教学式网站,它对这一整段的对照翻译如下:
          【“一整天都是雨水泛滥。我们不能去教堂,所以约瑟夫势必将大家集合到阁楼上。而欣德利和他的太太则可以在楼下享受温暖的炉火,可以不读他们的《圣经》,做任何事情。而我就必须听从约瑟夫的安排。我,希斯克利夫和其他的耕童都被要求带着各自的祷告书,到上面去。站在玉米袋子上面,我们被排成一排,我们难受的呻吟和发抖,并希望约瑟夫也发抖,这样为了他自己,他就会把圣经的讲解缩短一些。毫无意义的想法!整个仪式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然而我的哥哥在看见我们下楼的时候竟然无耻的问道:“什么,结束啦?”星期天的晚上,只要我们不弄出太多的声音,我们是可以玩的。但是现在,哪怕是一点点笑声都足够让我们被赶到角落里去。】
          有意思,翻译成“其他的耕童”的教学类网站还真不少。似乎又带出来了书中从没正面提到的“童工”。总之一个感觉,约瑟夫同志还真是个假积极——永远为主人着想的那种人。至于这里的第三人到底做何解,看来真得慢慢琢磨了。


          IP属地:甘肃5楼2021-07-18 10:02
          回复
            这是杨光慈译,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翻译:
            【整天倾盆大雨,我们没法去教堂。所以,约瑟夫让我们到阁楼去祈祷。亨德莱和他夫人在楼下烤火,多舒服——我敢担保,他们绝不会在那儿念《圣经》——可他却指使希斯克利夫、我,还有那可怜的放牛娃捧着祈祷书上楼。】
            张玲 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整天都下着瓢泼大雨;我们去不了教堂,这样约瑟夫就得召集大家在顶楼上读经,可欣德利和他老婆却留在楼下的壁炉前舒舒服服地烤火——我敢保他们干什么也不会念《圣经》——希思克利夫加上我,还有那个倒霉的小牛倌,都要听命拿着祈祷书上楼】
            又来了个“可怜的放牛娃”“倒霉的小牛倌”。曾经有论者讲“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看来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了。现在我们可以畅想,这里上楼的,除了凯瑟琳、希思克利夫、约瑟夫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甚至我们还可以推测那不幸的人儿是一个还是多个了……


            IP属地:甘肃6楼2021-07-18 10:26
            回复
              看了几个版本,大部分都当作另一人翻译了。有的直译,也和原文一样模糊,没有说明是不是希本人,比如杨苡。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7-19 00:42
              回复
                不记得这么一个plough-boy有在其他地方出现过,找到的年龄好像都对不上。
                不过反正是日记,凯瑟琳自说自话,也没打算给谁自己解释清楚,没有呼应也说得过去。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7-19 00:45
                回复
                  plough-boy怎么翻译感觉差别都不大,不过前面那个unhappy有翻译成不幸的、倒霉的、闷闷不乐的、可怜的等等,因为是猜着翻的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7-19 00:51
                  回复
                    按顺序是方平,杨苡,双张,宋兆林,陆杨(长江文艺那个),沈东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7-19 00:56
                    收起回复
                      哎,其实说他们都按照第三者翻译的也可以,包括杨苡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7-19 0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