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吧 关注:526贴子:2,418
  • 2回复贴,共1

儒家、杨朱、墨家都是显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显学。至于这两门显学后世为什么没有人传承下来,似乎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杨朱自己没有著书立说,关于他的言论全部来自别人的书中,涉及比较多的《孟子》,这里面大部分是骂他的,“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也。”在这个地方杨朱墨子已经是**了。“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是孟子对他们俩的评价。
《列子》中有《杨朱》一篇是对杨朱哲学思想的归纳,当然,列子成书时间不定,作者不定,但是书中所描述的杨朱却比较符合从其他各家记载下来的关于杨朱的形象。列子的言论是对儒家经典的颠覆,所以也就不能怪孟子对其大加鞭挞,杨朱说“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 行年三十,不告而娶。乃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商钧不才,禅位于禹,戚 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穷毒者也。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 事仇,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禅,卑宫 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无人之忧苦者也。武王既终,成王幼弱,周公 摄天子之政。邵公不悦,四国流言。居东三年,诛兄放弟,仅免其身,戚戚然以 至于死:此天人之危惧者也。”尧舜禹汤这些都是儒家的圣人贤人,而在杨朱的眼里他们却不如小国寡民生活的平凡人。在他看来既然做圣人做好人是充满痛苦的那就不如享乐,所以虽然孟子总是把杨墨放在一起但是杨墨的学说却是背道而驰的,杨朱认为道德只是一种聪明人愚弄凡夫俗子的手段而兼爱则是一种诱骗诱骗不懂得形成生活律法是由于天下的敌对这个道理的小孩子的手段;声誉是一种死后才有的好看而不中用的东西,只有傻瓜才会付出那样大的代价去追求,但偏又享受不到。在人生中好人与坏人同样的受苦但是坏人似乎要比好人更懂得享受。这样一种观点跟我们现在所流传广泛的传统的观点是大不相同的,是与孔孟之道对着干的,谁对谁错很难回答。杜兰在他的作品中最后写道:对于杨朱,唯一的解答是加入在予和取,持己和忍受的道德规范上无法与他人合作,那么社会就无法存在;社会不存在就谈不上发展个人;我们的生活必须依着这些规范来维持。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崩离析与功利主义的传播不无关系。
参考资料:《孟子.滕文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12 11:51回复
    杨朱“贵己”不是贵己而轻人,而是 人人贵己,互不相侵、互不相授。跟墨家自立自强的理念殊途同归。
    “我很重要”。不要轻言牺牲。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是杨朱的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12 11:58
    回复